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元机器人完成股改 上市进程提速?)
11月10日,智元机器人公司完成股改,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方面对此的回应是“正常更名”。
据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已于11月上旬完成股改,公司名称由“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
同时,智元还完成了投资人名称和股权变更,高管人员、董事和监事备案等一系列动作。智元创新的董事备案名单从3名变为4名,新增人员为姚卯青,姚卯青是智元机器人的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及具身业务部总裁。
监事备案人员增至3名,分别是卫云龙、廖文颖、刘斯,其中卫云龙在11月5日从监事变为监事会主席。
智元创新的股东包含桑蓬(上海)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比亚迪、北京高瓴裕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嘉兴上汽创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从公开信息中了解到,智元机器人的背后有包括高瓴、蓝驰、中科创星等财务股东;上汽、比亚迪、京东、腾讯等产业股东;正大集团、韩国LG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国际产投在内的多方支持,这些股东共同构成了智元机器人的主要股权结构。
完成股改后,智元机器人最大控股股东是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
邓泰华在机器人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背景,带领团队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智元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这是继云深处科技之后,又一家国内头部具身智能企业近期完成股改。此前,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相继完成股改,随后启动IPO计划。
股改往往被视为筹备上市的前奏。据21世纪经济报道,市场上曾多次传出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港股上市的消息。7月10日,有市场消息称,智元机器人公司计划港股上市。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称:“不属实,智元暂无赴港上市明确计划。”
11月初,智元机器人完成对科创板新材料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的收购。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最终获得上纬新材63.6232%的股份,消息传出,引发上纬新材股票大幅上涨。
梳理发现,除智元机器人之外,具身智能赛道上已有多个“玩家”正在推进科创板上市,或完成了股改。
宇树科技和乐聚机器人先后7月和10月开启上市辅导。其中,宇树科技预计将在2025年最后一季度期间正式提交IPO申报文件。而云深处科技和傅利叶智能已于11月和7月完成股改,傅利叶智能被披露正在进行相关上市的准备工作。
不过,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云深处科技和傅利叶智能均已运营8至10年。2023年之后,这些公司从原先的机器狗、康复机器人等产品,向人形机器人赛道进行战略转向,而智元机器人成立仅3年时间。
有投资人向证券日报表示,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火爆以及宽松的资本市场政策,驱动了这波机器人公司的上市步伐。
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前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政策,为机器人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港交所“18C章”规则为特专科技企业开辟了IPO“绿色通道”,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盈利和市值要求门槛,很好地契合了机器人企业“高投入、长周期、先规模后盈利”的发展特性。
10月16日,云迹科技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670.HK。它成立于2014年,主要聚焦服务型机器人,酒店场景是其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被称为“酒店机器人第一股”。此前7月6日,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夺得了“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的称号,尽管近三年累计亏损额高达35亿元,但仍顺利完成上市进程。
据证券日报报道,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价值兑现”期。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规模由2020年的18亿元增至2024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8%,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5亿元,呈现加速扩张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