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观月度观察|“稳中求进”基调不变 重点转向激发内需与修复工业品价格)
李晓丹 实习生 朱嫡 陈菲儿 魏琛琪 董凌含 王明飞 何抒澄/文 10月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增加。“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下一步政策调整重点是进一步激发内需,同时积极修复工业品价格。
宏观数据显示,2025年10月CPI由-0.3%上升至0.2%;PPI从-2.3%上升至-2.1%;制造业PMI由49.8%上涨至50.0%;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约2800亿元;M2同比增速下降为8.2%。
由《经济观察报》发起的“经济观察报月度观察”,每月发布一次。本次共有11家机构参与月度宏观数据预测。
CPI:增速由负转正,小幅上行
CPI公布值(同比):0.2%
前值:-0.3%
CPI预测值(同比):0.0%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点评:10月CPI同比增长0.2%,较前月上涨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既有高基数效应影响又有新增长因素推动,本月CPI增速由负转正,小幅上行。受水果、蔬菜等价格上涨推动,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增速高于大部分历史同期值;“反内卷”部分消费工业品供给过剩问题有所缓解,叠加节假日服务消费增加,推动非食品价格增速继续上涨。
PPI:环比年内首次回正
PPI公布值(同比):-2.1%
前值:-2.3%
PPI预测值(同比):-2.3%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点评:10月PPI同比下降2.1%,10月PPI环比年内首次回正,主要受采掘业支撑。10月生产资料价格上行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原材料工业价格持平,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1%,采掘是主要支撑项;下游的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下降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7%,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3%。
从行业来看,工业生产者行业中价格上涨的行业数量从6个增加至9个。“反内卷”之下供需关系改善,煤炭、光伏、非金、电子制造、造纸业等行业价格修复对PPI起到了支撑作用。
PMI:偏弱的三大“症结”
PMI公布值(同比):49%
前值:49.8%
PMI预测值(同比):49.2%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点评:10月制造业PMI为49%,前值49.8%;非制造业PMI为50.1%,前值50%。
导致10月PMI走弱主要有三个“症结”:第一,生产指数大幅回落,或源于“抢生产”效应退坡,高库存及PMI环比属性的共同影响。第二,需求结构呈现内外分化特征,其中关税政策反复下,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较大。第三,内需方面看,化债提速短期导致投资需求走弱,也相应令高耗能行业、建筑业PMI磨底。
虽然制造业景气修复出现波折,但“高库存”等短期扰动趋于消退,加之增量政策积极落地下,预计制造业景气仍保持韧性。
固投:基建低迷受多重因素影响
固投公布值(同比):-1.7%
前值:-0.5%
固投预测值(同比):-0.9%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段超点评:2025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固投同比呈持续下行走势,10月同比降至-10%以下。从构成来看,设备更新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建筑安装工作量快速下行。产业端,10月制造业、基建、地产和其他投资同比降幅均走阔,总需求持续承压。
当前基建低迷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化债提速导致资金虹吸效应,专项债等传统资金来源被分流;二是项目储备不足与收益率下降,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下降;三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任务下,需求与项目约束强化;四是四季度进入施工淡季,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放效果仍需时间显效。
地方政府债务、项目收益率和房地产链条疲软等多重压力下,2026年基建复苏仍面临挑战。但政策托底有望支撑基建投资企稳回升,数字基建、能源安全等新基建领域或成为主要需求拉动。
信贷:季节性回落
新增信贷公布值(同比):2200亿元
前值:12900亿元
新增信贷预测值(同比):3967亿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点评:10月新增信贷20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长6.5%,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社融增量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10月信贷增量减少,部分企业信贷需求转化为直接融资需求,出现信贷减少与社融增加的替代现象,社融仍然维持8.5%较高增速,且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于年底合理放缓,需求未出现过大收缩,年底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稳步增长。
M2: 增速回落受财政存款回升影响
M2公布值(同比):8.2%
前值:8.4%
M2预测值(同比):8.2%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点评:10月份,M2同比增长8.2%,较上月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2%,较上月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货币增速回落同时受到社融增速放缓和财政存款回升的影响。
10月17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补充增加地方债额度有利于年内进一步发挥财政支持作用,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