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国平安盛瑞生:AI将深刻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6 21:2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平安盛瑞生:AI将深刻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AI是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将深刻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金融行业凭借数据密集、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成为AI技术释放价值、实现突破性应用的关键领域。”

11月26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年会”上,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在谈及AI与金融深入融合实践经验时如是表示。

在盛瑞生看来,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科技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也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但智能化转型非一日之功。

据了解,二十多年前,中国平安就开始启动进行数字化转型:2002年公司推进数据、IT、后援集中,完成信息化转型;2013年运用大数据、云技术推进车险图像定损、微表情信贷审核等新技术落地。2023年以来,中国平安坚持客户导向,结合生成式AI、智能体等突破性技术,深入推进AI in All,全面推进“五智”战略,通过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运营、智能管理,实现智能经营,积极探索金融产业的AI化。

“对平安来说,AI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板块,而是赋能业务产生增量的工具,它的价值必须在赋能深度赋能金融、医疗、养老三大主业发展中体现出来。平安在金融产业AI的实践,重塑了价值创造的逻辑,赋能核心业务实现体验优化、风险控制、成本降低,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行业、社会、民生也有积极意义。”盛瑞生表示。

据盛瑞生介绍,目前,中国平安的“AI in All”已在各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智能营销领域方面,数字人及数字员工广泛应用于远程面审、培训陪练、客户服务、内容生成等场景,AI辅助工具月活跃使用率近50%,显著提升代理人触访率;在智能服务方面,全集团每年超20亿人次客服由AI完成,占比80%以上;在智能运营方面,车险智能化出单覆盖1.2亿单,超80%业务由AI端到端完成,单均耗时从过去的5.7分钟降低至1.2分钟,效率提升近80%;而智能风控方面则通过AI挖掘多维度数据,构建数据图谱,形成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全维度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高兴在此代表中国平安领奖。这是平安第22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这一称号,我们深感荣幸,也觉得责任重大。

有个概念叫创新之光,企业因为创新而受尊敬还是不太容易的,创新通常意味着要经常犯一些小错误,创新有一些风险,创新可能还付出一些代价,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的生产能力、服务、产品,解决市场和客户的痛点和难点。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企业也得以获得新的发展。企业保持持久的创新力非常重要,这也是其能够承担更有意义的社会责任之一,因为创新受到尊重,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最受尊敬”,是企业人的理想,是每一个有远见、有愿景的企业的永恒追求。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尊敬”出发,企业要在商业发展、社会使命、民生向往之间取得平衡。回到今天的活动主题,“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繁荣、满足民生所需,是企业受人尊敬的必然之路、应有之义。

今年是2025年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平安作为蛇口的孩子,传承特区精神,与时代同行,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成长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位列全球保险集团品牌价值第一,为近2.50亿个人客户、超400万团体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致力于成为客户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今天,我将从金融行业的角度,分享中国平安如何激活创新引擎,通过科技创新“AI in All”,探索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有温度地服务人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I in All:推进AI与金融深入融合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科技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也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中。

AI是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将深刻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金融行业凭借数据密集、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成为AI技术释放价值、实现突破性应用的关键领域。智能化转型非一日之功。平安是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我们很早就探索运用科技之力把保险保障、极致服务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客户身边。2002年推进数据、IT、后援集中,完成信息化转型;2013年运用大数据、云技术推进车险图像定损、微表情信贷审核等新技术落地。

2023年以来,我们坚持客户导向,结合生成式AI、智能体等突破性技术,深入推进AI in All,全面推进“五智”战略,通过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运营、智能管理,实现智能经营,积极探索金融产业的AI化。

目前,平安的“AI in All”已在各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智能营销领域方面,数字人及数字员工广泛应用于远程面审、培训陪练、客户服务、内容生成等场景,AI辅助工具月活跃使用率近50%,显著提升代理人触访率;在智能服务方面,全集团每年超20亿人次客服由AI完成,占比80%以上;在智能运营方面,车险智能化出单覆盖1.2亿单,超80%业务由AI端到端完成,单均耗时从过去的5.7分钟降低至1.2分钟,效率提升近80%;而智能风控方面则通过AI挖掘多维度数据,构建数据图谱,形成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全维度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平安在全国有三大数据中心,能支撑每秒百亿次计算;拥有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 2.5 亿个人客户,处于世界领先梯队;算法支持“看、听、说”全能力,语音识别能听懂 28 种方言。平安当前自研垂域大模型67个、较年初新增15个,新上线2.3万个智能体应用,覆盖平安集团22%的员工。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

AI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平安来说,AI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板块,而是赋能业务产生增量的工具,它的价值必须在赋能深度赋能金融、医疗、养老三大主业发展中体现出来。平安在金融产业AI的实践,重塑了价值创造的逻辑,赋能核心业务实现体验优化、风险控制、成本降低,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行业、社会、民生也有积极意义。

从行业看,平安运用AI赋能,重新探索“保险+服务”创新边界,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平安寿险依靠AI数字机器人、AI理赔审核等前沿技术,打造“111极速赔”寿险理赔新名片,2025年前三季度,闪赔占比58%。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超12.92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快速响应、解决消费者咨询、投诉问题,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

平安产险依托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推理等前沿技术,实现90%的新车保单1.2分钟智能出单,大幅降低客户等待时长。平安产险的理赔服务数字人系统,具备秒级解析单证、智能识别定损、自动沟通录入等能力,其中定损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4000倍,仅需车主直接拍照上传,便可自动查勘、智能定损、自动跟踪并赔付。目前,平安产险已实现约46%案件自动化查勘,大幅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强化异常行为识别、智能风险评估,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91.5亿元。

从社会看,平安通过AI赋能积极构建灾害防护网,助力防灾减灾。我们依托AI和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了统一的风险减量平台鹰眼系统。“十四五”期间,鹰眼系统能预警灾害162万场,发出预警信息470亿次,覆盖客户1.3亿人次,近三年,在农业灾害大模型智能系统协助下,我们直接降低农业经济损失达7.6亿元。

打造超级有用的AI服务,满足民生所需

近期的深圳金博会上,平安最新发布了“三大AI服务”,构建统一的AI服务生态,为客户提供更懂你,更便捷,更有温度的AI入口。平安的AI不追求“超级酷炫”,但必须“超级有用”。

第一,是打造“AI超级客服”入口,链接平安全量的金融、医疗、养老与生活服务,打通线上和线下资源,打造“能问答、能办事、能应急”的便捷用户体验,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事的极致体验。

第二是“AI家庭医生”,联合平安好医生和北大国际医疗集团,打造AI医生、AI医助、AI-MDT三层产品矩阵,严格遵循“AI建议+医生审核负责”的安全闭环,打造全病程的严肃医疗服务。

第三是“AI养老管家”,基于毫米波等多模态数据为居家环境开发“无线感知+世界模型”的能力,可识别活动轨迹、跌倒风险,还能检测体征、预测并干预风险;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照护、医健、安全等的关键需求。

从蛇口一路走来,平安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追求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收获了客户、社会各界的认可,今年,平安凭借在ESG方面的优异表现,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最新评级上调至最高的AAA级,保持行业领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面向未来,平安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十五五”规划建议,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及《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AI+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保险业务价值链,积极探索金融新质生产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各位朋友,平安愿与各界携手,以技术之智解民生之需,以创新之火点亮金融为民的新征程。

谢谢大家!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好医生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