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年内已有近120家券商营业部被裁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2 20:43: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年内已有近120家券商营业部被裁撤)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易妍君 见习记者刘夏菲

近期,随着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多家券商陆续召开三季度业绩说明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业绩说明会上,多家券商从经纪业务收入的增长出发,围绕财富管理转型的举措与成效作出说明。

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券商业绩普增,合计实现营收4195.61亿元,归母净利润1690.49亿元,净利增幅超六成。其中,42家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达1117.7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同比大增74.64%。

值得注意的是,在亮眼的业绩数据背后,一场围绕渠道重构与模式升级的财富管理转型正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券商线下营业网点呈现大规模收缩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已有超25家券商合计裁撤分支机构近120家。

与线下营业网点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券商线上渠道建设与AI赋能持续加码,“数字化转型”与“数智化赋能”成为多家券商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的高频关键词。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42家券商经纪业务规模梯队分化明显。

头部券商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前三季度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大关,分别为109.39亿元和108.14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此外,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7家券商的该项收入也均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西部证券、中银证券、国海证券、长城证券等17家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收入不足10亿元。

从经纪业务收入增速来看,得益于并表效应,三家并购重组的券商包揽增速前三。

具体来看,“国联+民生”整合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激增293.05%,增速高居行业榜首;同样完成整合的国泰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该项收入增速也分别达到142.80%和109.30%。

此外,一批中小券商,如第一创业、财达证券、方正证券、中银证券等4家券商,也实现了超80%的高速增长。

业务结构方面,不同梯队券商对经纪业务的营收依赖存在差异。从经纪业务对券商总营收的贡献度来看,多数中小券商的经纪业务在营收中占比更大,头部券商的营收来源则相对多元。

具体来看,华林证券、华西证券、方正证券、中原证券、中银证券等5家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在营收中占比超过40%,远高于26.64%的行业均值。而该项收入规模排名前两位的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该项营收占比分别不到20%和不到24%。

经纪业务高歌猛进的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券商线下营业网点却在大规模“做减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已有超过25家券商合计裁撤营业部及分支机构近120家。其中,国信证券一次性集中撤销12家营业部,创下年内单次裁撤数量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裁撤网点的地域分布来看,除了以往集中收缩的三、四线城市之外,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部分营业网点也面临裁撤,例如国信证券8月宣布裁撤的深圳罗湖宝安北路营业部、山西证券9月宣布撤销的北京国贸证券营业部等。

对于网点裁撤的原因,多家券商在公告中统一解释为“优化营业网点布局”或“进一步发挥营业部集中服务客户功能”。长城证券和西部证券的裁撤公告则进一步解释称是为“推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券商机构“瘦身”已成必然,线下网点的持续整合优化也是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深度转型的必然选择。

“营业部的网点租金、人力成本等都需要一直投入,但获客效率却早已大不如前了。”一位华南地区的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线下渠道获客效能不断减弱,客户更倾向于通过移动端完成业务办理与资产配置;另一方面,网点租金、人力等成本高企,倒逼券商通过结构优化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在成本与效率的考量之外,网点的调整还意味着券商对线下渠道价值的重新定义。

一位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进一步分析指出,网点的调整本质在于转型,而转型的关键在于价值重塑,“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从‘交易通道’转向‘服务触点’”。

该人士表示,传统营业部以开户与交易为核心,服务内容高度同质化;而在财富管理逻辑下,网点应作为一个主动嵌入客户生命周期、激发并满足其复杂财富管理需求的互动节点,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投顾与财富管理中心。

“现在我们对于营业部工作效果的评价也有了不同标准,不是单一追求数量与规模,而是更多地看能否与线上渠道形成有效互补,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共同构建完整的客户服务生态。”上述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

在线下渠道持续整合优化的背面,线上渠道则成为券商加速抢占的财富管理新“战场”。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数字化转型”“数智化赋能”等表述,成为多家券商谈及财富管理转型成效与规划时的高频关键词。

国泰海通表示,公司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聚焦客户需求,全面落地大模型创新应用。东兴证券也提出,其“大财富”战略坚持“买方理念”,加强数智化赋能;未来将把数智化作为核心战略之一,通过大模型与业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服务精准触达与效能跃升。

从战略到实践落地,数字化如何“赋能”券商财富管理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券商在前三季度的数字化建设实践,发现获客渠道与服务模式的重构是其中两大重点。

获客渠道方面,行业正从传统的“人海战术”转向线上线下联动的精细化运营,以提升获客效率与价值。

中信建投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核心竞争力集中于构建“总分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获客体系。截至目前,公司服务个人客户超1600万户,高净值客户数量创近5年新高。

在线上线下联动的获客模式下,券商App作为线上主渠道,成为触达并沉淀客户的主阵地。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5年9月证券类App活跃人数约1.75亿人,同比增长9.73%,创下年内新高。其中,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App和“国泰海通君弘”App月活均保持在千万级别。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经纪业务收入居前的券商,其App活跃度也位居行业前列。

获客渠道的变化,还带来客户关系的深化。中信证券提出,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构建产品端与客户端间的完整闭环,实现从“做业务”变为“做客户”甚至成为“做用户”。

伴随客户向线上集中,券商也“各出奇招”,持续优化线上渠道的功能布局和用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AI应用”正在成为各券商App更新的关键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已有近10家券商宣布在App中部署或更新AI相关功能。此外,国联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兴业证券等超过20家券商在年初已竞相宣布完成DeepSeek等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从应用层面来看,AI功能嵌入APP,正通过服务模式的重构,赋能券商向“买方投顾”的财富管理转型。

一是,服务角色从“标准化工具”向“个性化顾问”演进。多家券商通过在APP中引入大模型技术、搭载智能体,打造陪伴式智能投顾服务。

例如,今年8月,广发证券和东吴证券分别在其App上推出AI投资助理“i助理-易小淘plus”和“AI小水滴”,支持多轮对话和个性化投研,满足千人千面的投资决策需求。

二是,服务链条从“交易执行”向“资产配置”延伸,逐渐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财富管理全流程。

国泰海通则在业绩说明会上重申其“All in AI”策略。此前的7月,国泰海通推出全AI APP“国泰海通灵犀”,集成投资分析智能体集群,打造极速交易、智能诊股、智能复盘等交易闭环。类似的,财达证券也在APP中引入AI算法引擎,嵌入从策略生成、交易执行到持仓回顾、资产再平衡的完整财富管理流程,构建全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

三是,赋能对象从客户拓展至一线投顾,形成“专业+智能”双轮驱动的服务体系。

东兴证券表示,2025年以来,公司以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为基础,搭建“智多兴”智能体平台,并上线“投顾智多兴”等应用,支持投顾进行客户分析与服务。公司还计划在此基础上打造“智多兴投顾”专业服务品牌,组建由资深投资顾问和AI工程师构成的专业“智多兴投顾”小组,以“AI投顾+财富管理”双引擎的模式驱动财富业务进化。

国信证券也推出了“鑫投顾AI助手”,融合头部金牌投顾的展业经验,为投顾提供知识库、数据分析与策略生成工具等,覆盖日常业务知识问答、个股诊断、基金诊断和账户诊断等各类投顾人员日常工作子场景,提高投顾服务效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海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