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起,*ST雏鹰(002477.SZ)在A股停止了它的“飞翔”,进入退市整理期。三十个交易日后,等待它的是深交所对该股票予以摘牌的宣判。
这只“中国养猪第一股”从中弘股份手中接棒,成为了A股市场上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此前不久的8月18日晚间,*ST华信(002018.SZ)也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19日起正式停牌,深交所将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2018年11月8日,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以及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该公司成为首家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从而开启面值退市序幕。
进入2019年8月后,已有两只个股陆续触及“面值退市”红线,一家板上钉钉,一家坐等判决,“1元股”相继作别A股市场。
“今年面值退市加快是一种好现象,背后深层原因是中国证券市场依法治理和规范化程度提高,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的股票遭到投资人无情抛弃,业绩大幅下跌个股的退市风险加大。”金融研究和投资专家、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副主任王华民博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同时,面值退市的提速,给A股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也带来理念的改变。据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77.78%的私募认为随着市场逐步成熟,部分投资逻辑正在发生转变,不研究基本面一味炒作低价股将会面临巨大的踩雷风险,在退市常态化和严监管之下,低价为王的逻辑将会慢慢地不复存在,投资要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才能避免承受退市的风险。
“中国养猪第一股”谢幕
8月19日晚间,*ST雏鹰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称,当天,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并自2019年8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期限为三十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开资料表明,雏鹰农牧2010年9月15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债务危机爆发前,它还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不过,2018年6月14日,雏鹰农牧合作的80%以上金融机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成为雏鹰农牧债务危机爆发的开始。11月,公司超短期债券“18雏鹰农牧SCP001”违约,雏鹰农牧发布公告称,要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延期利息,成为A股“钱债肉偿”奇闻。截至2018年末,*ST雏鹰逾期债务已达31.49亿元。
根据*ST雏鹰7月9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的逾期债务在不断增加,新增逾期债务近3亿元。7月29日,*ST雏鹰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公司现金流紧张,公司贷款、货款等未能按期偿还支付。最终,*ST雏鹰难逃退市厄运,股价定格于0.69元。
同样,与*ST雏鹰互为难兄难弟的*ST华信,也有着严重的财务危机。
曾是A股市场资本追捧对象的*ST华信,2015年6月12日的收盘最高价甚至达到了44.08元,如今却到了“面值退市”的生死关头。
对此,王华民告诉记者,“面值退市公司相比于其他退市公司主要是业绩大幅下降问题,绩差股将回归正常价值,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非正常炒作。”
北京高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继豪表示,面值退市常态化对股市是利好,这是市场化手段倒逼的真实反应。
为了解进一步信息,记者分别致电两家公司,*ST雏鹰电话无人接听,*ST华信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所有信息已在公告披露,随后回绝了采访。
陈继豪表示,现在的退市制度与以前大不一样,更加市场化,尤其是随着科创板试行注册制的推进,未来主板也会像科创板一样,退市就会常态化。投资不是赌博,还要从公司的基本面去研究了解。“其实,很多上市公司业绩爆雷是有先兆的,可以避免踩雷的发生。但中小投资者有着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对财务数据缺乏专业的理解,投资中过于追求题材概念的投机炒作,这样很容易误入陷阱。”陈继豪分析称,“所以,对于一些靠题材概念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还是谨慎点好,尤其是有过负面报道的公司更值得警惕。投资还是要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才能避免承受退市的风险。”
对此,宁波知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正华对记者表示,随着注册制、市场化、对外开放的进行,未来A股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各种劣质公司退市会成为常态。
面值退市“雷股”
公开数据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雏鹰股东户数达到18.42万户;*ST华信股东户数接近8.11万户。作为首只面值退市股,截至退市摘牌,中弘退的股东户数更是高达27.45万户。
可见,参与其中的数十万散户投资者已不幸踩雷,成为了受到直接冲击的一类投资群体。
据统计,截至8月22日收盘,A股市场上已有67只个股股价低于2元,其中已经跌破1元的包括*ST大控 (600747.SH)0.95元、*ST华业(600240.SH)0.97 元 ,*ST 印 纪(002143.SZ)0.95元。
上述三支退市“潜力股”中,截至今年一季末,*ST华业仍有7.24万户股东,*ST印纪也有3.65万户股东。另据*ST大控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止上半年,公司股东数虽减少了1390户,但仍有6.29万户。
作为今年第一家被戴帽的影视传媒公司,*ST印纪目前的业务已经接近停滞,多笔融资券出现违约,就连年审会计师都表示无法确认经营成果。在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78609.55万元后,今年一季度,*ST印纪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2871.00万元,最终,公司于8月15日首次跌破面值。
此外,*ST华业股价曾一度连续14个交易日低于面值,最终在第15个交易日股价回到1元大关,暂时解除面值退市危机,但近两个月内,其股价一直处在1元上下反复波动,并多次触发终止上市预警。
8月8日晚间,*ST华业称股票已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面值,发布了可能将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性公告。8月13日股价短暂反弹回到1元,8月22日股价又跌回0.97元。
鉴于潜在的面值退市风险,却依然有如此多股民愿意炒作“*ST”这类低价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股民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许多投资人存在着‘麻雀变凤凰’的幻想。”王华民指出,“同时,过去退市股票数量少,退市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易退市也是原因之一。”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则表示,以往A股市场中一直都有炒垃圾股的传统,甚至有机构做过统计,买股价最低的50只股票,收益要远远跑赢大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在押注保壳和重组,毕竟壳资源稀缺。
柳正华称,“买低价股的逻辑,实际上是过去A股退市制度不完善,壳价值大、搏重组的一种投机行为。目前这个逻辑的大前提正在发生变化,个人觉得未来单纯靠买低价股,不研究基本面踩雷的风险巨大。”
上海务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负责人方锐则认为,“低价为王”的逻辑将会慢慢地不复存在,“乌鸦变凤凰”的前提是企业基本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如果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那么“乌鸦”永远也变不了“凤凰”。
退市改革思考
进入2019年后,上市公司退市形式更加多样,“违法退市”、“面值退市”、“主动退市”、“重组退市”等情况层出不穷。公开资料显示,如果算上*ST华信,今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将增加至10家,创近年新高。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5月11日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时提出,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多家公司被暂停上市已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从今年动向来看,监管层很可能在有意推动业绩较差退市,这些个股退市后会让绩优股受到投资者认可并中长期持有,反之对绩差股买入或持有兴趣减少,有利于中国股市投资更加成熟。”王华民解释。
刘有华认为,这些年来,监管一直在完善退市制度,面值退市制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市场的退市标准。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能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劣质企业流向高效率的优质企业,让市场保持新的生机和活力。“退市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把控证券市场的总体质量,面值退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退市标准出台。”刘有华称。“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推行,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正在向‘宽进宽出’的方向改革,‘宽进宽出’的改革固然可以去伪存精,使证券市场沉淀下优质的上市公司,但在此驱逐劣币过程中,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严峻。”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据我所知,目前正在修订中的证券法,正在从注册制、退市制度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三方面寻求突破,而这三方面也是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
王华民强调,股票退市是一个完整生态,需要市场各方统一认识、共同努力。通过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引导市场估值回归,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研究探索创新退市方式。“退市不是一个动作,而是连贯的过程。退市后涉及如何补偿股东等问题,相关法律程序亟待完善,因此探索创新退市方式首先要把程序设计好,考虑周全。退市应坚决从严,但违法违规的司法救济也应跟上。可以考虑从行政罚款或和解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赔偿基金,用于解决中小投资者诉讼胜利后相关责任人无能力赔偿等问题。”王华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