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金外汇储备双升:中国资产新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央行持续12个月增持黄金,外储规模连续3个月超3.3万亿美元。近期,黄金与外汇储备呈现双升态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黄金ETF增仓量为79.015吨,较2024年前三季度增仓量29.927吨,同比增长164.03%。至9月底,国内黄金ETF持仓量为193.749吨。此外,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增持黄金23.95吨,截至9月底,中国黄金储备为2303.52吨。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增幅延续放缓态势。
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也在稳步上升。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
国家外汇局指出,2025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除中国之外,各国央行购金需求持续高涨,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分析认为,究其原因,黄金脱离了单一主权货币体系,在美元剧烈波动、美元资产信用下滑的长期趋势下,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优化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分散美元资产占比过高的风险。此外,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区域冲突此起彼伏,黄金的避险和抗通胀属性决定了其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和升值空间,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温彬同时指出,近期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更加强调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方面,强调要推动市场多元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以及培育新增长点,出口将长期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在拓展双向投资方面,提出对外资要“准入又准营”、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为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基本平衡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支撑。
中国的外汇+黄金储备的双升,意味着国家经济韧性与金融安全屏障的持续强化。这一趋势与全球央行“去美元化“的战略转向形成了共振,当传统单一货币储备的风险敞口逐步显现,黄金作为超主权资产的战略价值正被重新定价。
截至11月11日15时30分,美元指数(DXY)呈现窄幅震荡态势,实时报价99.673,100整数关口仍未突破。这一震荡走势受参议院停摆破局消息提振早盘冲高,但随后因美联储表态分歧而回落。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最新研究,黄金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已攀升至30%,在同一时期,美元的份额则从43%下降至40%。德银分析师指出,若要使其份额追平美元,金价在现有持仓量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升至每盎司5790美元。摩根大通则将2026年第四季度金价目标直接定在每盎司5055美元;高盛更是两度上调预期,不仅将2026年第一季度金价目标设为4440美元,还将第四季度目标上调至5055美元。
此外,美国政府的“摇摆”也让黄金价格更加坚挺。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一项旨在暂时结束政府“停摆”的临时拨款法案。该法案将为政府提供资金直至2026年1月30日。美东时间11月9日是本次美国政府自10月1日“停摆”以来的第40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对媒体称,如果“停摆”持续下去,美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砍半”。
有分析认为,即便美国政府重新开门,市场也需要数周时间才能拿到自停摆开始以来被延迟的全部数据。此外,关于政府数据质量的担忧很可能持续到2026年,使得私营部门数据对短期货币政策预期的相关性提升。
此前,10月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12月会议是否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并非已成定局,远非如此。”他称,当前通胀水平与美联储的目标已相差不远。市场方面,投资者曾押注美联储将在12月会议上再次降息25个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