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新产业新势力集结 深圳罗湖“2+2+N”产业版图渐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深圳罗湖,一个金融商贸大区,正在悄然实现越来越多关于新兴产业的想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罗湖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近三年,罗湖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10%。
数据背后,一批战略性新兴企业陆续将重要项目落地罗湖,遍及人工智能、低空空天、生命健康等产业。
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首日,空天信息与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中科星图宣布将湾区总部签约落地罗湖,将在低空与空天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同日,位于罗湖清水河的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与丹纳赫旗下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Cytiva(思拓凡)达成全面合作,双方将在平台运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及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打造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一座超大城市的传统商贸区,如何向战新产业“新区”转型,罗湖正在提供一个成效渐显的新范本。
中科星图的加入,无疑让罗湖的低空空天产业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依托“空天-低空”协同技术优势,中科星图在气象、海洋、安全等板块深度融合卫星遥感、AI算法与低空感知数据,并凭借空天到低空的全链路管控能力,构建了“空天地”立体防护体系。
据了解,接下来,罗湖将结合中科星图“星图云”及天基卫星、地球超级计算提供的数字孪生底座、低空超算云网、低空智能体三大基础能力,延伸打造“感知全面、决策智能、运行高效”的低空经济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罗湖全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50家,建成111个涵盖医疗配送、城市治理、物流运输等多元类型的低空起降设施,常态化运营35条文旅观光、2条空中交通、5条物流航线,10个街道实现无人机自动机巢全覆盖。
若将目光从低空望向太空,罗湖目前已搭建起空天产业“一箭三星”核心布局——蓝箭航天的发射能力、魔方卫星的低轨卫星批量化制造、苍宇天基的高、中轨天基信息系统服务能力、中卫汇通的高轨卫星运营服务让罗湖商业航天产业生态覆盖“高-中-低”轨。
高交会现场,苍宇天基展出的全球首颗商业高轨中继卫星模型“苍宇一号”,吸引了不少中外客商的现场咨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展会现场获悉,苍宇天基共将发射13颗卫星,首颗高轨中继卫星将于2026年下半年送上太空。
环顾第二十七届高交会罗湖展区,捷视飞通的灵眸机器狗、魔方卫星的遥感卫星、奇迹智慧的全时全域一体机、芯茂微电子的电源控制芯片、中欧医药中心的衰老标志物NAD+检测仪器等新产品集中展示了罗湖战新产业的新成果,覆盖罗湖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与空天、细胞与基因四大核心赛道。
“我们的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实现全国产化,同样性能的产品能给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芯茂微电子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的集成电路设计解决方案,研发制造的的全国产化电源控制芯片近两年迎来市场突破。
11月11日,专注全国产人工智能大芯片研发的江原科技,将总部正式迁至深圳罗湖城建云启大厦,也使得罗湖在人工智能上下游的产业布局更加完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罗湖已集聚软件信息和人工智能企业126家,覆盖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多个环节,今年1-8月总营收115.91亿元,同比增长5.51%。
生命健康领域,由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的中欧医药中心,专注先进治疗药物、数字健康、长寿医学三大方向,在罗湖清水河打造了创新、转化、产业“三位一体”的生态空间。
中欧医药中心总经理於邱黎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罗湖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并有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对生命健康领域的初创团队有较强的吸引力。
接下来,中欧医药中心将与思拓凡共同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CGT)、抗体药物等前沿领域,通过联合实验室共建、工艺开发平台共享、全球化合规体系对接,打通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为了支撑产业升级,罗湖也在进行大规模空间更新,未来五年释放超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据悉,玉龙填埋场修复工程、B1地块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罗湖新质大厦、深南东1号人工智能产学研中心等项目正加速建设,将提供更多支撑研发型办公、轻量型制造,具备立体复合、灵活柔性特点的新型产业空间。
金融支持方面,目前,罗湖区政府累计参投了17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550亿元,将为辖区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以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供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