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2017形势判断:去产能 国企改革和技术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2-06 09:31: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对2017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经济增长新动能也快速形成。2016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达56604台/套,同比增长29.1%;集成电路产量达1063亿块,同比增长19.7%。2016年工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10月,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8274亿元,增长12.7%,比工业投资高9.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8%,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在高增长投资拉动下,2017年高技术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制造强国战略将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重点工程的落实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新型、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和高端信息电子产品等新兴工业产品逐渐释放增长潜力,智能制造成为领军创新驱动的新引擎。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增长新动能,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竞争优势重塑。

(二)过剩行业“去产能”仍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在近几年来实施积极的化解过剩产能政策,但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去产能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因此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长期积累的供需矛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用3-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2016年的去产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6年1-8月全国已累计压减钢铁产能3468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77%。宝钢、河钢、首钢、武钢等众多钢企纷纷减产,通过企业控制产能释放,1-8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6.17亿吨,同比下降0.1%,生产生铁6.17亿吨,同比下降0.5%,生产钢材6.17亿吨,同比下降0.5%,全国钢铁产量有所减少;钢铁价格也呈现触底反弹,到9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56,比年初上涨34.04%,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涨23.48%,大部分企业实现盈利。

虽然当前产能过剩行业整体效益有所好转,但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况,钢铁、煤炭等重点原材料价格仍处于低位,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17年,重点省份和地区继续积极采取行动,加紧落实去产能任务,例如钢铁大省河北提出,到2020年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煤炭大省山西、内蒙古等六省份也已经公布了未来3-5年内的煤炭去产能目标,计划削减产能总量已经高达3.3亿吨。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加大去产能工作力度,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将全面深入推进。

(三)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增加高端供给,促进制造业升级

当前,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满中高端消费供给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导致“中国制造”发展后劲不足。在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中,只有华为(第88名)和联想(第100名)两个中国品牌。而美国拥有超过50%的品牌,我国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浙江、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区纷纷打出“品牌战略”,积极抢占品牌优势。2017年,我国将会加强消费需求集中的食品、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装饰装修、服装服饰、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等一般消费品领域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汽车、飞机、高端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自主品牌的培育,着力缩小和国际品牌差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提升我国自主品牌的内在价值,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和“中国制造”形象的提升。

(四)推动央企兼并重组成为国企改革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

煤炭、钢铁、水泥、船舶等重点行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门,也是国有资产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随着国企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大国家战略重叠面的增加,推进央企并购重组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大主线,也是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增效益的重要途径。自2015年初至2016年10月底,我国发生了10起央企合并案例,其中2015年6起,2016年至今4起,整合成为目前的103家,例如南北车与中车、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五矿与中冶、宝钢和武钢等央企合并,行业覆盖轨道交通、航运、建材、有色、核电等。2016年7月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四个一批”概念,明确了央企兼并重组的目标及重点工作,再一次拔高了兼并重组在国企改革全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产能过剩行业的央企进行并购重组还存在很大空间,这些行业领域的央企重组很可能是政策调控的重点。

(五)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产业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6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三大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形成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6899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了50多个境外的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179亿美元,签订的承包合同总额达746亿美元,中老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区域合作机制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提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产业聚集效应也在逐渐显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京津与石家庄、唐山、沧州、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开始共建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中关村“一园多地”的发展布局,京津冀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实质进展,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我国产业在更大区域内实现转移,在转移中实现调整升级,引领我国未来若干年区域结构发展新格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