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私募FOF(Fund of Fund,基金中的基金)渐热。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科学有效地配置FOF?朝阳永续首席经济学家、向日葵投资总经理刘海影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认为,目前业内在FOF上的实践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没有从拼盘式基金转向真正的动态资产配置,二是对基金的筛选缺乏体系性的科学方法。私募FOF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FOF较好解决投资者“选择困难症”
在刘海影看来,FOF是在打破刚性兑付、实施净值化管理的背景下逐渐火热起来的。
刘海影表示,以前不管是高净值客户还是机构投资者,首选是买一些固收、有刚性兑付保证的产品。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投资者不得不接受净值化的产品。但选择净值化产品,对很多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其实挑战很大。
“在股市3000家上市公司里选择30个投资标的已经难度不少,是百里挑一;在7万多个基金产品里选7个产品,是万里挑一,筛选和选择都是非常困难的。”刘海影表示,无论是机构客户,还是高净值客户,实际上都在做FOF,要么自己同时持有多只基金,要么委托别人帮其持有多只基金。
从这个角度看,FOF热潮的到来是必然的。“我觉得FOF肯定是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事物。”刘海影称。
刘海影告诉记者,对投资者而言,相较于区分有价值型投资特征的私募基金和有做量化对冲风险特征的私募基金的差异,投资者更在意的是投入和预期回报。FOF可以把不同的回报和风险来源,打包配置组建成一个合理的终端解决方案,来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回报。
业内实践存在两大缺陷
刘海影表示,FOF就是做动态资产配置,即对权益、债券、对冲、量化等各类资产的择时。但目前私募界实践FOF的一大缺陷是大部分为拼盘式基金。
“把明星基金搁一起有其合理性,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者的认知和筛选成本,这种FOF虽然好卖,但是会有隐患,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去年表现好的基金组合到一起,今年不一定会表现得好,因为市场环境在变化。”刘海影说,业内要做的第一个转变,是从拼盘式基金转向真正的动态资产配置,这才是FOF的追求路线。
另一大缺陷是对基金的筛选缺乏体系性,缺乏科学方法。刘海影告诉记者,FOF的第二层含义是寻找到各个策略里拥有最优秀技术的选手,组合到一起。FOF产品的管理人,有职责去寻找在技术方面有突破的优秀选手,而这些往往出现在中小型私募里。
解决前述两个缺陷的方法,即是回答“如何科学有效地配置FOF”的答案。刘海影分享了其FOF管理的经验——自上而下的动态资产配置,自下而上的基金筛选和评估。
如何动态地资产配置?“我们首先会看宏观,再看各种大类资产,然后看在大类资产的环境下各个私募策略有什么样的利弊环境。”刘海影介绍,他和他的团队建立了一套量化分析筛选体系。超过8000只基金经过量化筛选之后,只剩下大概200只,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挑选出最优秀的产品。
“我们团队每年尽职调查超过500次,通过对话,我们才能感知和评估,才能把市场上最好的或者每个策略里最好的‘拎’出来,放进我们的组合。”刘海影说。
刘海影还表示,要从资产、策略和模型三方面分散风险,利用各个资产、各个策略之间的非相关性来建立组合,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在不同的风险场景里获得比较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