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AI+消费机器人「灵宇宙」顾嘉唯:好的AI产品一定要「主动」

来源:明亮公司 2025-11-17 12:24: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I+消费机器人「灵宇宙」顾嘉唯:好的AI产品一定要「主动」)




(图片来源:灵宇宙)


“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做真正的家庭机器人和随身AI终端’的机会,这也是灵宇宙选定的一条路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享受到两波红利,一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溢出,一波具身智能的技术红利溢出。


「明亮公司」获悉,11月17日,AI+消费机器人公司灵宇宙宣布,已于近期完成2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一众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参投,老股东超额追投。


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创新科技公司,灵宇宙致力于为全球家庭及个人用户打造“伙伴型”AI机器人产品,重塑人机交互方式。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以及海内外市场拓展,通过对LingOS操作系统与多模态AI交互技术的投入,持续优化产品体验,拓展产品矩阵;同时,进一步完善开发者平台与内容生态,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型。


灵宇宙创始人顾嘉唯曾任微软研究院人机交互科学家、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人机交互负责、美国斯坦福大学ME310国际创新课程客座导师,曾参与及主导开发了Xbox Kinect、Surface键盘及Windows 10、BaiduEye智能眼镜、DuLight盲人助理、脸优FaceYou及DuBike智能自行车等项目。


其于2015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30强”,2016 年入选《麻省理工技术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2017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


早在2016年,顾嘉唯便带领团队开创“无屏触控智能机器人技术”,推出全球首款多模态AI阅读机器人Luka卢卡,实现纸质图书的随翻随读与口语交互,全球销量近千万台。2023年,其创办“灵宇宙”,致力于打造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并构建物理世界 AI Agent OS。2025年发布的随身AI产品“灵宇宙小方机”迅速成为市场焦点。


目前,灵宇宙的产品矩阵面向0-8岁儿童的绘本阅读机器人包括Luka卢卡,主打“读万卷书”,以及便携式AI学伴硬件灵宇宙小方机,主打“行万里路”。


其中,LingOS操作系统和数据飞轮是灵宇宙多年形成的技术壁垒,前者支持多模态感知、主动交互和跨设备协同,后者通过终端收集儿童在物理世界的交互数据,构建稀缺的“具身智能”训练库,反哺AI模型进化。


此前,灵宇宙曾在成立半年时间内快速获得三轮连续融资,包括三七互娱、学大教育、商汤科技、耀途资本、线性资本、清华SEE资本、银杏谷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押注。


商业化方面,“灵宇宙小方机”刚上市就登顶618期间AI玩具及玩具总榜双榜第一,今年双十一期间又在京东和天猫等多个平台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并再度获得京东AI玩具“品牌累计榜单”和“SKU累计榜单”双榜第一,销售额同比今年618期间增长超230%。


近日,获得新一轮融资之际,顾嘉唯针对产品进展、融资事宜、技术路径以及市场展望等问题,与媒体进行了充分交流。


以下为「明亮公司」对现场问答的摘录:


#1 当下融资,需要「清晰的胜率与赔率」


Q:当前环境下,你觉得投资方为何会buy你们的故事?


A:与上一次创业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交付的内容,走了一条不同于往的路。这条路径可能有些人看不太懂,因为我们不像机器人一样,一定先拼个人形出来。


所以这次创业我们能够获得资本追逐,是因为我们的投资人看懂了其中的逻辑,认可我们在细分领域的能力——既有极强的护城河能守住基本盘,又有一个很深的可对标的上限。


资本和我们都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做真正的家庭随身AI终端/家庭机器人。这也是灵宇宙选定的一条路径,而我们同时会享受到两波红利,一波是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溢出,一波是具身智能的技术红利溢出。


另外一条很重要的路线,是我们很踏实地在尝试把技术路径一点点解构出来,类似于特斯拉FSD,以搭建数据闭环的路径。现在,越来越多人正在看到这个可能性和落地的机会。


整体来讲,现在讲融资故事与之前非常不一样。你不仅需要一个很切实的能够在胜率逻辑上打赢的可能性,还需要一个在赔率逻辑上有机会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线。


Q:学习类产品的购买主体是父母,这一人群的核心需求有哪些?


A:想象一下,如果今天一个家长要买给孩子一个大玩具,能花多少钱?大概率花不出很多钱,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们要切的应该是新一代步步高这样的定位。


对于家长而言,本质上需要的是解放自己和学以所得,即他们希望把自己从中解放出来,但又要孩子学到东西。


所以我们的在产品功能中加了很多很多细节。比如孩子在使用时会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赞,家长不仅可以看到点赞内容,还可以看到停留时长和完播率,从而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主动把这些变成可以被培育的能力。这是家长们非常喜欢并认为有价值的点。其中一个主线是如何把教育结构显性化,例如,家长们还可以看到孩子和AI共创的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他们要的是陪伴,其中寓教于乐和游戏化的体验很重要。所以如果要在底层逻辑上总结我们的产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家长买的时候是学习机,孩子用的时候是游戏机。这么直接简单的逻辑,把它做透就可以了。


但这件事并非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投资人有相同的观点,能够认可我们的长远规划和产品节奏,并且能够与我们一起,迭代出一个战略路径。


Q:你们对于目标人群的购买力有何洞察?


A:与之前创业相比,这一次,我更在意增长的健康度,包括效率和质量。Luka已经有累计千万台的销量,我们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发现,这个品类的家长会不断追新,他们买新不买旧,买贵不买便宜。


所以我们产品本身筛选出来的用户,都是有极强购买力的高净值人群。而且他们不仅有对AI的焦虑,需要确认产品背后的公司本身的AI能力,还要确认产品作为孩子的社交货币,颜值是否过关。


而且,这部分客群是几乎不会被低价冲击到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接住这些焦虑、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选择赛道的一个基础逻辑,其中包含我们经历过这么长周期迭代当中的思考。


Q:截至目前,你认为灵宇宙的护城河是什么?


A:做好一个业务的本质,是深挖之后的服务厚度来构建的。厚度的核心在于AI终端的容器属性,可以不断升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体验,这其中的天花板可以很高。而我们能守住的核心,是大模型时代带来的两个关键词。


一是个性化。以前的千人千面是指推荐算法,而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关系算法,即这个角色跟你有共同经历,它知道你从5岁到50岁的事情,和你一起成长,更懂你。


这也是我们过去积累的能力,让每个角色主动适合每个人,将它的拟人感、长期记忆和主动意识交互起来。这一点在没有大模型的时候是做不到的。


第二个是数据的积累。小方机里面很多数据,它可以帮助我们继续领跑并具备下一个闭环的优势,从Luka过去积累的几十亿这样的数据能力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


#2 好的产品一定会「破圈」


Q:关于AI陪伴产品的交互功能,你曾表达过“不做语音产品”的观点,背后有哪些逻辑?


A:我解释一下,luka并非没有语音,它是具备语音功能的。但我们强化的是什么?


首先,开口说话是对人而言能耗很高的的事情,有的时间你也没那么想说话,并没有那么多持续开口发问的机会,我说的是在做好语音对话产品的思考,例如如何利用其视觉的主动交互能力,比如书放到哪Luka都可以讲。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好的AI产品、好的消费电子产品,它一定是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你每次都主动指令。AI主动很重要,但这一点做好不容易,需要数据的积累,需要对一个用户进行刻画,并拥有精准的长序列记忆能力。这个过程中,语音就变成了空气一样存在。


其次,主动交互能力的关键体验,用户用安静的或者打断的方式来交互都可以。硬件是个载体,交互是灵魂,数据是燃料。所以有些产品只是抄袭了个皮囊,并没有理解本质。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关系算法。


从这个角度讲,luka和小方机都已经变成了下一代产品,拥有下一代的交互体验,语音的体验变得润物无声,但那些更高频使用的功能,反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希望构建出人和机器和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一个孩子在一天当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当你你能够想得更远、跑得更快时,最核心的竞争力就产生了。


Q:未来是否会拓展到儿童群体以外,更多年龄段的陪伴市场?


A: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能破圈的。从Luka到小方机,我们的slogan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直到希望未来构建的“万物有灵”,我认为“灵”是可以破圈的核心本质。


所以当我们把“灵”抽出来看,可以跨越不同的AI终端和机器人各类形态,0-15岁的孩子成长,15-30岁的年轻群体,30岁到50岁的家庭带娃,甚至60-100岁的养老,每一个细分年龄段我们都可以去做,只是今天先找到了两个正好重叠、受众意愿更强的年龄段作为切口。


另外,从“灵宇宙”这个品牌本身看,心灵的灵是可以把每个人做出分身永生,一个人能够用数字形式永生和沉淀的底层逻辑,是把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重新复刻了一遍。这是灵的第一层,就是我们向内去探索。


第二曾探求宇宙世界的未知。小方机其实是一个探索未知的重要窗口,也是受众连接AI的重要窗口。


这件事我们认为很重要,对于正在构建的灵宇宙是一个载具,它是一个AGI时代人机交互的载体。而这个载体也是我们做的一套LingOS操作系统载体的最优解,当然它也会迭代,而且最终会迭代到一个穿戴设备越来越不可见的外观结果上。


Q:什么叫不可见?


A:整个人机交互的发展,是从最大的屏幕(board)到桌上的屏幕(pad),到手中的(tab),再到越来越随身化的屏幕,直到最后不可见(invisible)的形式。未来最fancy的交互应该是隐形眼镜,但这个离现在还太远。


从iPhone问世到现在,20多年间随身可穿戴尚未出现一个绝对爆款,我们也在探索这套路,只不过选择了一条更垂直的路。


在我看来,AR眼镜这条赛道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对内容生态和平台生态的要求都非常高,而只要PMF了大厂一定会来卷。除非你做一个显示器眼镜,而不是终端应用的眼镜。


而且,眼镜的终局,大多也只是个手机配件。如果要成为手机的取代物,它就要做到hololens一样的体验,而今天它只是一个头盔一样的东西,那永远做不到我们要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独立计算终端会是什么结果。


#3 海外华人家庭市场潜力巨大


Q:在海外市场有何规划?


A:海外我们并不陌生,Luka带来的基本盘已经比较稳健。截至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1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


这其中也为我们沉淀了一些经验和思考。Luka我们当年用的是代理商模式,还会遇到版权等问题,但今天就完全不会,因为是实时生成的,所以有种天花板被打开的感觉。由于新产品具备了新能力,我们希望在原有的代理商模式基础上,找到新的能力面和打法。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消费电子以前是功能界面,需要设置,而今天大模型加入后,它就变得没有语言边界了。如此一来,PMF就可以做到全球化。


Q:基于此前的积累,你们对于这一品类的海外市场状况有何观察和感受?


当下我的一个感受是,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海外都是必然要同步做的一站。但第一站选哪个国家、用什么样的团队、选什么样的产品,其实是很考验刀法的。经历过Luka的出海路径后,我发现有些东西是全球市场共通的。


比如绘本的伴读,本来就是舶来品,在日本、欧洲和北美市场可能已经有近30年历史,反而国内是近10年左右才有,那么这种品类就可以走出去。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情况,这也是在当地市场泡了很久获得的洞察。众所周知,华人喜欢卷应试,国内有很多纯k12的路径可以选择,家长都不会太紧张,但很多海外的华人家庭是没有这些选择的,这导致他们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反而更强烈。我们就在当地,一点点去了解这些家庭的孩子。


通过对每一个国家的挖掘,我们要先去发现这两个产品是否已经是最优解。如果不是,能否通过软件迭代来实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我们今天不断去测的,就是他们的底层需求,以及通过软件升级,能否让一个硬件载体具备所需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选这样两个终端,因为只要通过软件升级,它就能具备很多功能。比如一个摄像头,只要桌上出现任何一个东西,通过软件升级,我们都能让它具备一个可以交互的能力。


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大优势——当我们要适配一个国家时,不需要重新做一个全新的单品,仅靠两个核心终端,通过软件升级和大模型的切换,就完成与当地的适配。


Q:在渠道模式上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A:我觉得一个好的品,除了自己会“说话”之外,你的代理商、你当地的合作伙伴,都会比你更有动力去进行推介。这一点上,我们当时享受到了一个红利,很多代理商觉得觉得Luka这个生意有点像iPod,他们不仅能够获得硬件毛利,还可以收取后续的费用,所以非常愿意帮忙推荐。


除了洞察每一个家庭的使用场景,我们也会经常会去跟代理商深度沟通,他们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很有意思的洞察。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当时有一个代理商,直接写了一个200页的PPT带过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国家级代理或者州级代理。


而且这种模式是很多当地公司无法实现的,一定是我们在软件端进行深度迭代,他们进行配合。这件事我们已经走过一遍了,比较有经验。


线上渠道方面,中国在视频和电商领域的算法反而比国外更成熟,我们在海外只要找对人、复制经验即可。所以我觉得像这类在国内已经有过积累的母婴类产品,在海外是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可以打透。


作者:苏打

出品:明亮公司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学大教育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