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加快积聚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01-20 12:19: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6年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进出口形势难有大幅改善。但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外贸发展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要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动能,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2016年,在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经济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随着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

2017年,从影响外贸未来发展的内外因素看,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30多年的积累,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外贸发展的内外部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2016年外贸: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

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出口逐季回稳,去年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

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多,下行压力加大,总体形势复杂严峻。随着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2016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向好态势。

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8.2% 、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增长3.8%、0.3%和8.7%。

第四季度中国外贸小幅增长,首先得益于一系列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2014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10多个外贸稳增长的文件,相关部门也持续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这些都为中国外贸稳定发展、优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伴随“走出去”战略实施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在企业大规模对外投资、建设海外工程、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有力推进了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2016年,国内产业、消费升级势头明显,带动了高技术产品、高档消费品与日用品进口需求增长,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98万亿元,同比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6.1%,蓄电池出口增长4%。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均有所增长。

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88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8%。其中,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长。这显示出在国际需求全面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贸易大国,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为稳定国际商品市场做出了贡献。

3.能源产品进口较快

2016年,国内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跌反弹,我国进口价格指数略有好转,导致能源主要品种进口较快增长。

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原油3.81亿吨,增长13.6%; 煤2.56亿吨,增长25.2%;钢材1321万吨,增长3.4%;铜495万吨,增长2.9%;成品油2784万吨,下降6.5%。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2.1%。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 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铜下跌6%,钢材下跌5.5%,跌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

4.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39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从贸易方式看,民营企业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根植性强,较为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等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兴起,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5.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接,项目合作稳步扩展,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资本输出与商品出口并重,对外经贸关系出现新气象。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与东盟各国建立多双边产能合作框架机制。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 增长1.2%、对美国出口微增0.1%、对东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计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6.7%。

“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超过了预期。目前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2016年前11个月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8489亿美元,占同期贸易总额的25.7%,超过四分之一;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

6.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

近年来,民营企业进出口特别是出口一直保持很好的态势,无论是出口增速还是占比都在提升。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进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28万亿元,增长2.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1%。其中,出口6.35万亿元,下降0.2%,占出口总值的45.9% ,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增长8.1%。

从出口市场看,民营企业出口的增量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近年来,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市场需求复苏乏力,民营企业趁势而上,大力开拓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从产品结构看,民营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是通信、家电、汽车、照明器材及日用消费品,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看,上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长总体较好,且日用消费品多为刚需,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民营企业出口增速之所以明显高于整体水平,主要得益于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开拓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民营企业出口仍将保持活力。

7.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继续回升

2016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12月份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落0.6至39.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至41.9,经理人信心指数回落2至43.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6至 23.9。

8. 服务贸易加速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占贸易比达18%,较上年全年占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分类看,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加快,技术服务增长14%,广告服务增长63.4%,维修和维修服务增长67.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15个省、市、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2017年外贸: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从影响外贸未来发展的内外因素看,2017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支撑外贸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但经过30多年的积累,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以及外贸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无论外部市场如何波动,外贸发展的内外部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1.外贸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动力

一是外贸扶持政策继续发力,有利于促进未来我国外贸增长。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多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文件,旨在稳定贸易增长,调节贸易结构,转变贸易方式,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政策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完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扩大保险覆盖面、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探索建立“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等方面。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各项举措的落实见效,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二是外贸新优势正在加快培育。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制造业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6 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23.4%。前11个月,杭州跨境电商出口354.5亿人民币,增长1.9倍,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2.7%,为当地外贸回稳向好做出重要贡献。

三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将成为外贸发展的坚实基础。经历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部13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8位,再次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这表明我国在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产业成熟度、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国际吸引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处于世界前列、新兴国家之首(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印度排名第39位,俄罗斯排名第43位,南非排名第47位,巴西排名第81位)。

四是外贸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推动辽宁等7个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贸易与跨境双向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国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主办20国集团杭州峰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等自贸区谈判取得新进展,为中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外贸稳定发展的挑战和压力

一是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新挑战。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IMF预计,2017 年全球经济增长3.4%,比2016年略有提高。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8%,新兴经济体增长4.6%,均较2016 年略有提高,全球经济仍将低位运行,成为共识。世界贸易组织最新贸易展望报告中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1.8%-3.1%之间。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意味着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难以回暖,不确定因素增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

二是国际贸易格局仍将继续发展深刻变化。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传统的消费大国尤其是美国正大力推进“再工业化”,部分进口商品和生产环节被国内生产替代。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出于贴近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将一些高附加值生产环节重新转移回去。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将会有所上升。

三是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扩大形成制约。在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实施贸易保护、设置贸易壁垒,用反倾销手段干预正常贸易成为有关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害者。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36.8%和76%。2017年全球政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美国新总统上任,韩国总统选举等大事件都会给现有政策走向带来变数,或加剧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

四是我国自身改革进入深水区,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大。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诸多的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期。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尚未解决,中西部地区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承接东部要素成本型的产业和订单转移的力度不强。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在美国份额下滑1.2个百分点,在日本份额下滑2.1个百分点,而同期部分东南亚国家同类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此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对我引进高质量外资形成挑战,更高质量的外贸对创新发展、自主形成技术新优势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五是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有可能持续减弱。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尤其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对出口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低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传统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而以创新为代表的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竞争优势转换阶段,必然会对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总体上判断,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以互补为主的关系将发展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关系,尤其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严苛的遏制。

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部需求改善程度有限;国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我国进出口形势仍难有大幅改善。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2017 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加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针对当前世界贸易的低迷形势以及我国外贸存在的主要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加快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1.培育货物贸易新的增长点

一是适应国际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潮流,选择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产品作为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点产品,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持、创新补贴等措施进行大力扶植。

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发挥广交会等平台作用,加强经贸交往、产业合作,开展园区建设交流,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巩固贸易大国地位。

2.创新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

外贸回稳最重要的是要靠转型升级,要靠打造外贸新优势,要靠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要靠在供给侧上提高水平与在需求侧上填补空白来实现。政府和企业要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创新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要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走优质优价之路。还要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要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服务出口产业。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为外贸企业克服困难松绑减负。

3.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出口

一是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激发各类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支持高铁、核电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合作,带动相关装备制造等商品出口。

二是结合我国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监管创新的力度,加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技术服务水平意识,积极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新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1980-2016年中国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速(%)

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198030.032.727.8
198530.04.654.1
19903.418.2-9.8
199518.722.914.2
200031.527.835.8
200523.228.417.6
200623.827.220.0
200723.525.720.8
200817.917.518.5
2009-13.9-16.0-11.2
201034.731.338.8
201122.520.324.9
20126.27.94.3
20137.67.97.3
20142.34.90.6
2015-7.0-1.8-13.2
2016-0.9-2.00.6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