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总指数八年提升5.5倍|绿色金融周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0 21:12: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总指数八年提升5.5倍|绿色金融周报)

南方财经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 李宜馨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总指数八年提升5.5倍

日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质量评价白皮书(2025)》。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总指数已从2016年基准值100升至548.4,质量状况提升了近5.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23.5%,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其中,政策支持、市场运行、信息披露和国际合作分别贡献40.6%、31.6%、16.4%、11.4%。从发行规模来看,2016—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从2018亿元增长至6833亿元,年均增长16.5%;市场存续规模从2039亿元增长至21621亿元,年均增长34.3%;绿色债券发行机构数量从35家增长至249家,年均增长27.8%。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债券质量指数近五年持续提升,环境效益和透明度提高,单位融资碳减排量翻倍,均显示出我国绿债市场已从数量驱动转向质量驱动。

2、香港发布绿色及GSS+债券市场的创新机遇报告

11月4日,《香港绿色及可持续发展(“GSS+”)债券市场的创新机遇》发布。该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河证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及联合绿色发展共同合作完成,并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制。

《报告》通过对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GSS+债券”)市场发展特征进行梳理总结,识别出香港GSS+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并围绕通用标准应用、鼓励多元主体发债、创新债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四大方面,结合“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关注方向提出突破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以供投资者、实体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参考。同时,《报告》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与市场机构提供全面建议,重点提出通过政策补贴、数字技术融合、分类标准创新及鼓励多元发行主体参与等举措,增强市场流动性、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推动标准统一,从而进一步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独特角色,为区域绿色项目提供高效融资支持,促进跨境资本有序流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香港此次发布的GSS+债券市场报告,既是粤港绿色金融协同研究的成果,更能推动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助力大湾区绿色项目跨境融资与资本有序流动。

3、上周碳价最高58.51元/吨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58.51元/吨,最低价51.54元/吨,收盘价较上上一周五上涨11.22%。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981,155吨,成交额209,744,110.26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5,154,502吨,成交额248,501,748.01元;单向竞价成交量100,000吨,成交额4,894,850.00元。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9,235,657吨,总成交额463,140,708.27元。

2025年1月1日至11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48,896,989吨,成交额9,248,937,296.08元。

截至2025年11月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79,165,653吨,累计成交额52,281,664,399.59元。

1、广东落地转型金融专项贷款支持铁路改造项目

近日,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广发银行阳江分行为某铁路公司发放1980万元转型金融专项贷款(授信总额4920万元),支持淘汰DF4B老旧内燃机车并投用低能耗、高可靠性机车。该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专项再贷款名单,并获得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能约1200吨标煤、减排3000吨二氧化碳,运输效率提升3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业务为高能耗运输领域提供了可推广的转型金融模式,是财政、金融与产业的有效协同,为商业银行运用财政工具推动设备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2、四川落地VEP质押贷款

近日,在四川省气候中心技术支撑下,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西昌海河文旅投发放1亿元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质押贷款,以邛海湿地景区一至三期生态价值为质押物,实现四川省首单生态产品价值质押融资。项目引入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指标的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对湿地核心生态功能进行量化评估,测算总价值超4亿元。该机制解决了生态资产“难评估、难抵押、难融资”的痛点,使生态保护直接转化为融资能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过气象科技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并作为抵押物,是破解“生态资源难变现”的制度创新,为生态保护融入市场体系奠定基础。随着VEP评估体系完善及区域性生态资源登记推进,生态金融有望支持更多湿地、林区与风景区,实现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动能的转化。

3、河南落地全省首单绿色转让银团贷款

近日,中原银行成功落地全省首单绿色转让银团贷款,金额3亿元,用于河南空港数字城市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该项目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配套高效液冷系统、AI能效优化等低碳技术,提升算力效率同时降低能耗。融资结构上采用“转让银团+绿色属性识别”模式,通过贷款份额转让吸引更多银行协同投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资本供给能力,并与省内绿色授信政策、利率优惠机制联动,提高绿色资产融资可得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项目将绿色金融与算力基础设施紧密结合,体现数字经济与低碳转型“双引擎”效应。随着绿色数据中心纳入更多专项融资与政策支持体系,该模式将会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原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