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网商银行105万罚单落地 贷款“三查”不到位成行业风控短板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1 19:46: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网商银行105万罚单落地 贷款“三查”不到位成行业风控短板)

一纸针对互联网银行的百万罚单,再次揭开了中国银行业在信贷风险核心环节的普遍短板。11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公示行政处罚信息,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三查”不到位、催收外包管理不到位等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105万元罚款。网商银行表示,今年5月28日就已公告此事,并已基本完成整改。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此次罚单的正式公布,再次将公众注意力引向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信贷管理薄弱环节。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性安排。其目的在于核实借款人资质、评估还款能力、监督资金用途,防止贷款被挪用或形成不良资产。然而,今年以来,从大型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再到民营银行,“三查”执行不到位已成为监管处罚的高频事由,反映出行业在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失衡。

网商银行作为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字银行,其信贷业务高度依赖线上化流程与算法模型。这种模式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效率,但也对风险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指出的问题表明,即便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系统中,人工复核、实地验证和流程监督等环节仍难以替代。若贷前未充分识别真实经营状况、贷时审批缺乏独立判断、贷后未能有效追踪资金流向,则可能造成风险累积。

此次处罚不仅涉及贷款“三查”不到位,还包括“催收外包管理不到位”等。作为高度依赖线上运营的数字银行,网商银行将部分贷后催收工作委托给外部机构,本意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若缺乏对合作方资质审核、行为规范及合规培训的有效机制,则极易引发暴力催收、信息泄露或不当话术等风险。此类问题不仅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还可能传导至银行自身,形成声誉与法律双重风险。监管将此纳入处罚范围,表明对金融全链条责任的压实已延伸至外包环节,要求银行即便在非核心业务上,也须履行审慎管理义务。

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持续强化,业内普遍预计,“催收外包管理不到位”可能成为近期监管处罚的重点方向之一。近年来,《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委托催收行为承担主体责任,禁止骚扰、恐吓、泄露信息等违规操作。然而,部分金融机构为压缩成本、提升回款效率,对外包机构准入审核不严、日常监督缺位,甚至默许灰色催收手段。此类行为极易引发投诉、诉讼乃至舆情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网商银行贷款“三查”不到位被处罚并非个案。2025年9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集中公布五张罚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以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均被处以35万元罚款。除中国银行外,其余四家均因贷款“三查”失职被罚。此前,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甚至南京银行、中原银行、邢台银行、昆仑银行等城商行,以及山西定襄农村商业银行、山西五台农村商业银行、泾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等也因同类问题被处罚,金额从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

这些处罚案例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说明贷款管理问题具有普遍性。部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简化尽调流程、过度依赖系统自动审批、忽视贷后动态监测等现象。尤其在小微贷款领域,由于客户数量庞大、单笔金额较小,银行倾向于通过模型快速放款,从而弱化了实质性审查。这种做法虽提升效率,却可能埋下合规隐患。

从监管趋势看,处罚重点正从单一机构违规向系统性风险防控延伸。监管部门不仅关注违规行为本身,更强调银行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落实岗位责任、是否对第三方合作方实施有效管理。例如,在网商银行案例中,催收外包管理不规范被一并指出,反映出监管对全链条风险的关注。

此外,问责范围也在扩大。近期多起处罚中,除机构被罚外,相关业务负责人亦被警告或罚款,体现出“机构+个人”双罚制的常态化。这有助于推动银行内部形成更强的合规约束力,避免风控职责虚化。

对网商银行而言,此次处罚是一次制度执行层面的纠偏。作为依托科技平台发展的数字银行,其需在效率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技术手段可以辅助风险识别,但不能替代制度设计与责任落实。未来,如何将“三查”要求嵌入数字化流程,实现自动化与审慎性的统一,将是其持续合规运营的关键。

当前金融监管正处于强化风险防控与深化金融改革并行的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将信贷业务合规与风险管控作为监管重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自成立以来,多次强调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对贷款“三查”的检查,已成为各类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的常规动作。

未来,随着监管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行政处罚,监管部门有望将更多运用窗口指导、压力测试、现场检查等工具,形成多层次监管体系。同时,监管科技的应用也将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而贷款“三查”正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每一笔贷款都经过真实、审慎、持续的管理,才能保障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建设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