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控掌门人密集更迭:银行业20次首席风险官变动背后的自救与重构)
银行业风控条线的领军人物,正经历一轮深度洗牌。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银行业至少已发生20次首席风险官职位变动,掀起一波风控高管调整潮。
这一系列高层换防的背后,是行业在强监管与风险复杂化双重压力下,对风控体系进行的系统性重构。在此过程中,首席风险官的角色已从传统的“合规守门人”,逐步转变为银行战略决策与资产质量管理的核心参与者。
人事震荡:超20次首席风险官调整,风控条线深度洗牌
本轮首席风险官变动范围广、频率高,平均每两个月即有1至2次人事调整,涉及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系统及外资银行等多类机构,甚至延伸至分行层面。
(2025年以来银行首席风险官职位变动情况)
具体来看,涉及变动的机构包括:
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
城商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重庆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河北银行、新疆银行;
农商行/农信系统:东莞农商行、成都农商行、新疆农信联社;
外资银行:蒙特利尔银行;
分行层面:华夏银行福州分行、华夏银行广州分行。
值得注意的是,任职人数为17人,离任人数为3人,“进大于出”的趋势表明,多家银行并非简单进行岗位替换,而是在新增或强化首席风险官的职能设置。从去年至今,郑州银行、华夏银行、重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增设该职位。
此外,总行与多家分行同步任命新任首席风险官,也显示出风控职能正从总行向区域下沉,区域性风险防控已成为银行整体风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人事变动中,“速度”成为关键词。以华夏银行为例,刘小莉于1月9日出任总行首席风险官,10月24日即因“工作变动”离任,在任仅9个月。而在其离任前一个月,华夏银行刚收到当季全国最高额罚单。
业内人士分析,“火速换将”一方面反映出首席风险官岗位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适应期显著缩短;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银行管理层在风控战略执行上求快求变,若人选不匹配即迅速调整的紧迫心态。
人选布局策略:“三懂”人才成新宠 内部提拔成主流
从新任首席风险官的背景来看,“内部化”与“专业化”成为显著特征。多数人选为内部提拔或体系内流动,且具备深厚的风控管理履历。这一趋势显示,在复杂经济形势与趋严监管环境下,银行业正将风险管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招商银行新任首席风险官徐明杰即为“内部培养、梯次晋升”的典型。他自1995年加入招行,历经公司金融、投资银行、授信执行、风险管理等多个部门,2025年6月升任副行长。其跨前中后台的复合经历,为其从全局视角把控风险奠定了基础。
渤海银行的案例则更具代表性。该行近年来风控压力凸显,不仅累计被罚金额巨大,不良贷款率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前任首席风险官更因受贿获刑,暴露出内部治理的严重隐患。在此背景下,新任首席风险官齐君曾供职于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条线,具备国有大行风控经验。渤海银行安排这样一位高管执掌风控条线,无疑旨在重建风控体系、修复监管信任。
(渤海银行2025年以来部分罚单情况)
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度的提升,首席风险官的职责已超越传统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参与等方向扩展。
一位银行业系统人士表示,具备跨领域知识结构、战略视野与业务协同能力,以及在压力环境下做出风险权衡与决策能力的风控高管将更受青睐。未来, “ 懂风险、懂业务、懂战略 ” 将成为首席风险官的新标准。
监管重压:罚单数量金额双升,信贷领域成重灾区
与频繁的人事变动相呼应,2025年银行业面临密集的监管处罚,风控漏洞持续暴露,正倒逼全行业推进体系性重构。
特别是三季度以来,“天价罚单”接连落地,凸显监管部门对长期存在的风险痼疾实施“零容忍”态度,处罚力度显著上升。
三季度,银行机构共收到3笔6000万元以上的大额罚单。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当季最高;
(华夏银行2025年以来部分罚单情况)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叠加数据报送问题,被罚没6670万元;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行为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三季度银行机构及从业人员罚单数量较二季度增长45.5%,罚没金额环比大增203.11%,主因正是多张“天价罚单”集中出现。
据致远云库报告分析,从违规领域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员工行为管理、授信业务及服务收费五大类。其中,信贷类违规占比高达57.05%,而“贷款管理不到位”成为最高频处罚事由,占比12.99%。贷款挪用问题在三季度尤为突出,典型行为包括个人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反映出银行在资金流向监控上的系统性薄弱。
进入10月,“天价罚单”势头未减。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次性公布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5家机构的千万元级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超过2.15亿元,再次为全行业风控体系建设敲响警钟。
(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风险警示:风控能力正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关键一环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场席卷银行业的人事换防与风控体系重构,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对银行机构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关乎合规生存的严峻考验,更是一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在持续强监管的背景下,银行必须系统性地重塑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控机制与合规文化。首席风险官的密集更迭与人才策略的调整,充分体现出银行业对风控职能的战略性重视,以及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接连落地的“天价罚单”,则如同一记记警钟,警示全行业必须严守监管底线,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风控能力已不再仅是合规成本,而是正在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唯有筑牢风控防线,银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
未来,银行业亟需加强风控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与专业化引进,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提升对各类风险的精准识别、科学评估与有效应对能力,以匹配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场关乎未来格局的深度变革中,那些能够率先完成风控体系升级、实现稳健发展的银行,将有望在下一阶段的金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