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储能需求爆发叠加供给收缩 锂价中枢上行)
储能需求超预期,接棒动力电池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供给端资本开支确定性收缩,推动锂行业供需逐步走向紧平衡。在行业供需关系改善背景下,锂价中枢有望逐级抬升。
7月以来,碳酸锂价格逐级抬升,区间累计涨幅超过30%,锂价逐步走出三年下跌通道。
需求端来看,动力电池稳定增长和储能需求爆发成为锂价回升的双轮驱动引擎;供给端锂矿企业资本开支持续性收缩,推动行业供需走向紧平衡。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在行业供给增速确定性下滑趋势,以及储能景气预期大幅上修提振中长期需求增速的共同加持下,锂供需基本面加速改善,2026-2027年,锂行业将迎来供需拐点,锂价有望持续上行,低成本及拥有优质矿山资产的锂业公司或迎“戴维斯双击”。
锂价重返8万元
11月10日,碳酸锂期货收盘价单日上涨7.36%,达到8.72万元/吨,再次冲击年内新高。自7月初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回升。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2025年7-9月,碳酸锂期货报价由6.2万元/增长至9月末的7.2万元/吨,增幅16.13%。10月30日,碳酸锂期货价格进一步突破至8万元/吨以上。
锂价回升背景下,上市公司迎来业绩拐点。根据东财Choice统计数据,2025年7-9月,A股8家锂业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10.33倍。其中,赣锋锂业(002460.SZ)实现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364.02%;融捷股份(002192.SZ)实现归母净利润5858万元,同比增长248.63%;盛新锂能(002240.SZ)实现归母净利润8872万元,同比增长132.3%;天齐锂业(002466.SZ)实现归母净利润9549万元,同比增长119.26%。
从需求端来看,“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年初以来,国内车销高速增长,动力电池需求超预期。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其中,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1.6%,占有率首次过半。
商用车方面,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2025年1-10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13.69万辆,同比增长192%。其中,10月单月,全国共新增新能源重卡销售1.71万辆,同比增长153%,新能源重卡在重卡市场终端销量的渗透率由2024年的14%提升至29%。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2030年,中国重卡累计销量有望达到16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突破60%,按单车带电量700kWh测算,电动重卡锂电未来需求空间672GWh,2026-2027年,仍能贡献显著增量。
海外市场上,2025年前三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强劲。根据长江证券统计数据,2025年1-9月,欧洲主要九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达到2023万辆,同比增长30.2%。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年初,大众、宝马、奔驰等将进入新一代电车平台车型的量产及交付周期;同时,伴随英国、法国、意大利陆续启动电车补贴,海外新能源市场预计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7月,英国政府重启电车补贴计划,对售价不高于3.7万英镑的符合条件的电车提供3750英镑的购车补贴;法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满足“整车在欧盟境内组装且电池在欧洲经济区(EEE)制造”的电车额外提供1000欧元“生产补贴”;意大利也推出总额约6亿欧元的电车补贴计划。此外,根据大众德国官网披露,大众集团将为ID系列电车提供3500-6000欧元不等的价格折扣,计划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同时,供给端来看,在历经了连续三年的价格下行后,国内外锂资源企业资本开支力度持续缩减,新增产能项目数量持续减少。
长江证券分析表示,从绝对水平来看,尽管当前国内锂企总体资本开支水平仍处于偏高位,但可以发现近年来中资矿企对于上游锂资源的布局节奏已明显放缓,多数锂企核心资本开支源头实际更多是非锂业务,包括赣锋锂业积极布局锂电池、中矿资源(002738.SZ)拓展小金属和铜赛道、天华新能(300390.SZ)推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硫化锂业务发展等。而对于海外锂矿企业由于本身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要由锂业务贡献,面对锂价下滑、盈利低迷的现实因素,包括ALB、Mineral Resources等企业于2024年起开始采取裁员、放缓资源项目扩张节奏等方式减少开支的动作,以缓解资金压力。
在此背景下,除部分国内外项目由于投产惯性产能将于2026年集中释放外,行业资本开支已基本于2023-2024年见顶,未来新增资本开支释放需要充分的价格高度和盈利厚度作为前提条件。因此,中长期视角下展望2026-2028年供给增速下滑已成确定性趋势,中性预期下预计2025-2027年锂行业供给增速为22%、22%、15%。
长江证券预计,在需求预期上修和供给增速确定性下滑的共同影响下,锂行业供需基本面改善趋势极为确定,未来两年,锂矿行业有望迎供需拐点;伴随本轮需求预期上修,并有望于2027年迎来周期性供需拐点。
储能接力动力 确立第二成长曲线
年初以来,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持续推进。国家能源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大关,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正式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25年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达165GWh,同比增长65%。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达430GWh,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130%。从细分领域出货量来看,电力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通信(含数据中心)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30GWh、15GWh、10GWh和10GWh。2025年前三季度,电力储能和户用储能出货量合计分别为365GWh和33GWh,占比超过90%。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明确的总体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提升利用水平。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储能需求超于预期增长将为锂电材料需求带来支撑,接力动力打开锂电材料的第二成长曲线。
根据东吴证券统计,9月和10月,储能排产均环比增长10%,全年需求预期增速上修至40%。同时,招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储能项目EPC中标容量约为80GWh。2025年1-8月,储能项目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51.3GWh。东吴证券表示,中标容量大于并网装机容量,表明当前储能建设未完全落地,订单高景气为未来装机增量奠定基础,后续装机兑现空间充足。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储能EPC招标量有望超过200GWh,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149GWh。2026年,预计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203GWh,同比36.24%;2030年预计装机量进一步增长至352GWh。
在海外市场上,东吴证券预计,美国OBBB执行前项目抢装,将带来40%以上的需求增速;同时,欧洲与新兴市场爆发,预计将实现1倍以上的需求增长。在此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将达到550GWh,同比增幅超过70%;2026年,全球储能需求进一步增长至770GWh。
动储两项合并计算,预计2025年,全球动储需求合计超过1950GWh,同比增长42%;2026年,预计动储需求增至2482GWh,同比增长26%。
此外,从光伏市场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超1100GW,配套储能装机量约为95GW。东吴证券表示,按照2030年2500GW光伏累计装机,20%功率配比,3h配储时长等前置条件测算,预计到2030年,光伏配套所对应的储能累计需求将达到1500GWh。
供需紧平衡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基于国内储能中标、装机以及规划量等高频数据指引需求持续超预期,政策托底和终端收益率改善的底层逻辑将驱动锂需求延续高增。同时,基于2026-2028年锂行业供给增速确定性下滑趋势,以及本轮储能景气预期大幅上修提振中长期需求增速,锂供需基本面加速改善,从长周期视角看,行业在2026-2027年迎来供需拐点的确定性极强。
长江证券表示,尽管2026年国内受制于购置税、以旧换新补贴退坡,终端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或有下滑,但考虑到国内单车带电量提升支撑需求,以及边际上欧洲动力也有车型周期,动力需求仍有望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中性预期下预计2025-2027年动力端对应的锂需求增速为23%、22%、20%。除此之外,固态电池产业催化不断,随着后续产业趋势进程加快,锂应用场景扩充,单耗提升也将显著提振中长期行业需求预期。
海外市场上,美国AI数据中心扩容加剧缺电以及非美市场受益光储平价和政府补贴,海外储能市场表现同样可期。中性预期下预计2025-2027年储能端对应的锂需求增速为68%、45%、35%。
此外,考虑到当前行业库存仍处于偏低水平,随后续需求预期兑现叠加价格上涨趋势显现,下游补库情绪也将进一步推动锂直接采购需求,强化涨价动能,刺激价格高度。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近年来,碳酸锂行业存货一直维持高周转,锂电行业下游动力、储能等市场提供了稳健的需求,支撑边补库边保持效率的健康去库节奏,因此,行业的核心矛盾不在于需求萎靡,而在于供需关系。除三元材料、碳酸锂存货周转率较低外,大多数环节存货周转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且持续小幅回升。从季度存货绝对值来看,截至三季度末,锂电材料各环节存货均已出现了两个季度以上的环比增长,电池环节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环比增长,显示出行业正逐步从被动去库转向主动补库的逻辑切换。
因此,在历经过往近三年的价格下跌周期后,碳酸锂板块有望逐步走出历史底部区间。
根据东吴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储能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40%以上,预计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2485万辆,同比增速超17%。在此背景下,2026年,碳酸锂价格有望在8万元/吨均价维持。
长江证券预计,基于中性假设下,2026年,锂行业供需呈现偏紧状态,2027年有望转为短缺,打开价格周期级别的上涨空间。若后续验证需求存在进一步超预期迹象或是供给不及预期的扰动可能,本轮拐点有望更为提前,2026年或出现阶段性缺口。伴随本轮需求预期上修,无论是中性假设下的2027年供需拐点或是需求超预期情况下的2026年供需拐点可能,2026年,锂行业供需格局都已由过往的严重过剩转为紧平衡甚至短缺,看好锂价本轮有望上行至12万-15万元/吨的区间,而若需求超预期或是供给存在出清扰动,不排除更高级别的价格高度。
中信证券指出,2025年,储能政策推动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增长,单车带电量提升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提高。预计全球储能及动力电池景气度有望延续,锂盐需求料将继续超预期。同时,锂行业投资高峰期已过,未来主要增量来自现有项目的增产或爬坡,锂资源供应增速预计会逐步下滑。9月锂盐冶炼厂的库销比为28%,降至2022年的水平,锂盐库存水平达到极限值。2025-2028年,预计全球锂行业供应过剩量分别为10.1万吨、7.8万吨、2.9万吨和1.1万吨,锂供需将逐渐转为紧平衡,锂价底部有望抬升,预计2026年锂价运行区间为8万-10万元/吨。
锂价触底反弹过程中,低成本标的以及拥有优质矿山资产的公司将率先受益。
以提锂方式划分,现行的主要提锂方式包括盐湖提锂、锂矿山锂辉石提锂以及云母提锂。其中,盐湖提锂成本最低,锂辉石提锂次之,云母提锂成本相对较高。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年,南美盐湖新项目完全成本约为5.5万-6.5万元/吨;同期,位于澳洲、加拿大、非洲的硬岩锂矿,完全成本(含运费、税费)约为7.5万-9万元/吨;而国内锂云母路线,受原矿品位下滑与环保费用抬升影响,现金成本已抬升至8万-9万元/吨。以8万元售价倒推,盐湖单吨净利可达3.5万-4万元,锂辉石约2万元,而云母路线仅1万元甚至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