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药厂: “自主研发+海外引进”双轮驱动医药创新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11-29 06:32: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出席嘉宾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创办者及总裁、

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创办者及董事长、普乐药业有限公司创办者及董事长 李小羿博士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兼中国生命药物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 柳烈奎博士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兼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戴向荣博士

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黄思伽博士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终端事业部销售总监 刘勇平先生

普乐药业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文鼎棠先生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

行政总裁李小羿博士致辞

尊敬的投资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作为港股公司第一次与内地投资者面对面的接触,让各位投资者能对我们公司有全方位的了解。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2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0年转到主板。我们一直扎根在内地,主要业务也是在内地。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建立了稳固的药品发展、临床发展、制造以及销售市场推广的业务模式。我们致力于不同范畴,包括心血管及传染疾病、皮肤医学、肿瘤学、妇儿科、眼科等多个不同领域。在今天之前,我们更多地面对的是香港的投资者,很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让内地的投资者对李氏大药厂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各位的支持。

李氏大药厂作为一家港股公司,现在面临的是非常好的契机,无论是在安徽还是在广州南沙区,我们都占据了天然的地理优势,国家对于港股公司有非常好的政策支持。近几年,相信各位能看到公司有很好的战略布局,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有各位投资者的支持,我们可以走向更高速的发展。

在这里很感谢能够借助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和内地投资者近距离地接触和沟通,展示李氏大药厂、肿瘤公司、普乐药业的产品线及未来规划,也感谢各位投资者莅临本次路演。谢谢大家!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

行政总裁李小羿博士致结束词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们李氏大药厂、肿瘤公司以及普乐药业,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在座的投资者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得我们在今后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思路上更加清晰。通过今天的介绍,各位可以看到李氏大药厂这几年来的发展轨迹和股价表现,从2008年我们增长很快,随之我们股价也增长得很好,到2015年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之后的三年时间我们增长持平,2018年已经开始了提速。未来的几年时间我们会有很多产品陆陆续续推向市场,加上终端团队的改造完成,这两者结合起来,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我们公司可以再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来。接下来的这一年半时间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座各位看到我们有58个在研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让这些价值反映出来。

今天的路演非常顺利,希望在今后我们的工作中,在座各位机构投资者都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今后,我们将加强与各家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希望能经常听到大家的声音、了解市场的机会与需求,共同努力,让李氏大药厂的未来变得越来越好!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谢谢你们!

问:可否详细介绍一下公司创始的团队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的核心思路?

李小羿:首先我本人是在美国读的药理博士和博士后,后来自己独立出来创业,现在有很多人在大型药厂磨练多年后选择自主创业,但在那个年代,我属于创业比较早的。当然也是因为走出来得早,所以我们能够在早期引进国外产品。很多药厂在创业初期选择做仿制药,但李氏大药厂没有选择这条道路,我们选择的是做授权代理。加之我本人的兴趣使然,长久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网络,能够储备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特点。同样在组建团队方面,我们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像在座的各位从事研发的博士,以及在销售方面有多年经验的同事,这都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问:李氏大药厂本身的产品例如儿科类是非常有市场的,但是在肿瘤方面,大家知道在国内PD-1、PD-L1竞争激烈,对于这个产品的市场定位怎么看?对于溶瘤病毒产品的研究如何进行?

李小羿:对于PD-L1项目我认为关键在于临床如何开发。在美国没有针对淋巴瘤的研究,而在国内前五家企业都有针对淋巴瘤开展的研究。我们选择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的是实体瘤,虽然我们是后期被批准的,但是针对子宫颈癌的临床研究我们是第一家。我们选择的方向也与我国国情有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子宫颈癌呈高发病率。再说对于骨肉瘤,一、二线常规治疗骨肉瘤的手段是先手术化疗,再给予PD-L1,这是因为骨肉瘤50%的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针对该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我们也是第一家在做。我们始终认为临床开发的策略非常重要,选择什么肿瘤,怎样着手去做,这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有差异化的地方。

对于溶瘤病毒,现在全球有1600多个溶瘤项目在开展,这正是因为有了联合治疗才能蓬勃发展。我们将PD-L1及溶瘤病毒两个产品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迅速开展临床研究,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临床效果,这就是我们在肿瘤药物开发方面的策略。

问:公司产品有一大部分是针对罕见病,想了解一下公司如何看待治疗罕见病的市场需求问题?

李小羿:对于罕见病,其实国内人群基数很大,但是由于药品价格高,病人不能负担,所以造成现有的矛盾。例如高血氨症,每四千、五千个新生儿就会有一例,按照国内年均1600万的新生儿,市场前景非常大。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药品国产化,将价格降到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水平,如果再可以得到医保的支持,那么产量将非常可观。

问:在罕见病治疗的推广上有什么特别策略?

李小羿:我们已经将国内的100多家临床研究中心都覆盖了,例如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一氧化碳研究,针对的是新生儿的重症监护,可以说能够有条件进行重症监护的医院我们都覆盖了。相对来讲,这种推广比做普通病症要简单得多。

柳烈奎:刚才李博士关于我们公司的思路介绍得很清楚。我另外补充一下,我们公司现在在生产方面也扩大了能力,在广州南沙建立了生产工厂,如果有一些罕见病的药专利期过去了,我们公司是可以去做仿制药的。自己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给病人的价格也会降下来,整个销售量增大,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问: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溶瘤病毒,现在全球溶瘤病毒研究非常火热,但是第一个上市溶瘤病毒在美国销售额较小,可否分析一下原因?第二个问题是介绍一下贵公司现有临床医学的团队组建的情况。

李小羿:对于第一个上市的溶瘤病毒T-Vec,在被批准的时候,针对的是黑色素瘤,二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有26%、27%的客观缓解率(ORR),但是它生不逢时,当时正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热的时候,包括百时美施贵宝(BMS)/默克的PD-1在黑色素瘤的ORR都不超过35%,加上T-Vec溶瘤病毒需要瘤内注射且生产也很复杂,所以在价格方面没有什么优势。这几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第一个上市的溶瘤病毒销售额比较小。我们可以看到安进公司后来在它们的T-Vec上面开展了与PD-1联用的不同的临床试验,特别是在黑色素瘤方面,两者联用最新的数据可以达到90%以上的ORR。这也是我们肿瘤公司的优势,我们同时拥有自己的PD-L1和溶瘤病毒,很快我们会开展在不同瘤种的联合临床上。

戴向荣:我介绍一下公司临床医学团队情况。李氏的临床医学团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临床运营的团队,大概有65个同事,分布在合肥、广州、北京和上海,分为三个组,一组肿瘤,一组心血管,一组眼科。第二部分是医学与数据管理团队,大约有20人,其中15人有医学背景或医生经历的同事负责临床方案设计,还有5个同事做数据管理的统计,所以整个团队大约是85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有一个团队是负责临床质量控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模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查程序,每个项目在关键的阶段,特别是在入组的关键阶段,去每家中心核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控制,把最终的临床质量控制好,能够在最后上市的时候,顺利通过核查。整个李氏的临床医学团队加在一起相当于国内一家中型临床研究合同组织公司。

刚才在介绍肿瘤的时候我也讲到我们公司研发上很重要的特点之一,从第一个产品低分子肝素开始,这么多年每个上市的产品,临床试验都是我们自己团队做的。我们很熟悉和了解我国的临床试验的资源,我们知道对于临床试验过程如何控制,我们很了解它的流程,从伦理、立项到临床,对于整个临床入组如何提高入组速度,怎样控制质量,这些都是我们研发当中的优势。

在未来几年,从整个公司规划层面及研发规划团队来讲,我们整个临床和医学团队扩增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可以看到我们在研的肿瘤项目、眼科项目,都是很大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开展起来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员在背后支持,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把现有的临床和医学团队再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在肿瘤方面。

问:李氏大药厂在研产品在内部有没有什么优先次序?另外像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的估值是多少?您怎么看待每年的研发投入?产品研发完以后渠道如何布局?

李小羿:对于肿瘤公司目前估值在三亿美元左右。我们的肿瘤公司目前是以临床开发为主,最终的目标是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希望可以打造成国内一家专做实体瘤方面的肿瘤公司。对于研发次序,由于临床研究会有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对一些已经临近上市的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当然企业内部也会去考量平衡高端仿制与创新的优势,选择加快高端仿制的速度是因为我们要去分担风险。例如我们刚才展示的芬太尼,芬太尼项目准入非常难,这是属于高度管制的药品,大家都知道需求在哪里。肿瘤病人的爆发型疼痛非常痛苦,但是起效越快的药物滥用的程度就会越高,很容易过量造成死亡。现在监管对于如何控制已经有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放心开发这个药物。我们目前研究的是能不能够把药给到肺里产生作用,我们已经有类似成功的药物。像这类项目我们就会加快速度全力以赴。如果李氏大药厂不做这些分拆,不引进一些资金,我们投入比例会越来越高。

戴向荣:我补充一下。我们公司现有50多个项目,分开给各个产品线,例如心血管的产品已经在我国台湾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肿瘤的产品项目成立了肿瘤公司,我们也会把一些跟眼科有关的项目成立眼科子公司。当有不同人对不同项目有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融资。我们的另外一个方向是当开发这些产品到某一个阶段之后,尤其可以全球发展的产品,可以授权给一些跨国企业,他们拿到授权后会在示范国家去继续开发这个药物,到三期临床一直到上市。我们可以从中拿到授权金,这都是策略,在不同阶段拿到不同的回报。

问:公司上市地点会选在哪里?李氏大药厂既有研发又有销售,对于公司的定位是怎样的?第三是关于销售,好的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没有好的销售产品就会不了了之,贵公司产品也比较多,很多是引进的产品,请问营销是如何考虑的?

李小羿:对于上市地点,由于我们母公司在中国香港,我比较偏向于在中国香港上市,港股中有生物医药板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公司定位方面,我希望做到的是上市公司本身也会不断发展销售,例如在心血管领域,我们有整个产品线,从抗血小板药物到低分子肝素都很全面,另外妇儿方面也是上市公司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希望今后李氏大药厂可以通过以前的经验,不断在某个领域孵化出企业。至于销售方面,您说得很对,销售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在过去一年,一直在加大力度建立终端团队。我们目前的销售额大概代理产品占80%,我们希望这个比例在未来的两三年能够发展到自营产品与代理产品均占50%。

刘勇平:销售和李氏的研发一样,研发跟着热点做,销售也会跟着政策进行调整。李氏非常重视终端队伍的发展,之前李氏以代理为主,自营为辅,对于这个经营模式的改变有以下方面:首先是人员团队,在李博士的要求下,按照内地大药厂高标准来组建,通过一年的时间形成相对比较规范完整的管理团队。结合李氏的研发,我们做了产品线的分拆,也配合李氏产品线的改革,对于不同产品线去做深做专。其次,在做了产品线拆分之后,我们对销售模式进行了调整,会转到自营模式。随着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招标结果,包括产品竞争格局的变化,我们不排除会做招商或者全国合作的模式,但大部分产品还会以李氏自营为主。我们会坚持走推广的道路,这也是适应国家医改的需求,从人员产品组合包括销售模式,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这些改变效果以后会比较明显,例如今年我们终端做了改革之后,整体增长已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文字整理 倪丹

主办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www.cnstock.com)

特别支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老百姓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