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中伟股份:A+H赋能镍钴磷钠全赛道布局,引领新能源电池材料复苏潮

来源:格隆汇 2025-11-12 11:28: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伟股份:A+H赋能镍钴磷钠全赛道布局,引领新能源电池材料复苏潮)

2025年11月7日,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中伟股份(300919.SZ)启动了H股的招股,对应的股票代码02579,股份名称为中伟新材,并预计于11月17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A+H股上市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企业,中伟股份此次IPO不仅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里程碑,更以镍、钴、磷、钠多赛道协同布局的硬实力及前三季度维持的良好增长势头,成为确认新能源行业复苏的关键信号之一。

在行业经历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的深度调整后,新一轮周期正迎面而来,中伟股份有望凭借双资本平台加持,全面抢占新能源材料赛道的多元化及全球化的增长机遇。

里程碑式上市:"标的稀缺性"遇到"外资高认同",基石阵容彰显全球扩张信心

中伟股份此次H股上市,成为继宁德时代后的第二家A+H新能源"核心标的"。

就在今年的5月20日,"宁王"分别用"倒挂的AH股价"、"外资配置中国新能源核心资产通行证"的鲜明旗帜打破了A股必贵于港股的传统认知,开启了核心资产港股IPO加速的浪潮。

上市之后,宁德时代股价涨幅超108%。且宁德时代的港股价格持续超过A股。截至11月10日收盘,宁德时代H股收盘价为541.00港元/股,A股收盘价为384.51元/股,H/A比价为1.3,H股溢价A股约30%幅度。同一标的,两种定价,这一现象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新能源稀缺核心标的的高认可度,以及"能源科技"VS"新型制造业"的估值思路差异。

与聚焦动力电池制造的宁德时代不同,中伟股份业务发展聚焦的核心赛道绝大部分集中于电池上游材料,其A+H布局不但填补了细分领域双资本平台的空白,也标志着新能源材料企业进入"国内+国际双资本引擎" 时代。未来,同业头部企业亦可能效仿其路径,但中伟股份已通过先发优势抢占了国际资本窗口。

而拿下新能源材料行业的"A+H第一股"这一标签的背后,反映的更多是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

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起,中伟股份在锂电池镍系、钴系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连续五年全球出货量第一,2024年按销售额计全品类pCAM全球市占率达21.8%,其中镍系材料出货量占比20.3%,钴系材料出货量占比28.0%,均稳居全球首位。相较于同业企业,中伟股份率先完成A+H布局,既得益于其在核心产品上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反映的则是港股市场对新能源材料龙头的高度认可。

根据招股书披露,中伟股份本次全球发售约1.04亿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按发行价中位数35.90港元计算,全球发售预计募资总额37.42亿港元,净额约36.28亿港元。募资用途明确指向三大核心方向,当中的50%将计划用于扩大生产及供应链能力,重点推进印尼镍冶炼基地、韩国前驱体一体化项目及摩洛哥磷系材料基地建设;另外的40%,将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及数字化推进,聚焦高镍、钠电、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剩余的10%则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这一资金规划与公司镍钴磷钠全赛道布局高度契合,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中伟股份本次H股全球发售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堪称豪华,充分彰显了产业资本、财务资本及国资等机构的集体看好。招股书显示,9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达2.135亿美元,折合约16.59亿港元,占本次全球发售总量的44.3%。

当中9名基石投资者了覆盖四大类型机构:有来自新能源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中创新航、欣旺达、蓝思科技、东圣先行科技等产业投资者,也有作为产业配套龙头的厦门国贸,通过全资子公司宝达投资参与;而高毅资产、North Rock基金等头部专业投资机构的加入,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贵州新型工业化基金、湖南兴湘新兴产业母基金等国资背景基金的参与,体现的则是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材料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与培育。

总的来看,这一多元化的基石投资者阵容,不仅为本次IPO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更有机会为公司构建起产业协同与资本赋能的全新生态网络。

行业机遇共振:多赛道爆发,新能源电池材料迎接新黄金发展期

从招股书看,不难发现,中伟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覆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的全品类产品矩阵,能够精准匹配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新场景等多元化需求,并与行业多赛道爆发的趋势形成深度共振。

(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高镍化成为核心趋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是新能源材料需求的核心驱动力。招股书引用的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渗透率突破20%大关,预计2030年销量将增至5000万辆以上,对应的渗透率超过40%。而新能源汽车的放量直接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4.5TWh,2024-2030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则达25%。

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中,高镍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由于高镍三元电池(NCM8系及以上)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里程,契合新能源汽车高端化、长续航的发展方向,因而其市场占比也在持续提升,对应的高镍电池材料使用量和产量也随之得到高速增长。招股书显示,全球高及超高镍pCAM产量由2020年的8.17万吨增至2024年的 33.8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42.7%,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17.26万吨,复合增长率或将维持36.3%的高位。这一趋势为专注于高镍前驱体的中伟股份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2)储能市场:装机量激增,磷系与钠电材料迎来爆发期

除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外,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持续提升,对储能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正如招股书预计,2024-203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复合增长率将达45%,2030年装机规模突破3TWh,其中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占比超60%,钠电池储能占比亦有望达到15%。

储能市场的崛起直接带动两大电池材料赛道需求。一是磷酸铁材料,凭借成本优势和安全性成为储能电池的主流选择;二是钠电池材料,在长时储能、低温储能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磷系和钠电材料的应用场景,为布局相关赛道的中伟股份等电池材料前驱体企业提供了增量市场。

(3)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新场景拓展,打开电池材料的增长天花板

此外,电池技术的持续迭代也为新能源材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一方面,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预计2027年将实现量产,其对高镍前驱体、硫化物电解质等材料的需求,将为技术领先企业创造增量市场。招股书显示,固态电池所需的高镍前驱体纯度要求更高,能量密度提升潜力更大,目前全球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不足5家,作为其中之一的中伟股份已率先实现小批量供货。

另一方面,新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打开了电池材料需求空间。随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场景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带动了高电压钴系材料、高镍材料、钠电材料等产品的需求。比如,据招股书所示,人形机器人每台所需电池材料用量约为新能源汽车的1/5,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临近,相关电池材料需求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从更宏观角度去研究,海外市场带来的长期机会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全球的碳中和。

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与贸易政策的调整,推动新能源材料海外市场快速增长。欧洲、北美等地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碳关税等政策,加速新能源产业链本土化布局。招股书显示,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 35%,北美渗透率突破25%,两地合计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40%以上。

此外,碳关税政策成为推动电池材料本土化供应的关键因素。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6年全面实施,要求进口电池材料的碳足迹符合欧盟标准,这使得海外本地化生产成为必然选择。正如中伟股份招股书披露数据,其海外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33.7%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0.6%,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显示出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未来,海外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以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基本面的硬核支撑:多重竞争壁垒共振及财务韧性凸显

在新能源材料多赛道爆发的行业背景下,中伟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源于多品类产品布局,更得益于垂直一体化运营、优质客户资源、持续研发投入构筑的多重竞争壁垒,叠加稳健的财务表现,为公司把握行业机遇提供了坚实支撑。

比如,中伟股份通过垂直一体化布局,能够有效抵御行业周期波动,与全球资源紧张、成本压力上升的趋势精准契合。其资源端已实现镍、钴、磷、锂多资源覆盖:镍资源聚焦印尼红土镍矿,建成近20万金属吨产能;磷资源拥有贵州自有磷矿和摩洛哥合作资源;锂资源通过阿根廷盐湖项目实现突破;钴资源绑定刚果(金)优质矿山。多资源布局可对冲单一资源价格波动风险,比如在2024年镍价大幅波动背景下,镍系产品毛利率仍提升至19.9%,成本控制能力凸显。

在产能端,公司已构建"国内+海外"全球化网络。国内贵州、湖南、广西基地服务本土客户;海外印尼(镍冶炼)、韩国(前驱体一体化)、摩洛哥(三元+磷系)三大基地,分别辐射东南亚、东北亚、欧美市场。其中,韩国基地与POSCO合作规划11万吨前驱体产能,可满足12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而摩洛哥基地则能有效的规避碳关税壁垒,预计建成后年供100多万辆电动汽车电池材料需求,为海外收入增长提供保障。

再者,公司的客户资源也是其核心护城河之一,中伟股份已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三星SDI等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及正极材料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 58%优化至2024年的29.2%,客户结构持续改善。深度合作不仅带来稳定订单,更让公司能提前参与下游技术研发,形成"客户需求-技术研发-产品量产"的良性循环。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正持续加大对前沿技术的布局,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44%,重点投向高镍前驱体、钠电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超500项,在高镍材料领域,开发的富氧侧吹炉工艺可将镍矿冶炼成本降低 12%;在固态电池领域,高镍前驱体已通过国外客户认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在钠电材料领域,层状氧化物材料进入客户验证阶段。强大的研发能力使得公司能够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迭代,巩固龙头地位。

近年来,尽管受到行业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但中伟股份的财务基本面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从2022年的303.44亿元增至2024年的40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13%,与此同时其核心产品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镍系材料毛利率从2022 年 12.5%增至2024年19.9%,钴系材料从5.7%增至10.6%。最新一期业绩公告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332 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收119.75亿元,同比增长18.84%,增速持续回暖,随着磷系材料扭亏、钠电材料放量及镍自供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结尾

作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中伟股份以镍钴磷钠全赛道布局的硬实力,精准契合了新能源汽车、储能、新场景等多领域的增长机遇,与行业复苏趋势形成深度共振。当前,新能源材料行业正迎来"需求复苏+技术迭代+全球化"的三重机遇,高镍化、钠电商业化、海外本土化供应或成为未来数年的主流核心趋势。中伟股份凭借全球领先的市占率、垂直一体化的资源产能布局、深度绑定的客户资源及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已在这场行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中伟股份H股的发行不仅提供了参与新能源行业复苏的核心标的,更多是能够展现出该公司在多赛道布局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在行业复苏的大背景下,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改善、新业务的放量增长及全球化布局的持续推进,也将成为驱动公司价值提升的核心逻辑。展望未来,随着H股募集资金到位与海外新建产能释放,中伟股份有望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中,打开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