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美克家居流动性告急频上被告席,如何走出亏损泥潭?

来源:新刊财经 2025-11-04 13:08: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美克家居流动性告急频上被告席,如何走出亏损泥潭?)


美克家居的未来仍有变数,它拥有一定品牌资产和制造能力,若能真正执行渠道轻量化、资产瘦身、产品年轻化改革,仍有复苏的可能。但这种转型需要时间、决心与资本。

10月30日,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600337.SH,以下简称“美克家居”)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22.23亿元,同比下降10.10%;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虽较去年同期亏损的-4.40亿元有所收窄,但整体仍未脱离亏损泥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这是企业经营结构性问题的直接信号。


数据来源于:美克家居2025三季报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美克家居的门店曾是“家居审美”的代名词,它代表着上一个时代的中产信仰:买房、装修、添置家具,那个曾经闪耀在高端家居赛道上的品牌,如今却卷入了欠薪、被诉、关店的漩涡之中。


欠薪风暴与关店潮

固有经营模式拖累

今年9月,多个社交平台上开始流传一则信息:“美克家居全国员工维权群已建。”起初不过是几名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但随着截图被扩散,舆论迅速发酵。多家媒体证实,超过400名员工反映工资被拖欠,涉及金额逾千万元。部分员工的社保与公积金缴纳也出现延迟。这些员工中,有的在美克工作了十年,有的刚刚加入公司。有人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并没有公开说发不出工资,只是每个月都在拖延。

对于一个注重品牌形象的高端家居企业,爆发这样的欠薪风波,象征意义远大于金额本身。它是一种管理体系的危险信号——当企业现金流紧绷到连工资都难以及时发放时,已经意味着经营层面进入警戒区。

天眼查信息显示,美克家居身为被告的案件有114起,累计案件金额超过1500万元。除劳动争议外,还有不少原告是房东、供应商、装修承包商及物流服务商。过去,品牌的强势来自于“信誉红利”,如今信誉反而成为最稀缺的资产。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美克家居最具标志性的商业符号,是那一座座铺张的直营门店。它们往往选址于城市核心商圈,店内陈设如生活剧场——宽敞、讲究、气派。这种模式曾在行业中被奉为圭臬。直营意味着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强的品牌掌控力。但一旦市场环境逆转,这种“重资产”模式便成了拖累。

数据显示,美克家居的直营门店数量由2023年底的141家降至2024年底的111家,同期加盟门店也从293家降至216家,合计减少约25%。门店收缩几乎同步伴随亏损扩大。门店关停带来的不仅是租金压力的释放,更是渠道能力的削弱。对于一个靠空间体验来维持高端定位的品牌而言,关店意味着“自我削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组织结构。美克家居多年来建立的门店体系庞大而复杂,层级众多、成本刚性。每家门店的装修、仓储、人工费用动辄上百万,而一旦客流减少,这些固定成本难以消化。“过去靠客单价高可以覆盖成本,现在客单价降了三分之一,门店就没法盈利。”一位前区域经理在采访中这样总结。当市场从“高端溢价”转向“理性消费”,曾经的优雅门店反而成了负担。

美克家居的商业逻辑,建立在过去十年的消费繁荣之上。那是房地产驱动的黄金时代——家庭收入上升、城市中产扩大、房屋装修成为刚需。品牌靠“美学+体验”讲述生活方式故事,就能获得溢价。但当房地产退潮、年轻消费者崛起,这一逻辑开始瓦解。当代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功能性与线上交付体验;而美克家居依旧以高坪效门店、长决策周期和高价产品维系旧生态。在新消费场景中,这种重资产、低效率的体系显得迟钝。

虽然美克家居的创新并未完全缺席,公司也尝试推出线上品牌、轻量系列、合作IP等新举措,但这些尝试规模有限,面对互联网品牌灵活的供应链与数字化营销能力,它的响应速度依旧太慢。美克家居今天的危机,本质上是商业模式与时代节奏之间的错位。


流动性危墙下

信任重建比融资更难

从财务结构来看,美克家居的问题并非短期的销售不振,而是深层的结构性失衡。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仅有0.12亿元,三季度末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有0.73亿元,同比下降79.26%,而短期负债就有9.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又有9.42亿元。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这意味着,美克家居已很难从销售中产生足够现金来支撑日常支出。换句话说,公司要活下去,恐怕需要靠“借钱过日子”。而一旦外部融资受限,企业现金链条最先断裂的,就是工资和供应商付款。

这样的财务轨迹,意味着企业已进入“惯性亏损”阶段。所谓惯性亏损,是指企业即使削减开支、关停门店,也因固定成本过高、收入弹性不足而难以恢复盈利。美克家居典型地符合这一特征:重资产、低周转、高折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及使用权资产占总资产超过三分之一。门店装修、展示设备等长期资产沉淀巨大,但这些资产无法在短期内变现;即便出售,也难以覆盖负债。与此同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说明企业在主营业务层面无法“造血”。

如果未来几个季度仍未改善,公司可能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或资产出售维持运转。这也是资本市场普遍担忧的焦点——当企业需要依靠“卖资产”来续命时,故事往往已经走到中后段。而部分投资者甚至担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美克家居甚至缺乏可快速变现的优质资产。换言之,它可能在时间上已经“输不起”。

对比行业表现,美克家居的处境更为刺眼。虽然整体家居市场受房地产拖累,但主流企业通过产品线年轻化、渠道线上化实现了稳健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在成品家居行业(申万行业分类三级)中,匠心家居、浙江永强、顾家家居的ROE都超过15%,行业中位值为5.79%。但美克家居的ROE却只有-8.36%,在全部17家公司中为第二低排名;ROA情况也类似,仅高于行业中唯一的ST公司亚振。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机构投资者的态度也说明问题,近几年来多家公募基金陆续减持,最新季报显示机构持股比例已降至历史低点。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因此美克家居的股价跑输大盘和行业就不意外,市场用脚投票,截至10月31日,美克家居股价收于2.12元/股,市值较高峰期缩水逾九成。这既是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反映,也是对其战略方向的质疑。投资者担心的,不只有短期亏损,还有公司是否还有清晰的战略路径。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在市场眼中,美克家居的当务之急不是利润修复,而是信任修复。对象首先应当包括三类:员工、供应商、投资者。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信任三角,一旦其中任意一角崩塌,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就会动摇。员工的信任关系到执行力与品牌口碑;供应商的信任决定了供应链连续性;投资者的信任则关系到融资成本与市场估值。而这三类信任的恢复,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现金流的重建。若企业不能给出清晰的资金回笼计划与偿付时间表,无论公关声明多么体面,都无法重塑信任。

这也是资本市场持续看空的核心逻辑。之前的半年报中,美克家居曾17次提到“优化”,但至少在三季度看来未见明显起色。从高光到阴影,美克家居的转折不过短短数年,它曾是行业的美学标杆,如今却成了现金流危机的样本。


当然美克家居的未来仍有变数,它拥有一定品牌资产和制造能力,若能真正执行渠道轻量化、资产瘦身、产品年轻化改革,仍有复苏的可能。但这种转型需要时间、决心与资本,若不能尽快实现财务与战略的重生,那个“高品味、经典、浪漫、优雅”的品牌价值主张,或终将只剩下橱窗里的摆设。

作者 | 肖毅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浙江永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