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的房屋买保险了吗?)
2025年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1月27日,香港消防处公布数据显示,香港新界大埔火灾已造成55人遇难。
这起火灾,引发了人们对于房屋安全与风险保障的关注。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太平香港”)承保了宏福苑维修工程项目的建筑工程全险、建筑雇员赔偿保险,业主立案法团第三者责任险以及财产全险、公众责任险,并承保了部分住户的家居保险、家佣险。
太平香港表示,事故发生后,已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将按照保险合约,坚持“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的原则,积极做好保险理赔及客户服务。
据北京商报报道,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相关会议记录显示:商讨及议决2025—2026年度屋苑各项保险事宜,经商议后,动议继续向太平香港投保,各委员一致赞成通过,投保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相关保险方案包括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公共责任保险、现金保险和集体个人意外保险,四类保险的总保费为33.77万港元/两年。
其中,大厦及公共地方财产保险保额为20亿港元,对应的保费为24.02万港元/两年。公众责任保险受保项目包括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第三者责任,其中第三者人身伤亡责任保额为每一次事件1000万港元,对应的保费为2万港元/两年;第三者责任的保额为每一次事件2亿港元,保费为7万港元/两年。现金保险的受保项目包括现金运送途中、存放于上锁的抽屉或保险柜、存放于上锁的抽屉或保险柜(非办公时间),对应的保额分别为10万港元、10万港元和3万港元,对应的保费均为3503.5港元/两年。集体个人意外保险的受保项目为法团活动参与者(7-70岁)的个人意外身亡或永久伤残(以65人为上限),保额为每人最高10万港元,对应的保费为3903.9港元/两年。
其实,除了突如其来的大火会吞噬居民财产安全外,暴雨、台风、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以及引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冰雹等灾害也会造成大范围的房屋损坏。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人们该如何给住宅和家庭财产安全织就安全保障网?相较香港,在内地保险市场上,新建住房质量缺陷保险(IDI) 、巨灾险等保险均有房屋住宅保障责任。其中,新建住房质量保险属于强制保险,但对于存量房屋尚未有强制的房屋保险制度,仅个别地区展开了试点。
而对家庭财产安全保障较为全面的,是家财险。家财险,即以城乡居民家庭财产为保险标的,承保因火灾、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保险产品。
近年来,国内城市定制型普惠型家财险迅速发展,其主要承保包括房屋在内的家庭财产,对家庭财产遭受火灾等意外事故及暴雨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城市定制型普惠型家财险多采用“保险+服务”创新产品模式,并以“共保体”模式承保,比如成都“蓉家保”、上海“沪家保”以及“北京普惠家财保”等。
不过,家财险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远不及其他财产险业务。数据显示,1998年—2024年,国内家财险保费收入从12亿元增长至285亿元,增长超过24倍;然而,同期整个财产险行业的保费收入从506亿元飙升至16,766亿元,增长超过33倍。家财险的体量始终偏小,2024年在财产险业务中的占比仅为1.7%。
一位财险再保险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家财险的发展面临着居民的“理性忽视”与供给不足的双重影响。一方面, 住房保险完全依赖自愿参保,缺乏类似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或欧洲多国与房贷、税收挂钩的强制性或准强制性投保机制;另一方面,保险行业作为供给方,缺乏统一的建筑年代、结构类型、历史损失和区域灾害强度数据库,难以进行精准化风险分级与差异化定价。
在参与多地普惠家财险项目运营的飞鸟鱼总精算师尚磊看来,与健康险相比,传统家财险最明显的特点是低频,一方面用户认知程度低,市场教育也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客均保费低,难以与用户产生连接。家财险的发展要使其从“低频高损”的灾后补偿向“高频低损”的风险减量服务转化,以家财险为纽带参与到社会资源整合、事前事中社会治理多元协作中来。
据尚磊介绍,在各地的普惠型家财险实践中,保障责任在传统家财险责任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风险减量与拓展服务。例如,为了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有的产品增加了全屋管道疏通、电路老化检测及维修等服务以及邻里漏水、高空坠物等三者责任;针对居民火灾预警能力弱的问题,有的产品增加了烟感报警器责任;针对电动自行车自燃这一新兴社区风险治理难题,有的产品扩展了自燃及三者责任;为了覆盖日益增长的陪伴需求,有的产品增加了宠物责任险;针对农房风险,有的产品结合暴雨、洪水、台风等保障,开通巨灾风险预警及灾后理赔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