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发改委亮出140余项配套制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提速??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8 21:44: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发改委亮出140余项配套制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提速??)

11月27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部门、各地方,从4个方面推动法律实施。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民营企业要素支撑、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已推出140余项配套制度,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一是开展学习宣传。据初步统计,各级地方党委(党组)组织专题学习3300余场、宣讲培训11000余场,组织送法进企业近6万次,媒体也开展了大量宣传解读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健全配套措施。针对民营企业核心关切,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民营企业要素支撑、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已推出140余项配套制度,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各项要求落实落细。比如,针对违法违规收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为杜绝违规收费明确边界。

三是推动司法实践。在法律颁布施行10天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就以法律第70条为裁判依据,在一起行政案件中判决政府部门向某民营企业赔偿800余万元。同时,推动涉企产权冤错案件的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通过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相关规定落实到具体案件中,不仅是要解决一家民营企业、一位企业家的具体问题,更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吃下法治的“定心丸”。

四是切实解决问题。202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建立了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常态化听取民营企业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具体问题。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4月30日表决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从5月20日起施行。在第一条规定了该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立法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平等保护既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又是贯穿整部法律的基本理念。

《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以来的140余项配套制度密集出台,是从制度供给升级到企业家信心的重塑。

首先,公平竞争环境的制度化构建降低了民企进入和拓展市场的隐性门槛。过去,部分地区存在的所有制歧视、招标壁垒等问题,往往依赖运动式整治,缺乏长效机制。通过立法明确“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并辅以目录清单、监管指引等工具,公平竞争从口号变为可核查的标准。

其次,解开了民企发展的资源约束。融资难、用地难、用能贵等一直是制约民企壮大的瓶颈,配套制度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弹性供地模式等措施,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企提供更适配的资源通道,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

再次,服务的优化提升了制度运行效率。从“一网通办”到“证照分离”,从减税降费到柔性执法,服务便利化不仅节省企业时间成本,更减少了因程序繁琐导致的经营摩擦,让企业能更专注于主业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对违法实施征收、征用或者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及违法实施异地执法等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损失的,要依法予以赔偿。这些规定通过强化公权力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和司法的方式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为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为实践中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权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法律遵循。

尽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让《民营经济促进法》及其配套制度真正发挥长效作用,仍需持续发力。

一方面需要提升配套制度的协同性与一致性。目前140余项制度涉及发改、财政、司法、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要避免政策碎片化或执行口径不一,需加强跨部门统筹与标准统一,形成相互支撑的制度矩阵。

另一方面则是要强化基层执行能力建设。法律与配套制度的效能最终取决于一线部门的落实水平。应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防止“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李超在11月27日的发布会上就强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用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多办法,持续不断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学习宣传和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与权威在于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基本法,其贯彻实施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进一步配套,相关司法解释也需要同步发力,让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