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产业迎来爆发期:十大观察揭示未来发展蓝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具身智能产业迎来爆发期:十大观察揭示未来发展蓝图)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具身智能十大观察》报告。报告提出,在"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战略指引下,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报告从技术突破、产业瓶颈、应用场景、市场竞争到治理体系等十个维度,全面剖析了这一万亿级赛道的发展态势。

核心技术:大模型重塑机器人"大脑"

报告提出,大模型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正在开启具身智能新篇章。以Figure AI推出的Helix模型为例,仅需500小时训练数据就能实现两台机器人协作完成冰箱物品收纳,展现出强大的零样本泛化能力。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则复用了汽车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19毫秒延迟的全身轨迹控制。

报告指出,当前技术仍面临四大挑战:机载GPU芯片需突破低能耗高性能瓶颈;数据采集标注缺乏统一标准;硬件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开发成本高昂;模型可解释性与安全性亟待提升。

产业链攻坚:"卡脖子"环节仍待突破

我国具身智能产业链呈现"上游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游系统集成难度大、下游应用需求旺盛"的格局。高端AI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企业推动下加速替代,但性能差距依然明显。中游软件开发方面,国内企业在"大脑"认知模型和"小脑"运动控制算法上仍需加强自主创新。下游场景中,工业制造成为首要突破口,特斯拉、Figure AI、优必选等企业的具身智能产品已在汽车工厂"实习",承担搬运、装配、质检等任务,但多任务适应性和人机协作安全性仍是规模化障碍

市场格局:巨头与初创同台竞技

具身智能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比例将超1:1,全球需求达100亿台。具身智能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巨头构建生态、初创专注突破"的特点。英伟达打造"芯片-平台-模型-仿真"全栈闭环,黄仁勋明确表示"不做机器人,只做机器人的大脑与肌肉";特斯拉依托汽车产业链优势,将Optimus成本从6万美元降至1.8万美元。国内初创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竞争和品牌弱势三重挑战,而巨头则需应对组织僵化与创新速度的平衡难题。

治理挑战: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凸显

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属性使其数据治理面临特殊挑战。服务机器人会收集用户作息、家庭成员关系等敏感信息,工业机器人则涉及生产工艺、供应链等商业机密。报告显示,当前数据收集难度大、标注标准不统一、管理成本高昂,且存在传输泄露、存储篡改等风险。

伦理与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虽已生效,但因其"过度监管"倾向引发产业界负面评价。IEEE、ISO等国际标准组织正加速制定安全规范。我国"人工智能法草案"也已列入2024年立法计划。企业层面,谷歌DeepMind引入可解释性AI,ABB工业机器人配备故障检测与应急系统,但行业整体在行为失控防范、人机信任建立等方面仍需建立系统性解决方案。

政策驱动:国家与地方协同发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具身智能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并从技术路线、应用场景打造、商业模式、市场监管等做出战略安排。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政策引导下,产业呈现三大趋势:技术创新聚焦算法优化与国产替代,产业协同强化上下游合作与集群发展,应用落地向工业、医疗、家庭等场景纵深拓展。

国际博弈:技术国界属性凸显

报告特别警示,具身智能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美国"201分队"计划将硅谷科技高管编入预备役,推动AI技术军事化;技术国界属性在芯片禁运、标准制定、人才流动等方面愈发凸显。对此,报告提出从三方面应对:强化自主技术创新,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环节;完善产业政策,培育本土优势集群;在开放合作中保持战略定力,避免核心技术依赖。

未来展望:智能向善是终极目标

报告强调,具身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智能向善"。这要求技术设计融入伦理考量,应用推广确保安全可控,监管体系实现全链条覆盖。各方需协同发力:企业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和伦理审查机制;政府需制定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科研机构要突破基础理论,培养复合型人才。只有技术、产业、治理、人才四轮驱动,才能确保这场智能革命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优必选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