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访贝克休斯工业产品副总裁:我们持续推进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0 11:20: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专访贝克休斯工业产品副总裁:我们持续推进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依农 杨雨莱 上海报道

第八届进博会期间,贝克休斯工业产品副总裁Ben Linke接受了南方财经记者的专访。

他介绍到,作为全球能源与工业技术领域的重要企业,贝克休斯以推进“在华本地化”进程为核心战略增强供应链韧性。在常州、苏州布局工厂并持续扩能,苏州阀门工厂四年产能翻倍,常州基地生产的X射线检测系统三分之一出口全球。“在中国研发、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面对全球不确定性,Ben Linke透露出贝克休斯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他表示,未来,贝克休斯计划持续加码投资,聚焦中国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半导体及“双碳”相关低碳技术领域,呼应中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与本地化能力,深度参与中国市场成长并共享机遇。 

进博会展现中国的开放与合作 

南方财经:这是贝克休斯第八次参加进博会,你认为今年有哪些亮点?

Ben Linke:贝克休斯已连续八年参展,而我个人是第三次参加。每年的展会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每年都能看到更多技术涌现、更多创新成果,进博会的规模不断扩大令人欣喜。很高兴能与众多客户和伙伴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进博会的持续发展壮大令我印象深刻。

南方财经:进博会为贝克休斯带来了哪些独特的价值,过去八年取得了哪些成果?

Ben Linke:进博会显然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开放与合作的承诺,这与我们参会的目标一致。我们参加进博会,一方面为了展示我们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正在助力各个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有的来参展,有的则在进博会期间参与了相关会议。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联系,激发创新思路,且共同解决问题。

推动在华本地化进程

南方财经: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重塑,作为一家业务模式有所调整的跨国公司,贝克休斯采取了哪些具体策略来增强供应韧性?

Ben Linke:我认为供应链挑战始终存在,只是近几年形势较为严峻。在这种情形下,企业要兼具韧性和灵活性。我们的核心战略之一是推动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以我负责的业务为例,我管理在常州与苏州的两家中国工厂,我们投入巨资将更多产能转移至中国。比如苏州阀门工厂,过去四年产能已翻倍;常州工厂则持续增加本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服务中国市场,也出口到国外。以X射线检测系统为例,目前我们出口的X射线检测系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中国生产并销往全球的。此外,我们近期还协助合作伙伴在太仓建设工厂,共同制造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系统,助力中国建设航空航天基础设施。

南方财经:中国目前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Ben Linke:对我们而言,中国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中国是我们全球供应链中产品、组件、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巨大来源地。其二,中国显然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以及持续的投资热潮,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无论从能源角度,还是工业角度都是如此。其三,我们在此的本地化努力,使我们能够深入各行各业,助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南方财经: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不确定性,公司是否仍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Ben Linke:我们始终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所以持续推进本地化进程并加大在华投资。目前我们在中国拥有2000名员工,其中许多员工不仅服务中国客户,更支持着全球客户的需求。我们拥有若干研发团队,在中国研发、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世界各地。这充分体现了贝克休斯公司的投资理念,我们始终对中国市场前景和实力充满信心。

中国在低碳、航空航天、数字化等领域具备潜力

南方财经:你提到中国是贝克休斯全球创新的关键组成部分,那么未来几年是否有新的投资或产能扩张计划?展望未来五年,你认为中国的哪些领域最具潜力?

Ben Linke:我们将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近年来通过“本地化战略”引入了多种技术能力。例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超声波检测设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钢铁行业的超声波检测设备在中国制造,销往世界各地,供应全球众多钢铁厂。此外,我们正推进其他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展望未来五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尤其是航空航天市场,电动汽车市场,和半导体与电子市场都将持续扩张,我们也将在这些领域提供技术与能力支持。从能源角度看,中国“双碳”战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将推动低碳及脱碳技术需求,贝克休斯正持续向市场提供此类技术,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对这些能力的迫切需求。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中国在推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这些政策方向为贝克休斯创造了哪些商机?

Ben Linke:我认为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低碳技术普及,扩大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应用规模,加大电动汽车投资力度;二是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增长;最后,通过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供应链整体生产效率。这些领域对我们而言都极具吸引力,我们正积极参与并为整个价值链提供解决方案。这为我们创造了强劲需求,也促使我们坚定持续投资,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策划:赵海建

监制:施诗

编辑:和佳

记者:李依农 杨雨莱

剪辑:蔡于恬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郑全怡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