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晓兰:具身智能重塑生产力,期待人形机器人从舞台走向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浙江衢州报道
11月7日,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暨氟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浙江衢州隆重召开。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题为《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将成为助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此背景下,厘清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关系尤为关键。徐晓兰表示,具身智能是拥有物理身躯的人工智能系统,突破了传统AI“有脑无身”的局限,其形态可以是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也可以是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是芯片、传感器、人工智能、机械、材料等诸多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具身智能的最高形态,正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她对今年进博会期间,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图景(2025年版)》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四个“加速”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加速增长,未来将形成万亿级市场;量产进程加速推进,牵引产业链条完善壮大;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加快向工业场景和生活服务延伸;产业生态加速壮大,标准、赛事、开源赋能发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劲,具有1:10的乘数效应,可产生较强的杠杆放大作用,有力拉动消费。
在发言的最后,她为衢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聚焦“技术攻关”,筑牢核心竞争力。聚焦“场景驱动”,打造应用新标杆。聚焦“服务优化”,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