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亿券商即将诞生 中金公司能否跻身国际一流?)
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正通过头部券商的战略性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11月19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01995.SH;03908.HK)发布公告,宣布正筹划通过向A股换股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198.SH)与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059.SH)。三家公司A股股票自11月20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5个交易日。本次重组涉及一家A+H股上市公司同时吸收两家A股上市券商,流程复杂,尚需履行各自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并取得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家券商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5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01359.HK)所持东兴证券(601198.SH)、信达证券(601059.SH)股权完成划转,实际控制人统一变更为中央汇金,为此次整合扫清了股权障碍。该交易被视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培育一流投资银行”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汇金系金融资源系统性整合的首次实质性行动。
2025年恰逢中金公司成立30周年、H股上市10周年及A股上市5周年。此次合并将使其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净资产跃居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国泰海通(601211.SH;02611.HK)和华泰证券(601688.SH;06886.HK)。
汇金系整合迈出关键一步
本次重组标志着中央汇金对旗下券商牌照的整合进入实施阶段。截至目前,中央汇金直接或间接控股的证券公司包括中金公司、中国银河(601881.SH)、申万宏源(000166.SZ;06806.HK)、光大证券(601788.SH)、中信建投(601066.SH;汇金为第二大股东)、东兴证券(601198.SH)、信达证券(601059.SH)及长城国瑞证券等8张券商牌照。此前市场普遍关注其存在同业竞争与资源分散问题。东吴证券研报认为,未来仍有进一步重组的可能。
“同一资本体系券商更具整合可能性。”东莞证券研报认为,除汇金系券商外,北京国资系券商包括中信建投(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北京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金融街证券;上海国资系券商包括国泰海通、东方证券、上海证券;深圳国资系券商包括国信证券(002736.SZ)和万和证券;江苏国资系券商包括华泰证券、国联民生、东海证券;广州国资系券商包括万联证券和粤开证券。属于同一资本体系内的券商,实控人股权划转相对容易,未来发生并购重组可能性更高。
政策支持路径清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设定“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的目标;同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9月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均明确鼓励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中金公司有望成为2—3家国际一流投资银行有力竞争者。
万亿体量之外 真正的价值在于业务互补
根据2025年三季度末数据,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的总资产分别为7649.41亿元、1163.91亿元和1282.51亿元,合计约1.01万亿元。合并后,新实体将成为A股第四家总资产破万亿的证券公司。净利润方面,三家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分别为66亿元、16亿元和14亿元,合计96亿元,位列行业第六;净资产合计约1715亿元,排名由第九跃升至第四。
东吴证券研报测算,合并前中金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已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合并后总资产将排名行业第四位,净利润将排名行业第六位。
业务结构呈现高度互补。中金公司在高端投行、跨境服务、机构业务及高净值财富管理领域具备优势,但零售经纪网络覆盖有限;东兴证券拥有77家营业部,其中34家位于福建,区域深耕能力强;信达证券82家营业部中33家集中于辽宁,在特殊资产处置、债券承销及大资管业务方面有专业积累。合并后,中金公司的网点触达能力将显著扩展至东南沿海与东北地区。
资本效率也将有望优化。中金公司经营杠杆为5.42倍,高于东兴证券(3.20倍)和信达证券(3.84倍)。尽管短期ROE可能因资产摊薄略有下降(2025年前三季度年化ROE分别为8.4%、7.3%、8.6%),但长期看,通过统一风控体系、整合IT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可释放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此外,中金公司当前资本杠杆率(12.1%)和净稳定资金率(139.0%)接近监管上限,合并有助于补充营运资金,打开扩表空间。
行业格局重塑,并购潮或持续深化
中金公司此次“三合一”是证券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的又一例证。2024年以来,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国联证券(601456.SH)吸收民生证券;国信证券(002736.SZ)整合万和证券;浙商证券(601878.SH)并购国都证券等案例相继落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监管层明确支持“头部做强、中小做特”,推动资源向优质主体集中。
合并后的中金公司面临子公司牌照整合压力。目前中金公司全资控股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货公募AUM 854亿元),信达证券控股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4%,非货AUM 644亿元),东兴证券全资控股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货AUM 217亿元)。未来可能通过股权转让、合并或注销方式满足监管要求,提升资产管理板块整体竞争力。
方正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行业“一参一控”监管要求下,相关基金牌照有望整合。本次合并有助于中金公司补强资管、经纪等业务竞争力,长期成长空间打开。
中金公司吸收合并东兴证券与信达证券,不仅是资产规模的叠加,更是国家战略、监管导向与市场逻辑的交汇。在金融强国目标下,单纯依靠内生增长已难以支撑头部券商的国际化雄心。通过并购实现资源重配、能力互补,成为必然选择。然而,整合成效不仅取决于资产规模,更在于治理机制、文化融合与战略执行。
历史经验表明,并购易、整合难。若中金公司能有效驾驭此次“三合一”的复杂性,不仅能将自身推向世界一流投行行列,更能将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制度样本。反之,则可能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