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从厌学到复学|20 复学前的心理彩排——模拟课堂场景的减压训练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4 08:03: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从厌学到复学|20 复学前的心理彩排——模拟课堂场景的减压训练)

对长期居家的厌学孩子来说,“重返校园”不仅是环境的切换,更是对“课堂节奏、师生互动、学业压力”的重新适应。

很多孩子并不是不愿上学,而是对“未知的课堂场景”充满焦虑——担心听不懂课、害怕被老师提问、紧张与同学共处,这些隐形的压力会让他们在复学前临阵退缩。

这时候,给孩子做一下“心理彩排”就像复学前的“热身运动”,通过在家模拟课堂关键场景,让孩子提前熟悉校园生活的“真实节奏”,把“未知的焦虑”变成“可控的准备”,从而在真正复学的时候,能更从容地走进教室。

一、为什么“心理彩排”比“反复说教”更有效。

很多家长在复学前会反复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不懂就问老师”,但对焦虑的孩子来说,这些话语更像“压力指令”,反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而“心理彩排”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沉浸式体验”替代“抽象说教”。

“心理彩排”可以降低“未知恐惧”。当孩子提前模拟“被老师提问”“和同学小组讨论”等场景,会发现“这些事并没有想象中可怕”,焦虑感会自然降低;

能够为孩子积累“应对经验”。彩排中可以提前练习“听不懂课时该怎么办”“不想回答问题时如何回应”,让孩子在真实课堂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有现成的“应对方案”;

帮助孩子重建“掌控感”。从“被动等待复学”到“主动参与彩排”,孩子会感受到“我能为复学做准备”,这种掌控感能帮他们重建对校园生活的信心。

心理彩排不用追求“还原完整课堂45分钟”,而是聚焦孩子最焦虑的“关键场景”,用“简化版模拟+针对性练习”帮孩子突破心理障碍。我们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扮演“老师”“同学”等角色,让彩排更真实,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听课与互动”模拟,破解“怕被提问、怕听不懂”的焦虑。

很多孩子担心“上课听不懂”“被老师点名回答不出”,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模拟场景练习。

设定“简化课堂”,家长扮演“老师”,选择孩子相对熟悉的科目,模拟一下真实课堂的“讲解+提问”节奏;

提前约定“应对方式”。彩排前和孩子沟通,“如果老师提问你,你会的话就直接回答;如果不会,也可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没弄懂,能再讲一遍吗?’——我会像真老师一样帮你解答,不用怕。”

加入“突发情况”练习,比如“老师”故意讲快一点,观察孩子是否会主动说“没跟上”;或者提问后,给孩子10秒思考时间,再引导他说出“我需要再想想”——让孩子知道“没听懂、回答不出很正常,主动沟通就好”。

“课间与社交”模拟,缓解“怕和同学相处”的紧张。

课间10分钟的社交互动,对社交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是“隐形压力”。可以通过模拟让孩子提前适应。

我们可以首先模拟“低压力社交”场景,家长扮演“同学”,模拟课间常见场景:

一种是友好型交流,比如,“刚才数学课老师讲的那道题,你听懂了吗?我有点没明白。”,引导孩子回应“我也有点没懂,我们可以一起想想”;

一类是普通型交流,“下节课是英语课,你带课本了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简单回应“带了,在书包里”,诸如此类的。

一类是沉默型交流,“同学”只是坐在旁边看书,不主动说,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想聊天,安静待着也可以,不用强迫自己找话题”。

约定“社交安全区”。我们在模拟中可以提醒孩子“如果课间觉得累,想一个人待着,可以去教室角落的座位上看书,或者去走廊走一走——这不是‘不合群’,是给自己‘充电’的时间。

“作业与学业”模拟,减少“怕完不成任务”的担忧。

复学后“要写作业、要交作业”的压力,也可能让孩子抵触上学。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课堂作业时间”帮孩子适应。

我们可以先从最基础的入手,模拟“课堂写作业”节奏,家长扮演“老师”,宣布“现在有20分钟课堂作业时间,需要完成2道基础题,写完后交给我检查”——设置的任务量要比孩子实际能力稍简单,确保他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遇到困难的应对”,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时说“这道题我不会”,家长不要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他说“老师,这道题的第一步我不太会,能提示一下吗?”——让孩子学会“主动求助”,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给予“正向反馈”,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要像老师一样给予具体肯定:“这两道题都做对了,尤其是第二题的步骤写得很清楚,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用积极反馈帮孩子重建对“学业任务”的信心。

二、让彩排不变成“压力测试”的原则

心理彩排的核心是“减压”,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会让孩子更焦虑。我们需要在陪伴孩子进行模拟练习的时候记住这3个原则。

“自愿参与”优先,不强迫。可以这样邀请孩子,“我们今天玩一个‘模拟课堂’的游戏,我当老师,你当学生,要不要试试?”如果孩子拒绝,不要勉强,过1-2天再尝试,避免让彩排变成“任务”;

“难度梯度”设计,不追求“完美”。刚开始彩排时,场景可以简化,随着孩子适应,再慢慢增加难度。即使孩子在彩排中表现“不好”,也不要批评,而是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试试”;

“真实+温暖”结合,不刻意“严肃”。模拟时可以适当加入真实课堂的细节,比如设置“上课铃”“下课铃”音效,但不用完全复刻学校的严格规则,比如不用要求孩子“坐直不动”。过程中多微笑、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课堂场景是安全的、可应对的”。

心理彩排不是要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所有要求”,而是帮他建立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让他知道“上课听不懂可以问老师”“课间不想社交也没关系”“作业遇到困难可以求助”;让他感受到“即使遇到小问题,我也有能力应对”;让他相信“重返校园,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可怕”。

当孩子带着这样的心理准备走进校园,即使真实课堂中出现小意外,他也会更从容——因为他已经在“心理彩排”中,提前练习过如何面对。这,才是复学前心理彩排最核心的意义。(韩明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