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粮中转第一大港”锦州港日前邀请我国粮食界的专家学者、粮食物流链所涉产供销企业、农业产业化合作方地方政府以及铁路、海运等行业代表召开研讨会,探索构建产业化新模式。
会上构想的“农业产业化联盟”在有效规避当前农业产业所存弊端的同时,尝试构建一个粮食全产业链上各方合作共赢平台,将是市场化条件下,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全新探索。
内贸粮中转第一港
锦州港始建于1986年,于1990年10月份正式通航,是我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港口坐落于渤海锦州湾北岸,地处关内外交通要冲——辽西走廊上咽,地理位置优越。是距辽宁省西部,吉林、黑龙江两省中西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北部乃至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便捷的进出海口,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港口,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辽宁省构建的“辽蒙欧”、“辽满欧”等三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锦州港建港之初到港的第一条船运载的是粮食,接卸的第一个货种也是粮食。作为我国“北粮南运”的重要港口,锦州港投入运营28年来,始终围绕粮食精耕细作,厚植深耕,积极构建各类产业链,实现资源整合。布局京哈线铁路西部远程粮食产区,建立产区库点,扩大对玉米产业前端的开发范围。在黑龙江、吉林东部等粮食主产区拓展渠道,为客户提供集港口、代理、金融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在南方设立办事处,抓住产区“最初一公里”和销区“最后一公里”,以港口为枢纽,整合产、销、中间贸易及物流运力资源,涵盖金融、海运、仓储、监管、汽运等物流环节,打造了一条锦州港粮食产业特色发展的黄金轴线。
《证券日报》记者从锦州港了解到,公司拥有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资质和辽宁省检验检疫局“出口粮仓储企业”资质,连续18年蝉联“中国内贸粮中转第一大港”,目前已开通7条通往珠江、长江、闽江“三江流域”的水路通道。2017年公司完成粮食吞吐量2035万吨,今年将突破2300万吨。届时,经由锦州港中转的粮食累计将达到1.7亿吨。
探索农业产业化新模式
粮食一直都是锦州港的一个重要主力货种,公司围绕粮食产业不断深入布局,在物流体系建设、港口基础与信息化建设、流程监管、搭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各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满足客户的物流需要,降低客户成本。但在生产经营中,锦州港发现,港口的粮食发展仍受到缺少计划性、信息不对称、堆场不足、作业损耗大等问题的困扰。
“产业链前端的农民增产不增收,产业链末端的企业又原料价格高企,单打独斗没有赢家,行业更需要合作共赢。”锦州港的一位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最好的政策机遇期,在最好的政策背景下,农业产业所涉环节却条块分割、以邻为壑,存在着环节过长、损耗过大、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计划性不强、资源不协同、交易不交叉等诸多软肋。”
2018年,锦州港会同上海物通农业启动了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项目,相继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12家产区单位签订《农业种植合作协议》,总种植面积92.7万亩,初步形成了覆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农业产供销服务生态体系,经过一年的实践,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业界提供了可供复制的好范本。
《证券日报》记者从锦州港了解到,公司日前还与中粮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物通农业正式达成了合作意向,三方将利用各自在粮食产业链条中的环节优势共同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从粮食种植—收储—中转—销售的闭环运营。
由一家港口来牵头组织农业领域的专业性大型会议,锦州港算得上首开先河。对此,公司前述高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此次牵头进行研讨,就是要研究如何兴利除弊,解决行业痛点,找寻促使我国农业产业由零散到统一,从无序到有序,从少计划性到优化的良方。”
“在诉求不冲突、设施不匮乏、存在问题不交叉、不与各方争利的前提下,粮食物流链上的各方完全可以通过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协作机制,实现粮食产业的行业规范、环节优化、成本降低,打造一个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系统。”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辉认为,“农业产业化联盟”构想的提出,可以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