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众点评是冷门APP吗?)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All too well
作为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大众点评低调的不像一个互联网老炮。根据QuestMobile今年六月的数据,大众点评MAU为1.55亿,不到2016年的一半。
但看似被动走进小而美赛道的大众点评在当下越发显露出不一样的价值。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身边人调查,发现也没有那么“冷门”,身边人不少人在用。
上海的群友表示用来查电话和看差评,以及看停车位和预约情况。苏州的群友表示用来收藏打卡换小点心。郑州和泉州的群友表示其比小红书探店强一万倍。广州的一位同事表示会用,会写一些假评论打卡拿饮料,但不好吃的话,会写非常人机的假评论。
更值得讨论的是,当本地生活再度被视为增长的希望,大众点评久违的回到了舞台中心——阿里、京东、抖音、小红书,纷纷目标瞄准了大众点评,试图取而代之。
这某种程度上,像是互联网行业的价值回归。
01 被盯上的“大众点评”
9月10日,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覆盖美食、景点和酒店等领域,且表示“永不商业化,强调真实可信”,并通过免入驻年费、发放补贴等方式吸引商家和消费者。10天后,淘宝闪购还上线了到店团购业务。
其特色是,高德平台上店铺的综合评分由“用户行为分”和“用户评价分”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用户行为分是基于高德地图数据,计算出用户对某一家餐厅的行动,包括真实导航、真实到达、专程前往和回头客等。
11月17日,刘强东在第三场京东品酒会上也宣布,将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同时正式上线京东点评,并推出京东真榜,挑战美团旗下到店业务大众点评。
京东点评设立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五大子频道,基本覆盖了用户在生活服务和消费决策中的主要场景。同时,京东推出了榜单AI 大模型——AI 全网评。这一模型不仅整合京东自身的评价数据,还通过 AI 技术实现对全网信息的洞察与聚合分析,从而提升榜单的参考价值和可信度。刘强东在品酒会上表示,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榜单”。
不仅是阿里、京东,还有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近年以不同方式持续进击国内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比如抖音9月10日上线的“烟火小店扶持计划”发力到店业务,将进行流量激励、达人探店、门店物料、货品补贴、榜单荣誉等一系列举措。同月月底,小红书推出了“小红卡”,其官方称,小红卡是“吃喝玩乐一卡通”,持卡可以享受精选门店推荐、全店通用折扣、专属活动等权益,且持有小红卡可在全国范围内的精选门店买单时享受全店九折。不过,目前小红卡可用的城市只有上海、杭州、广州三个城市。而且,小红卡是付费会员制,售价为168元/年。
为什么“大家都想做点评”——换句话说,为什么所有平台都往本地生活服务、餐饮门店信息、线下消费决策方向去努力?
很简单,本地生活服务规模巨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到202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增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线上渗透率将有望增至30.8%,增量空间巨大。像是家政、家装、生活美容、休闲娱乐等,线上化率仅为个位数,都有望借助互联网平台流量再做一遍。
试问,这种时候,谁会不想在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分一杯羹。
而大众点评的成功,也验证了“点评模式” 的商业价值。据晚点latepost报道,在美团千亿元营收中,占营收比例最高的外卖业务利润率极低,公司绝大部分利润来自到店、酒旅等业务,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收入由大众点评直接创造;美团内部测算,年度预算仅10亿元的大众点评,2021年为美团带来的佣金及广告收入超100亿元。换句话说,大众点评所在的到店业务,是美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02 工具的,还是种草的
其实,大众点评本身的争议并不少,但综合来看,大众点评作为用户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决策参考第一平台的地位,目前没有真正被撼动。
最核心的原因是,20多年积累下的丰富评价。本地生活服务决策成本高、试错成本高,用户在关键时刻依赖的是真实评价、完整菜单、推荐菜、环境服务体验等关键信息,而不是美图或滤镜。
这正是大众点评2003 年起家的核心:先靠真实深度评论建立信任,吸引用户来做决策;用户试过之后觉得靠谱,又愿意分享真实体验,平台就能沉淀更多高质量 UGC;海量数据最终凝练成评分体系和 “必吃榜”“必住榜”,进一步放大平台公信力。《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显示,2024年大众点评新增真实评价2.68亿条,覆盖超800万商户,这种生态积累短期内难以被复制。
其次,和内容平台不同的是,用户打开抖音、小红书时更多是“做攻略”“被种草”;虽然,大众点评多次发力做内容,但还是工具属性强一些。用户打开大众点评的那一刻,往往已经在做消费决策:吃什么、在哪吃、多少钱、现在能不能去。这种强确定性场景天然要求更高的效率,也让点评的搜索转化率远高于内容平台,美团搜索核销率超过90%,而内容平台只有50%—60%。
最后,是基础信息层面的信息基建。大众点评长期建设并持续更新线下门店的“基础事实库”,涵盖营业状态、地址、营业时间、菜单价格等关键数据。本地生活场景对信息容错率极低,一次错误地址或过期营业时间都可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依托美团和二十多年积累的底层能力,大众点评的信息基建成为平台核心壁垒,也为用户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03 写在最后
所以说,大众点评的强悍之处是它不仅仅是工具和评价平台,更是直接切入到交易环节。看似“小众”,但其存在不仅稳固了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份额,也形成了对竞争者的天然护城河。
看到这里,你想必也明白了,其他能力都能在后期一步步完善,但其突破点就在于用户以真实的评价,吸引更多用户,从而培养用户心智,抢夺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所以无论是阿里、京东,或者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都在着重强调“真实”,但如何找到一条更有可信度的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验证。
与此同时,大众点评也很有危机感。2025年11月5日,官方宣布未来五年将追加至少30亿元用于升级本地生活信息基建,重点投向全球区域信息挖掘与核验能力,并结合美团自研B端大模型搭建高效信息校准机制。2024年,大众点评通过逐条审核处置违规评价超2000万条,处罚超6万家违规商户,并拦截超156万次差评骚扰。
看起来是一个缺点很明显,但那么容易打败的对手。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被低估的大众点评
2、大众点评:《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
3、海克财经:大众点评做对了什么?
4、晚点LatePost:大众点评的内容转型:有多赚钱,就有多艰难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