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只松鼠花名引争议,坦诚也是企业“加分项”|消费舆警指数)
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
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类企业的舆情动态,在跟进新闻动态、传递有效信息和反映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希望以每一次典型舆情案例的出现和应对为切口,观察企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舆论环境变化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企业在品牌、市场运营管理中的得失,从而为行业做出预警和警示。
为此,南财·21消费新闻部综合企业在舆情预警与回应中涉及的公开操作维度,形成量化评分机制——具体而言,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和预防机制、回应直接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1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根据重要性对不同指标赋值并打分,并以《消费舆警指数》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态度与有效度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品牌管理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立洋
舆情事件:三只松鼠花名引争议
事件回顾: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在入职三只松鼠后,员工会取一个“鼠某某”的花名作为工作称呼,随后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三只松鼠方面对外回应,“鼠名”是非强制性企业文化,仅用于内部工作场景,入职时三只松鼠会告知员工可自主选择取“鼠”字开头名字作花名,但并非硬性规定,拒绝取用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除花名外,三只松鼠员工办公的地方称“鼠窝”,用的办公软件叫“飞鼠”,玩乐的地方为“松鼠小镇”,连冰箱也被冠以“鼠冰箱”的专属名词。同时,线上客服及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则统一称呼顾客为“主人”。
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也曾回应公司花名文化一事。他表示,“无论以何种方式,如果员工喜闻乐见地接受并最终落到企业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中心,组织内部高度协同且有趣,都是好的企业文化。”
此外,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购买的三只松鼠板栗疑似变质并申请退货时,发现商家退货收件人名为“退货鼠”,该消费者质疑这一名称谐音“退货死”存在恶意。公司同样以“企业文化”为由回应,称内部还有“发货鼠”“客服鼠”等花名,“退货鼠”并非辱骂消费者。
涉及企业:三只松鼠
舆警分值:
南财点评:员工花名在当前的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并不少见,但内部企业文化一旦被公开到公共舆论场,往往也容易引发社会关注乃至争议,一方面,公众会质疑选用花名是否会尊重员工意愿,进而会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强硬的管理风格,例如本次有用户质疑采用“鼠”作为花名是否合适;另一方面,当带有花名的员工对外沟通时,不熟悉企业文化的消费者往往容易发生误会,例如此前消费者对“退货鼠”的谐音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本次舆情事件,三只松鼠选择了较为坦率的态度处理社会关注:首先,其明确表示公司内部存在对应企业分化,也表示该花名制度并非强制要求,回应了最核心的舆论关切;其次,三只松鼠通过官方及其他或明或暗的外部渠道,对外释放了公司高管也使用了带“鼠”字花名的信息(例如公司创始人章燎原及其配偶花名分别为“松鼠老爹”“松鼠老母”),展示出这一企业文化自上而下一视同仁的形式,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公众对花名是否尊重员工意愿的怀疑;最后,对于对外沟通中的问题,三只松鼠也及时进行了解释,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邀请消费者参与体验,深入介绍这一企业文化,也能增进消费者对相关文化的理解。
作为新兴零食快消品牌,三只松鼠的消费者群体本身对于带有诙谐、幽默色彩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接受度较高,而官方也采取了坦率沟通+邀请参与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体验和接受企业文化,将社会对企业管理的质疑议程转化为对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阐释议程,这种坦率且巧妙的方式,无疑是企业公关的加分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