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5家全过会 沪主板两项目半年内闯关丨IPO一周要闻

来源:投资者网 2025-11-09 08:01: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本周5家全过会 沪主板两项目半年内闯关丨IPO一周要闻)

本周(11.3-11.7),A股IPO审核呈现“全过+提速”双重亮点,5家上会企业悉数闯关成功。具体来看,沪主板与北交所分别贡献2家、3家过会企业,涵盖汽车零部件、电路板、海洋装备等多元领域。

两家沪主板企业创下审核效率新标杆——从受理至上会的排队周期均不足六个月,呼应了当前IPO常态化推进下的审核提速趋势,也体现了资本市场服务优质企业的精准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十月共有68家企业上会(上会前被取消审核,不计入其中),68家通过,其中沪市主板14家、深市主板7家、科创板12家、创业板8家、北交所27家。

一、本周过会

1、至信股份

重庆至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至信股份”)主营汽车冲焊件以及相关模具的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系汽车白车身冲焊件和相关工装模具,专业制造冷冲压件、热成型件与焊接部件,可覆盖汽车全车冲焊件需求。至信股份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3.29亿元,用于冲焊生产线扩产能及技术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至信衍数合计控制公司 55.94%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志宇先生与敬兵女士,陈志宇先生与敬兵女士系夫妻关系,2人累计控制的公司表决权比例为83.75%。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6月,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分别达20.91亿元、25.64亿元、30.88亿元和16.0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20亿元、1.85亿元和0.87亿元,营收与利润规模持续扩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陕西旅游

11月7日,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旅游”)沪主板IPO项目获得上市委审议通过。本次过会距离其申报仅耗时五个半月。公司主营业务集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旅游项目投资及管理为一体,主要依托华清宫、华山等旅游资源,向游客给提供旅游产品及服务体验。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10.88亿和12.6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亿、4.20亿和5.03亿元。

3、海圣医疗

海圣医疗本次北交所IPO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分别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772.11万元、30,588.18万元、30,373.35万元和15,563.06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1.04万元、7,803.67万元、7,091.75万元和3,549.42万元。

4、国亮新材

国亮新材本次北交所IPO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分别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国亮新材2002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耐火材料整体承包服务及耐火材料产品。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月—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747.24万元、98,436.02万元、90,468.93万元和51,149.5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6.80万元、8,379.83万元、7,096.49万元和4,149.72万元。

5、祺龙海洋

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将登陆北交所上市。祺龙海洋成立于2008年,公司控股股东为胜利龙玺(山东)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公司主要从事海洋钻井隔水导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公司主营业务还包括油气长输管线的生产和销售及水下油气装备试验技术服务。

2022-2024年和2025年1-6月,祺龙海洋营业收入分别为2.40亿元、2.01亿元、2.44亿元和2.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47亿元、0.51亿元和0.49亿元。

 二、新增上市

2025年以来香港IPO市场持续升温,“硬科技”企业成为赴港上市核心力量。11月6日,资本市场迎来5家公司集中IPO,其中小马智行(02026.HK)、文远知行(00800.HK)、旺山旺水(02630.HK)、均胜电子(00699.HK)4家企业登陆港交所,大明电子(603376.SH)同步在上交所挂牌,覆盖自动驾驶、医药研发、汽车电子等多个热门赛道。

作为全球L4级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小马智行专注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业务覆盖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及技术授权三大核心板块。公司已在全球超10个国家开展路测,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5000万公里,构建了包含感知、决策、规划、控制在内的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合作方涵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及物流企业,此次为美股上市后回归港股的双重上市布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以支撑技术迭代与业务扩张。

文远知行是全球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被誉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业务遍及亚洲、欧洲、北美10国30城,手握7国自动驾驶相关牌照,是行业内布局范围最广的企业之一。公司核心聚焦城市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推出面向公众的Robotaxi运营平台,同时拓展自动驾驶货运、港口物流等商业化场景,核心业务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此次港股上市完成“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助力其在全球自动驾驶赛道的竞争中巩固领先地位。

旺山旺水是一家专注于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领域的创新型小分子药物研发商,以“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核心使命,构建了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开发的全产业链研发能力。公司核心产品管线中,LV232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TPN171针对勃起功能障碍,两款产品均处于关键临床阶段,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与技术壁垒;同时布局多款潜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药物,覆盖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多个细分领域,致力于成为细分赛道的全球领先药企。

均胜电子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核心领域。按2024年收入统计,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客户覆盖大众、宝马、丰田等全球主流车企,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实力雄厚。近年来积极推进“汽车+机器人”双战略,凭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为机器人行业提供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大明电子深耕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领域三十余年,专注于该领域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头部供应商之一。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汽车组合开关、电子油门踏板、车载电源等,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服务奔驰、比亚迪、上汽、一汽等中外知名车企,多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10%,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与持续的技术创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汽车电子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占据优势地位。

五家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呈现显著分化,自动驾驶企业与医药、汽车电子企业走势形成鲜明对比。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首日双双破发,分别收跌9.96%和9.28%;而大明电子表现抢眼,首日暴涨413.55%,旺山旺水亦大涨145.7%,均胜电子股价平稳开盘后小幅波动,整体表现符合市场对不同赛道的预期分化。

截至11月6日收盘,小马智行以126.1港元/股的股价,达成444.4亿港元总市值,位列五家企业之首;大明电子股价64.45元/股,总市值257.8亿元;文远知行股价24.4港元/股,总市值237.1亿港元;旺山旺水股价82港元/股,总市值54.68亿港元;均胜电子股价20.24港元/股,总市值31.39亿港元,市值规模与各公司业务布局、行业赛道属性及市场认可度高度匹配。

三、本周IPO企业

1、鼎泰药研

鼎泰药研向港交所递表。招股书显示,这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制药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以疾病生物学为基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新型CRO公司。通过该业务模式,鼎泰药研超越了传统CRO作为外部服务方承接分散任务的角色,转型成为客户的战略性研发合作伙伴。

2022年至2024年,鼎泰药研营业收入分别为7.25亿元、7.67亿元和7.13亿元。2022年实现净利润1.43亿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净亏损0.52亿元和2.52亿元。2025年上半年,鼎泰药研业绩有了复苏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净利润0.6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2、新桥生物

作为康桥资本孵化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平台公司,新桥生物聚焦创新药的临床开发与全球化商业化,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募集资金支撑核心管线推进及平台生态拓展。

新桥生物收入主要来自一次性业务分拆收益及少量合作相关收入,尚未实现持续盈利,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 2.02亿美元、-2861.7万美元、-499.9万美元。

3、德镁医药

德镁医药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招股书显示,德镁医药是一家中国领先、专业聚焦创新皮肤健康产品的医药企业,围绕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的研、产、销一体化运营,致力于提供从预防、治疗到长期护理的皮肤健康综合解决方案。

德镁医药的主要产品包括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在皮肤处方药领域,其主要产品管线包括三款已上市产品、四款处于临床阶段或后期阶段的候选产品及约五款临床前候选产品。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其代表性产品包括禾零舒缓系列产品与喜辽妥—壬二酸产品系列。

4、博瑞医药

博瑞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全球制药企业,致力在代谢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尚有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治疗领域中开创突破性成果。博瑞医药目前将研发重点放在开发全球创新专有的代谢疾病疗法,及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吸入式药械组合产品系列,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博瑞医药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0.17亿元、11.8亿元、12.83亿元,保持缓慢增长;净利润则从2.4亿元降至1.89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博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同比下滑10.5%;归母净利润5032万元,同比下滑71.6%。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博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滑18.28%,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滑83.85%。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