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双良节能三季度扭亏为盈 战略转型开辟零碳新赛道

来源:胜马财经 2025-11-19 09:49: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双良节能三季度扭亏为盈 战略转型开辟零碳新赛道)

$双良节能(SH600481)$

寻找新生存法则


作者 | 胜马财经 辛子墨

编辑 | 欧阳文



光伏寒冬中逆势盈利,双良节能以“零碳装备+绿氢”双轮驱动破局行业周期。


双良节能在2025年第三季度终于迎来了曙光。近日,双良节能交出了一份备受市场关注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5317.7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4.75%,成功扭亏为盈,这一业绩与上半年相比显著改善。在光伏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双良节能通过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及业务结构调整,实现了季度业绩的强势反弹。


业绩拐点、现金流改善


第三季度的业绩逆转,对双良节能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营收下行,利润上行——这一不寻常的财务表现,揭示了公司经营状况的微妙变化。第三季度,双良节能营收16.88亿元,环比下滑逐步收窄,归母净利润5317.79万元,成功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至20.43%,同比增加9.13个百分点,环比更大幅上升21.74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反映了两个积极信号:一是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质改善,二是成本控制措施初见成效。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双良节能业绩好转主要得益于“硅片价格回暖支撑公司硅片业务毛利率修复,以及存货跌价损失冲回”。


除了盈利指标,更积极的信号来自于公司的现金流表现。三季报显示,双良节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提升至17.49亿元,同比增长262.6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达到0.93元,同比增幅高达262.37%。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在回笼资金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经营质量得到改善,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对目前负债率高企的双良节能来说尤为重要。


战略调整、新增长点


三季报同天,双良节能还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终止2023年公布的25.6亿元定增方案,同时推出规模12.92亿元的新定增预案,这一举动背后,反映了公司战略方向的重大调整。原定增方案主要投向38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而新方案完全取消了硅片产能扩张,转而将资金投向零碳智能装备和绿氢装备领域。从追逐光伏产能扩张,到聚焦零碳装备制造,双良节能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新的定增方案揭示了双良节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募资12.92亿元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零碳智能化制造工厂建设项目(4.93亿元)、年产700套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建设项目(2亿元)、研发项目(2.1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3.85亿元)。


在氢能领域,双良节能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公司电解槽产品已获得AWCA、ACME、国能龙源等企业认可,目前在手订单7亿元,预计2026年或超15亿元。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双良节能“技术实力深厚,已获得国内外多个订单”,包括“中标中石油IDC能源中心、中科曙光CDM液冷换热模块、哈萨克斯坦空冷等项目”。


海外突破、政策东风


在国际市场,双良节能近期也传来捷报,公司公告称,与哈萨克斯坦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能源中心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1.19亿美元的设备供货合同,将向对方供应空冷系统及其他设备和配套服务,这笔订单预计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50%。海外大单的获取,不仅为公司业绩提供新支撑,更体现了双良节能在节能装备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双良节能前瞻性的战略转型正好踩上国家政策的鼓点。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补贴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绿色甲醇、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等,这一政策有望直接拉动节能降碳及绿氢设备需求,为双良节能的新业务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国内光伏行业“反内卷”也在稳步推进,9月16日,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收紧硅料、拉棒、切片环节能耗标准,有望驱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这些政策变化,也为双良节能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市场总是垂青于能够预见变化并主动适应的企业,业内专家认为,双良节能三季度扭亏为盈不仅仅是一次财务数据的改善,更是业务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初显成效的标志。从硅片扩张到零碳装备,从规模追逐到技术深耕,这家光伏“黑马”正在行业寒冬中寻找新的生存法则。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泰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