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从厌学到复学|16 微习惯的力量——如何帮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0 16:57: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从厌学到复学|16 微习惯的力量——如何帮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在帮助厌学孩子重返校园的过程中,"目标设定"往往是家长很头疼的环节,定得太高,孩子觉得"反正做不到"直接放弃;定得太低,又失去了激励作用。如何找到那个既能激发动力又不会压垮孩子的"黄金平衡点"呢。"微习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制定策略,或许是破局的关键。

许多家长在孩子厌学后,第一反应是"赶紧补回来",于是制定出"每天刷一套数学卷子""本月把拉下的课补回来"这样的高强度目标。但对处于学习倦怠期的孩子来说,这些目标就像"空中楼阁",心理压力过大会让孩子本能地评估"我肯定做不到",进而产生"既然努力也没用,不如彻底躺平"的消极心态;即使勉强开始,一旦某天因状态不佳没有完成目标,孩子很容易又会陷入到"我果然不行"的自我否定中,进一步厌恶学习;为了避免体验"失败",孩子还可能用"拖延""摆烂"来保护自尊,形成"越逼越退"的恶性循环。

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提出的"微习惯"理论指出:真正可持续的改变,始于一个几乎不需要意志力就能完成的"超小目标"。比如每天只读1页书、只做1道数学题——这个目标小到孩子不会抗拒,但一旦开始,往往会"超额完成"。

对厌学的孩子来说,微习惯的意义首先在于降低了启动门槛,不需要"我要好好学习"的宏大决心,只需要"打开课本看5分钟""写一行英语单词"这样的具体小动作;其次是能够重建自我效能感,当孩子连续几天都能完成微目标时,会获得"我能做到"的积极反馈,这种正向体验会逐渐修复被厌学磨损的自信心;同时它还能自然延伸学习动力,微习惯像"心理安全垫",让孩子在低压力状态下适应学习节奏,后续再逐步调整目标时,抵触情绪会明显降低。

什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呢,它是指目标需要比孩子当前能力略高一点——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但又绝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当前状态调整后能够达成。

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是观察现状,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我们需要先放下"应该怎样"的期待,客观记录孩子当前的真实状态。在学习行为层面,要留意孩子现在每天主动学习多长时间、能集中注意力几分钟、愿意做哪类科目或任务,比如观察到孩子最近偶尔会翻数学错题本,但最多看3分钟就放下;在情绪反应层面,要关注提到学习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抵触、麻木还是无所谓,以及哪些任务会引发更强烈的抗拒,比如对写作文特别排斥,但对抄写单词勉强能接受。这里的关键点是,不要盯着"理想状态",比如"应该每天学2小时",而是聚焦"孩子现在能接受的最小学习行为",比如"能坐下来翻书5分钟"。

第二步是拆解目标,把"大任务"变成"微步骤"。根据观察结果,将笼统的学习目标——如"提高数学成绩""完成作业"——拆解成具体、可量化、无压力的微小行动。大原则是孩子不需要调动额外意志力就能开始,并且完成后会有"我做到了"的成就感。

孩子需要的就是这一次又一次成功积累的小小的成就感,这是他们重新出发的“能量块”,我们可以从小事上让孩子不断收集到这些“能量块”。

第三步是动态调整,让目标始终"略高于舒适区"。微习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完成情况和状态变化灵活调整。开始1-2周,重点保证"完成微目标"本身。即使孩子只做了"读1页书"中的半页,或"看1道例题"时走神了,只要他尝试了,就要及时肯定,比如可以说:"今天你主动翻开了数学书,这已经比昨天进步了!"中期2-4周,当微习惯稳定执行后——比如连续一周都能完成"读1页书",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今天状态不错,要不要试试读2页?"这个"尝试"要由孩子主动发起,而不是家长要求。长期4周后,随着孩子学习状态逐渐恢复,微习惯可以逐步升级为"稍有挑战但可实现"的目标,比如从"读1页书"到"读10分钟",从"看1道例题"到"做1道简单题"。但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三分之一,避免再次让孩子产生他不能应对的压力。

在微习惯执行过程中,家长的态度比目标本身更重要。我们要做到不评价结果,少问"做对了吗?""效率够高吗?",多关注"你今天尝试了什么?"比如孩子只读了半页书,可以说:"你主动拿起了书,这就是进步!"要提供温和提醒,比如孩子某天忘了微习惯,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提示,如:"今天的'1页书时间'到了哦,要不要试试看?",而不是指责——避免"你怎么又不做"引发对抗。还要庆祝小胜利,当孩子连续完成微习惯时,用具体的肯定强化成就感,比如"这一周你每天都打开了数学书,现在翻开它你已经不抗拒了,真厉害!"

厌学不是"不想变好",而是"暂时不敢开始"。帮助厌学孩子复学的关键,不是逼他们"立刻回到正轨",而是通过"微习惯"让他们重新体验到"我能掌控学习"的安全感。当孩子发现"原来我不用完美,只要做一点点也可以",那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会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正如教育专家简·尼尔森所说:"当我们用小步骤引导孩子时,他们不会感到被强迫,而是会主动向前走。" 从"跳一跳够得着"的微目标开始,或许就是孩子重返学习轨道的第一块垫脚石。(韩明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