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乘联会崔东树:前10个月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4.4%,处于历史次低位)
11月27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一篇有关汽车行业利润分析的文章显示,2025年1至10月,国内汽车行业实现收入88778亿元,同比增长7.9%;成本78243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3895亿元,同比增长4.4%;利润率4.4%。
纵向对比来看,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不强,销售利润率仅有4.3%,为近五年最低。相比之下,2025年前10个月,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略好于2024年,但仍处于历史次低位。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从6.1%持续下滑至4.3%,其中2023年与2024年下滑幅度最大,均为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情况稍有好转。
分月份来看,2025年3月、5月、7月和8月等多个月份的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均为近五年同期最低,其中3月、7月和8月的利润率分别仅为3.5%、3.5%和3.4%。
2025年10月,汽车行业收入10543亿元,同比增长8.6%;成本9376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率3.9%,环比9月(4.4%)下降明显,相较去年10月的4.1%仍有下降,同样为近五年同期最低。
“近期随着车市生产规模扩大,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行,上游碳酸锂成本上升,车企不造电池(带来的)问题严重,车企利润持续下滑。”崔东树表示,结合前几年的利润率下行趋势看,近期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仍较大,由于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价格优势明显,主流车企盈利压力仍将急剧增大。不过,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
崔东树披露的4.4%这一数据,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事实上,在汽车终端销售市场甚至长期存在新车销售价格倒挂的情况。今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政策的拉动下,上半年国内汽车消费温和回暖。但市场竞争白热化,厂家与经销商纷纷靠降价换销量,全力争抢市场份额,结果陷入“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的困局。尤其是多数传统品牌存在不同程度价格倒挂,即零售价格低于购车成本的情况愈演愈烈,新车业务严重亏损,经销商资金周转困难,流动性紧张问题蔓延至整个流通行业。
《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调查显示,2025 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17.5%,盈利比例29.9%。在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22.3%、63.8%和36.2%。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仍为负数,且新车亏损进一步加剧。这意味着,现在经销商卖车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实际上违背了正常的商业规律。
横向对比来看,2025年1至10月,汽车行业4.4%的销售利润率,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9%的平均水平仍偏低,更大幅低于烟酒、医药等其他下游企业。
崔东树指出,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偏低的一部分原因是其让利于上游企业。“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有色金属矿业利润率超30%,上游钢铁行业利润大幅改善,汽车行业‘散财’改善了产业链利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