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影院33亿“娶”橙天嘉禾2017中国电影“地面战”第一枪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7-02-20 13:41: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51

白金蕾 张斐斐

2017年春节刚过,就在各方热议春节档33.8亿元的票房收入是否创下“开门红”时,中国电影的影院端却悄然拉开了并购的序幕。

1月25日,橙天嘉禾(1132.HK)停牌,随即传来了大地影院集团母公司南海控股(00680.HK)斥资32.86亿元人民币收购橙天嘉禾旗下的全部大陆地区影院权益的消息。

据其公告,橙天嘉禾间接拥有橙天嘉禾影城(中国)92.59%的权益,另外的7.41%股权属于中信证券旗下合资基金嘉兴信业。因此,南海控股还需在今年9月15日前,以现金支付方式购买嘉兴信业持有的7.41%股权。同时,橙天嘉禾影城(中国)还欠有嘉影实业2.5亿元贷款。完成股份收购和债务偿还后,收购价格定格于33.87亿元。

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向经济观察报透露,交易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交割。完成之后,南海控股将掌握橙天嘉禾在内地的76家影院的全部权益。橙天嘉禾于2月10日复牌,并通过公告再次确认该项交易,当日其股价一度飙升到0.98港元,涨幅超13%。

这是一场中国票房排名第二和排名第十的影投公司的“联姻”,更引人遐想的是,南海控股花费33.87亿元收购了一家近两年连续亏损、市值不过20亿元公司,是否溢价过高,下一步又将有何战略?

知名电影发行人兰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影院与影投的投资有其滞后性,通常要有一至两年的时间差。201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资本入局线下影院,新增影院和屏幕数将在2017年集中体现出来。在中国电影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2017年,中国影院和院线将迎来整合潮,一方面,实力较弱的小影院将有一批会倒掉,另一方面,大院线和影投公司的马太效应会进一步增强。

橙天嘉禾“嫁女”背后

上世纪70年代,从邵氏影业出走的邹文怀、何冠昌创立了嘉禾,之后相继签约和培养了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港产片明星,制作了600余部影片,风头一度盖过邵氏。其作品不但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圈有较高的影响力,甚至通过录像厅、VCD和DVD等设备对75后、80后大陆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

邹文怀于2007年前后隐退,将嘉禾卖给了伍克波控制的橙天娱乐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者通过“借壳”自己已经上市的公司——智鸿影视,完成了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并将名称变更为橙天嘉禾。

橙天嘉禾集制片、宣发和影院于一体,但由于近年来港产片票房的整体下滑,影院业务逐渐成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甚至一度高达90%以上。虽然在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四地都拥有影院。但其近5年来,橙天嘉禾主要布局的都是大陆业务,2012年到2016年的影院数量分别为42家、49家、59家、67家和76家。

据猫眼专业版,截止2016年底,橙天嘉禾影城(中国)以76家影院,531块银幕、7.19亿元票房和2261.1万人次的观影,位列国内影院投资管理公司第八位(由于数据统计口径不同,排位略有区别)。其影院遍布36个城市,且多是一二线城市。

扩张速度虽然亮眼,但其盈利能力却一直匮乏,近两年甚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4年其净利约1273.10万港元,相比2013年减少88.93%;2015年其亏损达1.8亿港元,同比减少1517.57%;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3330万港元。

橙天嘉禾连续亏损原因与院线的盈利模式有着极强的关系。保利院线发行总经理袁海彬对本报坦言,“2016年能赚钱的院线不过30%,以保利院线为例,去年勉强收支平衡,但如果计算新建院线的成本,也可能是赔钱的。”

据了解,影院的收入来源有三个:票房分账、卖品和广告。按照国内现在的票房分账模式,除去电影专项基金和增值税后,院线和影院可以在剩下的票房中分走57%。据袁海彬介绍,票房收入占院线收入的70%左右,广告和运营占20%左右,而卖品则占10%左右。因此,2016年票房的增长乏力,成为大部分院线不赚钱的主要因素。

卖品的增长乏力则主要受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影响。“之前要提前半个小时来排队买票,有了互联网,大家就提前5分钟去看电影,直接就进去了。所以对卖品的冲击非常大。”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介绍。为了争夺被抢走的”爆米花“,各大影院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团购、捆绑、促销甚至直接试吃。

广告收入则成为了各大影投集团急需提升的部分。万达影城、大地影院集团等都收购或成立了相关的传媒公司,对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实体广告和影院活动进行整体营销。但在袁海彬看来,只有在院线形成一定规模、品牌有认可度后,才会有人愿意投放,也才能扩大收益。

除整体的环境外,橙天嘉禾自身也存在影响收益的问题。而影院经营思路的频繁变动和单店成本控制不足,是导致橙天嘉禾出现连续亏损的重要因素。

虽然连续两年亏损,但让橙天嘉禾真正痛下决心“嫁女儿”的,或许还有2016年9月的融资问题。2016年3月,橙天嘉禾宣布三名投资者拟一共出资4亿溢价买下橙天嘉禾影城(中国)13.79%的股权。其中一个投资者为中信证券旗下的“信业基金”,还有一个为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这个出价比例,橙天嘉禾当时的估值有29亿,比起股价算出来13.72亿的市值,翻了一倍有余。

2016年9月,橙天嘉禾宣布“信业基金”完成入股事宜,但终止向微影时代和青山同创等投资实体出售旗下中国区影院业务股份的协议。橙天嘉禾当时说:“预期所需资本开支将减少至1.5亿元-2亿元”。

此后一个月,就传出橙天嘉禾打算卖掉部分业务的消息。“大概是从2016年8、9月份开始,双方开始很严肃地商谈橙天嘉禾这个项目。”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解释道。

图谋市场份额

于欣说:“(橙天嘉禾)有点像嫁女儿一样,要找一个非常稳妥的对方。”那么,南海控股到底算不算一个良人呢?

其年报预披露显示,南海控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年度的溢利会比2015年约2.55亿港元的溢利多出至少10亿港元。而起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集团旗下地产项目“半岛·城邦”三期自2016年第4季起确认售楼的收入。

资料显示,半岛城邦位于深圳市。三期于2016年4月9日开盘,均价11万左右,到8月份,累计销售金额达到约100.56亿人民币。

下转 18版

上接 17版

“深圳的房子卖得老板自己都不相信了”于欣打趣道。不过她同时表示,大地的战略与万达并不相同。南海控股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均为住宅地产,而非商业地产项目。大地影院的场地均为租赁。“房地产业务在集团里的定位很明确,它就是一个“强现金牛”。之所以能够收购橙天嘉禾,也是得益于房地产提供了很多现金,而且多年来我们集中做了深圳和广州两个项目。”于欣说。

据了解,近年来,成长较快的大地系的“嫡系”包括了大地影院、大地发行和大地影视三大板块。其中,大地影院是专业的影投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南海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影院均为自建,使用“大地”和“自由人”两个品牌,未来“橙天嘉禾”品牌将继续保留,实现三品牌的并行运行,大地影视则主要从事内容运算。

而大地系的关联公司——大地院线,2016年初于新三板上市。旗下业务为影院提供管理、宣发、排版广告等业务,所有影院均为加盟。

与橙天嘉禾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不同,大地影院集团的战略重点在二三四线城市,并且坚持推行“合理”票价。截至2016年底,其在全国拥有影院350家,银幕数达1911块,覆盖164个城市。近五年的票房复合增长率约44.6%,比全国票房同期复合增长率高约10.5%。本次收购完成后,大地影院集团将在全国拥有426家影院、2442块银幕,二者合并报表后,大地影院集团的数据也会更加漂亮。

由此,大地影院集团和橙天嘉禾的“联姻”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业界也有评论认为,这次“联姻”溢价过高。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个价格的确偏高。但从投资的角度讲,橙天嘉禾能带给大地在一二线没有影院资源。而橙天嘉禾有一些单影院排名全国票房前十的影院能够弥补大地在一二线城市的影院资源,使得大地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于欣则认为,港股普遍存在估值偏低的问题,橙天嘉禾属于被低估的那类。有着财务背景的她还认为,橙天嘉禾在财务上的亏损,反倒让她看到了收购空间,“一直以来,大地影院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本优化,橙天嘉禾成本结构上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的,我们能把它快速消化掉。”

除了上述的弥补大地影院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外,收购橙天嘉禾后的大地影院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协同效应明显,对布局上游的制片和发行行业也是有战略意义的。“作为战略投资者,我们也愿意为这种未来的战略协同效应去付出更多的一些价格。”于欣进一步解释说。

去年,阿里影业的全资子公司认购了大地影院本金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在约定期限内,阿里影业可将债券本金转为对大地影院的股权投资。行使兑换权后,阿里影业将间接持有广东大地影院约4.76%的股权。

加之本次收购的主体又以南海控股为主体,一时间外界针对大地影院集团的将登陆资本市场的猜测四起。“由南海控股实行收购,是由于对方希望可以实现境外交割;我们也希望可以尽快完成交割完,香港比大陆相对操作简单一点。”于欣说解释说。

但她还默认了大地影院独立登陆资本市场的传闻。“我们一直在思考资本市场的动作,但现阶段,还是以战略目标为第一位,不会为了追求资本市场去牺牲战略。”于欣说。“一旦进入资本这个环节,会有很多的利润增长的要求,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所以我们要平衡发展速度和IPO的计划。”

线下整合大潮

从2015年以来,中国影院的建设大潮中主要可以分为两股力量——专业影投公司或院线与民间资本的结合,以及地产公司转型进军文化产业。商业地产商模仿“万达影城”模式去做影院,新城、泰和等公司进入,而随着电商对线下卖场的冲击,包括苏宁、国美两条电器卖场也加入进行,让本就硝烟弥漫的影院市场,变得竞争更加激烈。

“好几个甲方变成了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但要在自己的物业里做影院,还出去拓展影院,地产真的快成我们的竞争对手了。不过我相信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于欣说。

《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认为,围绕电影院线的是两种商业语言:一种是和卖场的建立联系,需要考虑区位、周边、商业等因素;另一种是和内容联系,以影院为基础,向上游延伸,做宣发、做制片。

这两种商业语言正好对应了,在自家商业地产中建设影院,使影院和商业相互形成导流作用的万达模式;以及努力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制作、宣发、院线和周边的全产业链模式。

微影研究院数字分析师武剑更加看好万达模式:“我们做过研究,只要你的影院和商场挨着,收益和上座率一定是好的。比如,我和我老婆带孩子,一定是想把孩子放在一个可以寄存的儿童乐园,然后我和我老婆去看电影。所谓的泛娱乐一体化,就是从十几层一直到负一层,每一层都不一样,满足不同需求,把大家从淘宝上、电视上再拉回电影院。”

于欣和袁海彬则从实际操作层面指出,在核心商圈建设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不是普通企业能承受的,某个企业选择哪种商业模式要看自己擅长什么。

“大地走购物中心模式并不可行,建设一个商业综合体至少需要几十个亿。大地的能力在于电影本身,我选择的商业模式是做终端、做中间、做上游。像刚才提到地产商,他的能力是已经有了一个挺大的购物中心了,他就做影院,相互带动。”

于欣指出,地产商建影院存在缺乏影院管理经验,及在和片方、互联网及艺人方面的议价能力不足等问题。“经营一家影院、两家影院来讲,没有什么太大难度,难度是当他到了50家、到了100家。我认为100家是个很大的一个坎,能不能过去100家,就决定你这个影投公司能不能继续走下去。”于欣说。

保利院线和大地影院集团则是第二种模式的践行者,以大地传播为例,组建了制片团队,成立了大地发行和大地影院集团,还将在今年通过对巨幕厅的改造,增加一些舞台剧、音乐剧的内容。同时,还将通过“电影+”战略,完善卖品、广告、餐饮等。其参与主投的电影也将在今年和明年登录院线。

“打通上中下游之后,在整个产业链上就有了议价能力,在和别人争取资源的时候,也更加具有竞争力。包括第三方票务平台也在买院线。而且这个逻辑在资本市场也是讲的通的。”袁海彬道出了院线终端都在布局全产业链的理由。

那么全产业链到底是真实的需求还是讲给资本市场的故事?《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认为,电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电影甚至跟艺术、跟商业的关系都没有那么大,它可能跟我们所有的生产、生活,我们的一言一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袁海彬也同时提到了电影投资中的“赌性”:“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包括参与投资也好,包括投资也好,主控也好,我们都是希望我们做的每一个项目是不赔钱的,这个是基本条件。但是如果说,它赔钱了怎么办?也是没有办法的,电影行业就这样的,是有赌性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