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重庆信托:高风险运作业绩跃至行业第三

来源:时代周报 2015-03-04 07:03: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家名不经转的信托企业,是如何成为后起之秀?高占比的房地产投资、多牌照的金控布局背后,重庆信托蕴藏着什么野心?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刘大伟 发自北京

春节前夕,49家信托公司交出了2014年业绩快报,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重庆信托分别居于行业前三强,其中重庆信托从2013年底的排名第8位提升至去年底的第3位。在行业下行背景下,其业绩增长也引发市场关注。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外乎信托业务的增长和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经过记者梳理发现,重庆信托热衷于金融资产以及地产信托投资,其在2013年底,地产信托项目规模占比为22.78%,远高于行业10.03%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信托以自有资金控股三家金融机构,分别持有重庆三峡银行(以下简称“三峡银行”)34.79%的股权,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合肥农商行”)24.99%的股权,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民基金”)49%的股权,重庆信托同时还持股西南证券等。

对于投资其他金融机构股权的策略,重庆信托在同行业中十分罕见。事实上,重庆信托的金控集团布局已有显现,除了入股两家城商行外,去年重庆信托二大股东也引入了险资。这家名不经转的信托企业,是如何成为后起之秀?高占比的房地产投资、多牌照的金控布局背后,重庆信托蕴藏着什么野心?

地产项目占比高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重庆信托分别居于行业前三强,他们交出的净利润成绩单分别为30.17亿元、24.33亿元、24.02亿元。重庆信托净利排名从2013年的第8位跃居目前的第3位,净利增长幅度达8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从业绩快报中,无法看到重庆信托各项分类业务的规模情况,而从其2013年年报来看,从其信托资产的运用和分布来看,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贷款与应收贷款的占比为39.22%,规模达495亿元;其可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占比30.17%,规模为381亿元;实业投资占比为27.38%,规模为345.8亿元。此外,房地产占比也居于第4位,占比为22.78%,规模为287.8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重庆信托在2013年自有资金和信托项目投资房地产的比例较此前一年都有所提升,其中自有资金投资比例从8.34%提高至13.86%,而信托项目投资比例从13.27%提升至22.78%,2013年其新增房地产信托规模超200亿元。

尽管房地产信托在各家信托公司业务占比不一,但从2013年底,整个信托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地产信托占比已下滑至10.03%,相对来说,重庆信托地产信托项目的占比并不低。

而且2013年,国五条等调控政策发布,同时地产信托也迎来了兑付高峰年,集合地产信托项目也一度回暖。多家信托公司从2012年底便开始控制房地产信托等业务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缩减二、三线城市的业务。而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一步显现,一些地产商也出现资金流断裂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重庆信托向*ST珠江贷款项目闹出的兑付风波,2014年4月9日,*ST珠江发布关于股权融资借款到期的公告,到2013年3月29日,公司应归还重庆信托2.1亿元借款期限已到,但无力偿还,直到去年8月,*ST珠江的实际控制人—北京市新兴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向*ST珠江提供2.3亿借款,才让此事得以平息。

2013年、2014年成立地产信托项目陆续到期,2015年地产信托再度迎来兑付高峰,尽管重庆信托目前的地产信托项目并未出现违约案例,但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其现存项目仍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

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对此也指出,目前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房地产公司必须偿还2410亿元信托资金,房地产信托将要迎来新的兑付高峰势必造成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从整个行业来看,地产项目违约案例自然难以避免。

下游布局金控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重庆信托去年业绩增长除了信托业务的贡献以外,其自有资金的投资应该带来了可观收益。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对此甚至直言,重庆信托信托业务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不过其自有资金运用上倒有不同之处,因为他同时拿到了银行、基金等牌照。

事实上,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其他金融机构并不在少数,比如,国民信托是汇丰人寿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再如吉林信托持有中融人寿16%股权等。因为信托自有资金无外乎投资金融股权、发放信托贷款、债券等。

但重庆信托公司却是第一家拿到银行牌照的信托公司,早在2008年2月,原万州商业银行欲重组成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信托正是此次重组的牵头人,当时认购7亿股,持股34.79%,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此时也是银信合作提速之时。

需要指出的是,三峡银行近几年常以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客,其中不乏一些银信理财产品,如其2008年推出的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系列,收益大多在7%左右,募集到的资金将通过三峡银行大股东、该产品受托人重庆国际信托,以信托股权的投资方式与政府的平台公司设立专门的项目公司,用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

2012年三峡银行年报披露的理财资金交易结构显示,股权收益权类34.03%、信托受益权类以及信贷资产类22.43%,委托贷款类占10%,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类仅为5.23%,其理财资金成非标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比例超过六成而备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重庆信托拿下第一块银行牌照6年,重庆信托在2013年斥资15亿元成功收购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合肥农商行” )24.99%的股份,并再度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其实重庆信托入股三峡银行时,正值银信合作的高峰期,这样一来无外乎会促进其业务发展,而2013年,银行代销信托、银信产品发行全面收紧,此时收购第二块牌照,可能也是为了增加在银行渠道上的话语权。

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指出,也不排除财务投资的可能,特别是农商行近几年上市预期提升,但更像是其布局金控手段之一,因为这样可以向其他地区拓展业务,因为毕竟重庆信托多年业务主要集中在本地。

事实上,早在2005年,重庆信托便与重庆路桥等共四家公司设立益民基金,当时其持股比例为30%,是第一大股东,而后重庆信托已持有益民基金股权比例增加至49%。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信托还是重庆路桥的第一大股东,此外,重庆信托还持有西南证券的股份,不过至2014年三季度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07%。

重庆信托多年以来,不断将银行、基金、证券等资产收入麾下,据重庆信托2013年年报显示,三峡银行、合肥农商行、益民基金也是重庆信托长期股权投资的前三位,据了解,三峡银行重组后第一个完整财年(2009年)的净利润为2.72亿元,而至2013年已达10.03亿元,4年的净利增幅达269%

对于这类股权投资对重庆信托净利的贡献度,时代周报记者致电重庆信托总经理助理董尚可,他表示只是贡献了一部分,并不是主力,当问及重庆信托为何大量投资多类金融机构时,他表示公司不允许接受媒体采访,因此拒绝回应。

上游引入险资

重庆信托的投资举动也与其雄厚股东背景分不开,其第一大股东为重庆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信投资),目前持股比例为66.99%,而国信投资的背后则为重庆市国资委。

1984年10月成立的重庆信托一度走到破产清算边缘,先后通过多次重组才步入正轨,而距离最近的一次重组是2010年,经过增资扩股,重庆信托由原来的由国信投资完全持股,变更为国信投资持股66.99%、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水务” )持股23.86%、上海淮矿、重庆市水务、建银国际、皖投信用担保等持剩下的股份。尽管国信投资的持股比例有所稀释,但此时重庆水务实际控制人仍为重庆市国资委。

2014年,重庆信托引入了险资。据了解,早在2013年12月,原重庆信托第二大股东—重庆水务就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4.17元的价格转让所持有重庆信托23.86%的股权(合计58180万股),最终被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投资”)接手,耗资约24亿元。

对于此次险资的进入,除了信托行业较快发展,可以带来财务回报以外,从业务层面来看,大量的保险资金也在寻找长期投资渠道,2012年保监会放行信托资金投资集合信托计划,使“信保”合作升级。

据了解,保险资金在投一些信托计划时,是自己找项目,最终走信托这一通道完成,如果拿到信托牌照,自然为信保合作提供便利,而且随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金融机构也纷纷布局其他金融机构牌照。

据了解,去年年底,泰康人寿也正式获批入驻原国投信托,此外,中国平安持股平安信托,中国人保持股中诚信托。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而从更高层面来看,重庆信托引入国寿投资,实则重庆市国资委与国寿集团之间的合作,而且重庆市国资委旗下包括三峡银行、合肥农商行、重庆银行、益民基金等资源,或也是国寿集团所看中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重庆路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