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恒力集团作价109亿元将旗下恒力股份注入上市公司大橡塑,实现了借壳上市。时隔不足一年,恒力集团又有大动作。1月24日晚,恒力股份(600346)宣布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大股东旗下资产恒力投资100%股权以及恒力炼化100%股权,整体预估作价为115亿元。
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对上市公司又将带来哪些影响?2月9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对恒力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范红卫进行了独家专访。
集团化工资产整体上市
目前,恒力股份已是国内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预计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净利润逾11亿元。
“总体讲,本次重组基于上市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的现实考虑,是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长期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范红卫表示,对于恒力集团而言,打造从“纤维制造到石油化工”完整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是既定战略和发展目标。
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也有类似的发展路径,比如韩国的SK化学,其逐步从织物跨越到了聚酯原丝的生产并最终完成了到上游石油化学产业的纵向整合,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全球领先的化工能源企业。
“恒力一直坚持做实业,本次重组融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范红卫说,本次重组完成后,除上市公司外,集团和大股东旗下的化工资产已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不再有其他化工板块的业务,实现了化工板块的整体上市。
预期利润可观
恒力股份将恒力投资以及恒力炼化揽入怀中,这对上市公司有什么好处?仅仅只是为了实现恒力集团旗下化工资产的整体上市?
对此,范红卫解释说,恒力在化纤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0多年,属于国内最早一批的化纤民营企业,公司一直是沿着化纤的产业链纵向延伸发展,这是做实业的必然选择。前次重组按照上市法规的要求,恒力集团把产业链中盈利能力和规范性最好的化纤部分资产放到了上市公司体系内。但产业链的其他部分资产一方面是和上市公司业务有天然联系,另一方面未来有很大发展机会。
“本次上市公司实施的‘恒力炼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业内公认的优质发展项目。”范红卫介绍说,本次通过重组,上市公司与恒力石化之间的关联交易将消除,上市主体的独立性得到了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得到大幅增强。
据介绍,“恒力炼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和顺利实施将使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据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2~3年,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将从百亿级发展到千亿级,利润将从十几亿级别发展到百亿级别。
有信心完成配套资金募集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本次交易前,截至2016年9月30日,恒力股份资产负债率为72.27%。如果未能按计划完成或募集资金不足,是否要通过发债或是银行贷款来解决?这样会否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
范红卫表示,除股权融资渠道外,公司还具有较强的间接融资能力。重组完成后,即使不考虑配套融资,公司净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近200亿元,为债务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或以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本次重组标的资产具有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标的资产恒力炼化的募投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预计达产后每年可实现收入916亿元、净利润128亿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各大银行将对上市公司的借款具有较强的意愿。
“本次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已考虑了债务融资对净利润的影响,不会大幅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范红卫说,“基于上市公司目前及本次重组完成后的良好经营业绩,我们对募集配套资金的顺利完成充满信心。”
另外,范红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2015年、2016年恒力投资亏损的主要原因为恒力投资长期持有大量的美元债务,由于近两年人民币贬值迅猛导致恒力投资在财务上出现了较大的汇兑损失。随着PTA行业的整体回暖,2017年PTA与上游原材料对二甲苯之间的价差预计将会扩大,对恒力投资的业绩反弹构成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