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大咖纵论2017信托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主持人:

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赤

圆桌嘉宾:

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小腊

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瑞明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顾攀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锦凌

中国人民大学基金与信托研究所所长 邢成

2016年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跨入20万亿元时代,成为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托业同样存在通道业务不规范等各类问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金融行业回归本源的大趋势下,2017年信托业应该如何转型?转型过程中,又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昨日,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2017中国信托业峰会”在上海召开,在本次“2017信托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上,围绕着上述内容,来自各大信托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的高层人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聚焦信托转型

主持人:信托公司过去以融资型债权业务为主要业务模式,未来将回归本源,就是转型升级到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受托服务为主的具有鲜明信托特色的新模式中去,在此背景下,目前信托业的转型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是方向不明还是决心已定?是渡河未济还是初见成效?

邢成:直白来讲,信托业处于盘整期,积极来看,信托业处于蓄势待发期,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方向已明,决心未定”。作为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我们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机构在转型中仍没有下定决心,还在犹豫、观望、徘徊。所以,信托业不能沉迷于20万亿的规模,同时更不能窃喜监管政策出台后券商和基金的一些通道业务回

流有可能带来的所谓市场机会。如果其他金融机构已踩急刹车,那么,信托公司踩刹车的时间还会很远吗?

另外,在转型方面值得提醒的是,创新业务需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很多信托公司希望借鉴海外信托模式,比如公益信托、慈善信托等,虽然从海外经验来看,此类模式可以赚钱,但信托公司还是需要评价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可以支撑,风控是否可以过关。

王锦凌:各家信托公司的资源禀赋不同,各家公司转型的侧重点也将不同,但转型都是困难的。不少信托公司在转型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由于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信托还需要依靠过去的传统业务收入,所以如何在传统业务上加大的转型力度是关键。

另外,在转型过程中,要结合信托公司自身的决策机制、风控文化,把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以及各家公司具备的特色资源和转型新理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成功转型的效果。

顾攀:信托转型目前有三大方向,也就从支撑信托的房地产、征信、通道三大业务入手,房地产业务需从项目转成基金形式,征信这块要从放贷款转型到PPP,通道业务要向ABS转型。换一个角度来看,从财富管理和客户的需求角度来说,信托公司要从卖单一项目到卖项目组合,而且卖基金;从卖单个产品到给客户做主动资产配置,还要从只做产品销售到给客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产品,包括高端客户咨询、财产传承、慈善信托,通过这些来帮客户解决融资、继承等各类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从融资型机构向财富管理型机构的转型。

周瑞明:其实信托业一直在转型。过去是你不转型投资人逼着你转,之后是你不转型市场逼着你转,事实上,过去的很多信托业务现在已不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在无形中转型。

刘小腊:目前,各大信托公司都在转型,各自方向不同,决心也不同。按照我们的判断来看,未来信托转型会有两大方向,一是基金化,二是平台化。基金化通俗来说就是主动资产管理,按照国外经验来看,这块业务的市场空间很大,而平台化与通道业务并不相同,其优势在于相较于通道业务具备更专业的技术、更高的门槛以及更多的业务类型,比如可打造证券投资平台,同业金融平台等。

多领域创新应对行业挑战

主持人:2017年信托业将面对哪些机遇与挑战?行业转型升级有哪些途径?目前各位最关注的领域、市场以及业务品种有哪些?

刘小腊:按照我们的战略,第一个重点还是在房地产投资领域。房地产仍是信托业的老本行,再加上我们华润集团下面拥有华润置地,这一领域相对有一些优势;另外,在银行理财方面,我们准备将原来的证券投资业务升级改造,不再是简单的提供阳光私募发行通道以及产品代销;第三,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很大,我们目前正在跟一些银行、券商联手,针对很多企业目前发不了债的现状,将企业应收账款开发成ABN产品;最后,未来将加大家族信托业务的拓展力度。

顾攀:从产品业务机会来说,我们首先确定的战略就是基金化,平安信托在基金化转型方面

做了很多规划,在这一领域有实际的规划、专业的团队以及明确的目标和KPI指标。

另外就是ABS产品,以前我们就只是做ABS通道,现在要加上自己的股东设计、产品设计以及股东管理能力,ABS是很好的机会。

第三就是全球资产配置,这两年我们的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对海外资产的配置都有强烈的兴趣,我们的团队从去年开始,短短一年多时间在这块业务上做了好几百亿,并在海外资产投资方面专门设立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为客户做海外资产配置。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王锦凌:我们主要是在三个业务方面践行行业转型,第一就是股权投资,华宝正在探索各种创新模式,例如前年年初华宝推出了百亿规模的上海临港产业基金,并引入了全国社保,这方面在行业比较领先;另外,我们也在探索资产证券化参与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依托集团的内部优势,推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一系列服务;第三,为了解决实体企业的投资需求,我们也推出了互联网+产业基金的业务模式。我相信,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肯定是信托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信托行业存在四大风险

主持人:那么2017年信托行业的风险主要将来自于哪些方面呢?

邢成:我认为当前信托业存在四个方面的风险,包括体制机制风险、战略决策风险、专业匹配风险以及背离主流业务的风险等。

所谓体制机制风险主要是指,目前信托行业中大型国企控股的信托公司占主导,在这种背景下,信托机构的高管任职期限不是很长,会出现一些急功近利、大干快上、剑走偏锋的情况。

所谓战略决策风险,是指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公司如何确定这个战略,可能关乎公司三五年以后是在前十名还是跌落到后十名。我们在行业中看到了某些企业出现了“过山车”的现象。

第三是专业匹配风险,是指公司在做前瞻业务的时候,能否具备与此匹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不相匹配,就会出现业务操作上的失误和风险。

最后就是风险背离主业的风险。2016年年报显示,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自有业务占全部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的多达14家,超过70%的也有4家,最高达75%,这是不是意味着整个行业还是背离本源呢?我觉得这个趋势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行业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主持人:在推动信托发展信托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家认为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大家期待哪些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可以解决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薄弱环节?

刘小腊:首先是外部的监管对我们约束较大。信托行业本质上来说就是资产管理,但是我们的监管体制不统一,一行三会没法就资管行业形成统一的规范。另外,各地对政策的拿捏尺度也不一样,这会造成实际业务中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体制,希望国有体制能够在混合所有制上有所突破。

顾攀: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行业一直说要转型,但转型首先需要有耐心,海外一些很有名的基金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一开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公司没有耐心,这是一个挑战;另外就是机制问题,海外几千亿、上万亿美元规模的机构都是合伙制,中国要想朝这方面去转型,机制问题一定要解决。

王锦凌:我们一直很关注养老产业,我们公司在推服务的同时,也在推养老型信托产业,但是相比较而言,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障的保险产品,还是最优的,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对我们同类的服务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