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洛克到洛可可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8-10-08 15:53: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从巴洛克风格到洛可可风格的转变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很难说从哪天起人们就进入了洛可可风,就像很难说从哪天起人们进入了巴洛克风一样。

在建筑上划分或许要容易些:例如从凡尔赛的狩猎小屋到太阳王的凡尔赛宫,再从太阳王的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的瓷器般的小特里亚农宫,建筑史就从巴洛克时代跨入了洛可可时代。绘画上华托和布歇的差异很容易分辨,如果再把弗拉戈纳尔拖进来就更清晰了。但是音乐和文学上则很难说,吕利显然是巴洛克风,但吕利天天挤兑的夏庞蒂埃其实也是巴洛克风,自称要融合这两位大师的大库普兰其实还是巴洛克风,拉莫、蒙东维尔这些人和他们之前的大师们并没什么风格上的区别。文学上的情况也是如此,很难说存在一个洛可可风的文学,就像很难说存在巴洛克风格的文学一样。

最好的解释巴洛克风和洛可可风区别的方法就是从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土壤——法国宫廷的趣味,以及决定着这种趣味的君主个人的性格和趣味上去解释。

虽然巴洛克艺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但说到底依然是一种宫廷艺术,没有教会和君主订货,指望靠布尔乔亚生活的艺术家下场一般都比较凄惨。老巴赫在莱比锡的神学院教音乐还负责教堂管风琴,但生活水平远不如在汉诺威选帝侯宫廷工作的亨德尔,而亨德尔在汉诺威宫廷还这山望着那山高,又抛弃了老主子跑到伦敦的女王宫廷里去了。

从绘画上说,巴洛克艺术直接源自反宗教改革运动,但巴洛克式的艺术能够传遍欧洲并掀起热潮,靠的还是各国宫廷对法国的崇拜和模仿。虽然在三十年战争里法国展现了自己的强大,但还没有成为被崇拜的对象。让法国在欧洲冉冉上升、成为各国君主和宫廷楷模的人就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可以算是近代以前第一个时尚楷模式的君主,他的统治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欧洲各国君主的羡慕和憧憬。对君主来说羡慕和憧憬付诸行动的体现就是模仿和照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易十四是巴洛克风格的真正代言人。

路易十四虽然追求辉煌壮丽,但其实内心深处和他爷爷亨利四世一样是个狡猾的贝亚恩人,嘴上不说但心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快。法国贵族在宗教战争和三亨利之战后已经变得非常桀骜不驯,在他们眼中国王比自己也强不了多少。所以在波旁王朝统治期间,贵族总是一拨又一拨地掀起阴谋,给大仲马留下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对付这些贵族路易十四的爹采取的是另一种手段,那就是杀!当然不是自己动手。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最独特的一个国王,他缺乏生气、容易感到空虚,需要朋友的陪伴,离开宠臣就活不下去。作为国王他对权力非常敏感同时又非常懒惰,只有“红公爵”黎塞留和他形成了持久的合作关系,其中一项就是替国王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累活,所以红衣主教手上沾满了法国贵族的血,在路易十三时代被攻陷和拆毁的法国贵族城堡就有上百处。

路易十三杀了众多的贵族,但路易十四继位之初巴黎依然爆发了投石党之乱,王室再次被迫出逃。长大亲政的路易十四认为光靠杀人可能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天才地发明了对付贵族的手段——那就是宫廷生活和宫廷文化。贵族起来搞阴谋造反说到底目的就是钱和权。既然知道了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路易十四就有很简单的办法来满足他们。国王开始跟他选择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和财富,通过宫廷把全法国的贵族,至少是有能力造反的贵族都聚集起来,对他们加以赏赐,或是任命他们出任官职,这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不用动刀动枪就实现目标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其实很贵,因为国王给宫廷生活定下了基调。以国王为楷模每个贵族都应该过与自己身份相当的生活。国王搞节庆、搞辉煌的晚宴和焰火晚会,国王修建宏伟的宫殿,难道身为法兰西第一血亲王子的孔岱亲王可以过的寒酸么?一直觉得自己才是法兰西第一血亲王子的苏瓦松伯爵难道要过的比孔岱还寒酸么?国王请你吃饭的时候吃得那么好,明天国王来你家做客,你总不能给国王吃鸡蛋灌饼。关键在于国王还不是一个人来,国王会带着他宫廷的大队人马一起来,为了保住面子难道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吃饱吃好么?

但问题在于国王背后有整个法国国库做家底,被迫跟着国王玩的这些贵族可没有,于是原本可能被他们用来招兵买马的钱现在都被花在房子、绘画、假发、衣服和仆人身上了。国王只要隔一段时间就赏赐他们一下,给予一个官职、一片领地或者一个主教管区一个修道院,就能把这个游戏无限期的玩下去。而每个贵族都不知道国王下一次什么时候发红包,于是只好天天聚集在宫廷里碰运气。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但没有时间造反,甚至连自己的领地和庄园都很少有机会注意到,更没什么机会回去。

路易十四时代著名沙龙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曾写信给人抱怨说,她第一次回到自己城堡时发现城堡窗子上的玻璃都被人偷走了,第二次回去时发现连装玻璃的窗框也都被偷完了。贵族们被国王从自己的领地庄园钓到巴黎再钓到凡尔赛,用尽浑身解数去讨好国王。一辈子追着国王吊在他们眼前的那串胡萝卜拼命奔跑,到闭眼的那一天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功成名就了还是彻底破产了。

路易十四就是这样用宫廷生活的小把戏解决了让波旁王朝两代国王觉得头疼的贵族问题。而路易十四的理想还不止于此。这种成功只是路易十四的第一步,而他真正的理想就是缔造一个君主统治一切、决定一切的法兰西绝对君主国,宏伟壮丽的凡尔赛宫则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舞台。

国王主宰凡尔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秘密进行的:国王和大臣们的秘密会议,当马萨林红衣主教死去的时候,他建议国王不要再任命“宠臣”,不要让任何人再有机会分享国王的权力。路易十四很愉快地接受了这条建议。从此他通过那些国王签署的法令、备忘录和书信来统治法国,体现在这些文件上的国王无所不能,如果他想要逮捕什么人,甚至不需要派出士兵或警察,只要让人拿着国王的命令,让收件人自己到巴士底狱去报道就可以了。这种国王签署的命令被叫做“秘札”,有时国王甚至会把这种“秘札”当作新年礼物送给大臣和宫廷贵族,以便他们自己去惩戒仇人或者管教逆子。

假如说国王的这种权势是种不见光的统治,那路易十四还有一种惟恐不能炫人耳目的统治方式,就是辉煌的宫廷节庆和节庆当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和芭蕾舞。

路易十四的是波旁王朝最喜欢芭蕾舞的国王,但他对舞蹈的执着并不仅仅是基于趣味和爱好,相反芭蕾舞是对绝对君主国体制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在这样的仪式上,国王打扮成太阳神站在舞台正中央,动作并不多、也很少移动自己的位置,他象征着秩序和权威的源头,不动的恒星!而法国的大贵族们则围绕着国王像行星围绕太阳那样公转。通过这种方法,路易十四炫耀着自己的力量和权势,而贵族一次又一次地跪倒在国王前。

为这样的仪式准备的音乐也注定是庄严肃穆的,很难想象在这样炫耀权势的场合使用轻松愉快或诙谐的曲调。比较一下音乐家Savall的两张专辑《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管弦乐》和《献给路易十四的音乐》,就会发现一直到路易十三时代法国宫廷音乐依然相当朴实、欢快和轻松,那些音乐是为一个朴素的宫廷服务的,就像凡尔赛此时还只是一座狩猎小屋。但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音乐就变得庄严而严肃了,路易十三的音乐里,你能想象红衣主教是怎么在这样的曲调里身披小丑彩衣,手拿响板为王后表演萨拉班德舞。而在路易十四时代的音乐里,国王和贵族们已经拉开了距离,路易十三的曲子里你可以大笑,但是路易十四时代的音乐允许你大笑的部分都是给莫里哀的喜剧用的。

喜剧几乎是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最欢乐的部分,从这就能看到路易十四的性格和内心,几乎是他爷爷亨利四世的翻版,他们都是轻松愉快、追求享乐但又兼具崇高理想和英雄性格的人。他身上快乐的贝亚恩人的一面并没有被窒息,相反当他退到帷幕后时,他和他那个喜欢吃大蒜就面包的祖父一模一样,喜欢哈哈大笑、喜欢被女人爱,因此管不住下半身。伏尔泰说路易十四在打猎、跳舞、听音乐、赌博、看戏的间歇统治国家,这其实有点冤枉了路易十四,因为国王不管干什么都是在统治。

路易十四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变成了一出无休无止的戏剧,而且还长得吓人,他目睹了自己妻子、儿子、甚至孙子的死。到晚年的时候他被国家的凋敝和不断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弄的完全陷入绝望。进而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产生了巨大的悔恨,他这时很可能后悔自己当年把宫廷教堂放在凡尔赛宫一角,因为晚年的国王几乎每天都在祈祷。而这方面夏庞蒂埃的《午夜弥撒》是一部非常适合用来感受太阳王将要赤日西沉之时心情的作品。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部作品是写给路易十四的,但风格却非常符合一个孤独悔恨的国王。

就是在路易十四打造的这个绝对君主国尘埃落定时,路易十四的重孙子路易十五登上法国王位。路易十四在各方面都像他爷爷亨利四世,而路易十五只在寻欢作乐方面像他们的这些祖先。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身上,那种发自内心的英雄气概和崇高梦想在他身上几乎荡然无存。路易十四是千方百计的引诱和迫使法国贵族来到国王的寝宫参加起床式和就寝式,路易十五并不敢破坏这套制度,他只好在按照礼仪举行完就寝式后再穿着睡衣溜出寝宫,去找他的情人们过国王的夜生活。

所以路易十五时代的音乐在风格上其实更像是路易十三时代的作品。音乐本身更灵动更轻盈,庄严的东西成了装饰,在这里又要提到音乐家Savall,事实上如果对宫廷音乐感兴趣几乎就没法绕过这个西班牙人。Savall有两张路易十五相关的专辑,一张是拉莫的《路易十五组曲》,里面很多曲子都直接出现在那部玛丽·安托瓦奈特的电影里,另一张则是泰勒曼、科莱里和拉莫的作品集。这些作品将路易十五的轻浮本性展露无疑。

而在绘画上也一样,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的转换最大原因其实就在这里。路易十五不像路易十四,路易十四虽然私生活混乱但内心深处期待着一个更崇高的自己!而路易十五则是被迫在公开场合扮演一个崇高的庄严的国王,但内心深处只想吃喝玩乐。

所以法国绘画才会发生从安东尼·华托到布歇的风格转换,布歇的批评者深刻地概括了这种转换,说布歇那些优雅的半裸和全裸的牧神除了用来迎合国王的生理欲望,就是为了引诱国王的生理欲望。但布歇其实还不算最露骨的,因为路易十五时代还有更伟大的弗拉戈纳尔。这种带有毫不掩饰的欲望的绘画,和真诚得非常打动人的抒情段落以及明艳活跃的欢快段落,但庄严的部分却显得虚张声势的音乐,就构成了洛可可风。而这种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的转变的关键就是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四性格和趣味的差异。

而在路易十五之后登上王位的路易十六则是一个更加缺乏个性的国王。如果说路易十五除了不想当英雄或者神灵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一个典型的波旁王朝的国王的话。那么路易十六不但不打算当英雄或者神灵,他连声色之娱也不感兴趣。

但好在路易十六有一位来自维也纳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奈特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哈布斯堡人,她对路易十五时代的风尚非常感兴趣,所以路易十六的宫廷延续了路易十五时代的轻松愉快的风格——所以洛可可风在法国被保持住了。

君王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之间的这种关系还不仅仅体现在法国宫廷,如前所述法国宫廷是同时代欧洲各国宫廷的楷模。而各国究竟是走了洛可可风的路线还是巴洛克风的路线,其实也跟各国君主的个人风格直接相关,不能单纯的从时代上去解释。

比如说维也纳的“太阳王”利奥波德一世皇帝,在各方面都模仿路易十四,甚至包括跳芭蕾舞和修凡尔赛宫。但利奥波德皇帝确实没有路易十四那样的财力,所以他在维也纳郊外修建的狩猎行宫真的就是停留在猎庄的水平上,而美泉宫的主体建筑要等到玛丽亚·特蕾莎女王时代才能完成。

而德意志的另一个强大诸侯,巴伐利亚的马克斯·艾曼努尔在这方面甘居利奥波德皇帝之后,这位巴伐利亚选帝侯的宫廷音乐完全是路易十四风格。他活到1726年,基本上和利奥波德一世皇帝与路易十四是同一代人,所以他宫廷的这种巴洛克风格是可以理解的。但萨克森的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活到1733年,其实和马克斯·艾曼努尔也算是一代人,可他的宫廷音乐就完全是洛可可风格了。这当然可以从时间上解释,毕竟奥古斯特比路易十四小了三十多岁。

但1712年才出生,在上述的所有人都去世后的1740年才登上王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却是一个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国王。他的宫廷里有C.P.E巴赫这样的大音乐家,而且老巴赫还献给他一部《音乐的奉献》,腓特烈二世不但喜欢音乐,而且他自己还会作曲,这样的国王的宫廷音乐完全是巴洛克风,就没法用时间来解释了。更合理的解释是腓特烈二世的个性:腓特烈大帝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国王对他来说是一门可怕危险的生意,而不是一个享乐的机会。

相比腓特烈二世,奥古斯特二世虽然在时间上更接近路易十四,他个人也是路易十四铁杆粉,但他的音乐就更像路易十五的风格,1720、1730年代的德累斯顿的宫廷音乐比路易十四晚了十几年,音乐完全已经是洛可可风了。因为奥古斯特二世和路易十五更像,都是一个没什么宏伟理想,追求轻松愉快和享受的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