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一边去产能一边扩产量 河北究竟淘汰了什么?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6-05-29 08:30: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再压减1726万吨炼铁、1422万吨炼钢产能。”这是5月26日河北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动员会上,河北省政府给相关市、部门、企业立下的军令状。

伴随着河北省军令状的发出,中国新一轮钢铁去产能大战正式打响。

这也是中国最近10年间,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严厉、最具系统性的一次钢铁去产能行动。五年时间,全国化解钢铁产能1-1.5亿吨。1-1.5亿吨,将从中央到省再到市,一直落实到具体的企业。目前,各个主要钢铁生产省份已经陆续与国务院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其中包括河北省。

回顾以往,去产能,钢铁总是首当其冲。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钢铁业每每成为被政策调控的对象。而作为钢铁产量最大省份的河北,每一次都是产能调控的主角。

2015年,河北省粗钢产量1.88亿吨,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四分之一,生铁和钢材产量同为国内最大。与此同时,河北钢铁企业多,企业成分复杂。

正因如此,河北钢铁去产能成为了中国钢铁去产能的风向标。河北去产能是否能够成功,对于中国这一轮去产能能否成功也至为关键。

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河北省每年的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其钢铁实际产量却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产能不断淘汰,实际产量却不断增多。十年来,河北省走出了一条“去产能、增产量”的诡异怪圈,这个怪圈亦是整个中国钢铁业去产能的现实写照。

产能过剩、产量扩张、供需失衡、无序竞争等诸多因素是导致眼下中国钢铁业陷入亏损困境和债务泥潭的关键。就此看,只要产量高居不下并继续无序扩张,再严厉的去产能政策也无法改善业已严重失衡的供求状况。而产量的增加则意味着,中国依然需要付出更大的环保、信贷等成本。

作为中国钢铁业去产能样本的河北省,能否真正打破“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才是衡量新一轮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

诡异的河北“11+12月定律”

小寨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北方小镇。这个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小镇,和河北省从南到北的很多地方一样,钢铁在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小寨60平方公里的辖域内,分布有十几家钢铁企业,其中四家是规模比较大的铸造厂,分别是邯郸市虹光铸造有限公司、邯郸市宝特铸造有限公司、邯郸群山铸造有限公司、邯郸市聚丰铸造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里,除聚丰有2座高炉,其余三家各有3座高炉。

2014年底,四家工厂都进行了一次洗心革面——把原有的高炉改造成了环保达标的高炉。改造之后的四家铸造厂便一直处于开工状态,聚丰的年产量在1.8万吨左右,其它三家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

比“四大家”规模更小的还有10个钢铁企业,各自最少有1座高炉,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环保、设备基本上都不在达标范围内,仍属于大家口中的“落后产能”。这样的小钢铁企业,生产再灵活不过。去年钢铁行情跌入谷底,陆陆续续地停产,但随着钢价的回升,这些企业都在开工的准备中。当然,与此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应对上级的检查。

邯郸一家中型民营钢铁企业的副总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不仅这样的小微钢铁厂,民营钢铁企业总体上市场反应都很灵活,随时根据市场行情来。“谁的产量也制定不好,都是随着市场走,好了就多干点,不好了就少干,赔钱了就停。都是这样。”这位副总说:“钢铁生产没有特别明显的淡旺季,只会受到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不过,如果根据这一说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就出现了。

在全国最为重要的钢铁生产大省河北,每月统计局都会发布全省钢铁的产量数据,到了12月份数据发布之后,相应的年度产量数据也就随之出炉。

蹊跷也在此时发生。2015年,河北省生铁、粗钢和钢材和产量分别是:1305.8万吨、1467.5万吨、2141.7万吨,其中,除了钢材的11、12月产量接近当年月平均值,生铁的11、12月产量和粗钢的11、12月份产量均显著低于月平均水平。

如果说进入2015年下半年钢铁行情进一步变差可以解释这一数据变化的话,那么每一年都形成这样的“规律”就显得诡异了。事实上,从2011年到2015年,每到年底的最后两个月,河北省的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统计数据都会出现一个急下坡。换言之,所有纳入分析的年份中,当月最低产量都出现在12月或是11月,两个月的累计值则低于此前任何两个月。

以2014年为例,当年11月,河北生铁产量1085.40万吨,但最高3月的产量是1611.60万吨,粗钢11月的产量是1220.5万吨,最高3月的产量是1742.60万吨,钢材11月份的产量是1786.40万吨,最高9月的产量是2093.40万吨。同时,这三个指标的12月份产量也相对较低。

再以2013年为例,当年11月河北粗钢产量是951.5万吨,但此前一个月的产量还在1329.2万吨,而这一年前四个月的粗钢产量每个月均在1600万吨以上。其他年份规律大致如此。

然而,如果以其他地域作为参照,并没有发现如此明显的“11+12月定律”。不仅江苏、上海这样的南方钢铁主产区没有出现如此明显的规律,即便是同在北方的山东、辽宁产区,也没有表现出如此奇怪的规律。

经济观察报采访了多位钢铁业内人士,对方均表示,钢铁生产很难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季节性。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为保证安全生产,用于炼铁的高炉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检修时间,在检修期间,企业的钢铁产量会有所下降,而从大概率上来看,检修会更多地安排在节假日进行。阳历的11月和12月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并没有重要节假日。

蹊跷还不止于此。在每一年11月和12月出现一个急下坡之后,接近着下一年的1月份马上产量又来个“大上坡”。如果将此前的季节性因素考虑进去,1月份多数都包含了春节,产量不应该陡然上升。即便上升,也不至于是“蹿升”。

2014年1月,河北生铁、粗钢产量分别是1540.7万吨和1634.1万吨,而此前一月,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是 1009.3万吨和 1232.2万吨。2013年1月河北生铁和粗钢的产量是1606.6和1727.2万吨,前一个月的产量则是1021.2万吨和1257.9万吨。2012年1月河北生铁、粗钢产量分别是1451.9万吨和1485.3万吨,前一个月的产量则只有938.0万吨和1044.3万吨。

下降的产能和增长的产量

每年3—4月份,在河北省工信厅的网站,都会准时发布一份特别的名单。在这份名单里,详细罗列着河北省过去一年淘汰部分产业落后产能的具体情况,其中就包括钢铁。今年,这份名单放在了河北省发改委的网站。

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50m3高炉一座,52万吨炼铁产能,40吨转炉一座,60万吨炼钢产能;天铁集团,450m3高炉一座,52万吨炼铁产能,45吨转炉一座,68万吨炼钢产能;河北宝信集团鹏鑫特钢有限公司,35吨转炉,两座,105万吨炼钢产能……

这一年,这份淘汰名单不算长,一共19家企业12座高炉12座转炉,在十二五的最后这一年,河北省一共淘汰了生铁产能609吨,炼钢能力751万吨。在此前一年,这个数字会更大一些——2014年河北总计淘汰了炼铁产能1546.5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

负责钢铁淘汰工作的河北省工信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小组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按照《指导目录》的要求,河北省目前已经将所有落后产能淘汰完毕。”

淘汰小组所言的“指导目录”,指的是2011年发改委《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定义的落后产能。在这一指导目录中,将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列入落后产能,将予以淘汰。

其后的2014年6月,河北省又对淘汰标准进行了升级,原因是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要求450以下的高炉、40吨以下的转炉都列入淘汰范围。

同一年,河北省为落实去产能的艰巨任务制定了“6643工程”计划。确定到2017年实现压减炼钢、炼铁产能各6000万吨,其中,2014年计划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并对应《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将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整个十二五期间,河北累计淘汰炼铁产能3790万吨、炼钢产能4647万吨,合计8400多万吨产能。

8400万吨,从数字上看,其所代表的意义和成就是巨大的。

然而,另一组数据又可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从2010年底到2015年底,河北省生铁产量从13705.4万吨增长到17383.3万吨,粗钢产量从14458.8万吨增长到18833.0万吨,钢材产量从 16757.2万吨增长到25245.3万吨。事实上,除了2014年生铁和粗钢产量同比上一年下滑了1.0%和0.6%之外(这一年河北钢材产量又同比增长了5.1%),这三个产量指标每一年都在增长。

以绝对值看,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生铁产量增长了3677.9万吨,粗钢增长4374.2万吨,钢材更是大涨了8488万吨。

不断去除的落后产能和不断增长的产量之间,为何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更加重要的是,真正影响市场供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产量。河北省在不断报出去产能成绩单的背后,是产量不断增长的事实。

经济观察报从河北冶金工业协会以及有关企业人士处获悉,十二五期间,除了涉及武钢和河钢的两个重大钢铁项目之前外,河北省一直没有对钢铁新上项目再予审批。“炉子一直在不停地拆,新项目又不让上了,理论上产能是逐年在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不小。”上述人士表示。

而河北省工信厅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则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河北按照上述《指导目录》的要求,该淘汰的都已经淘汰完了。”按照该处的说法,所谓的“落后产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既然所谓的“落后产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不断增长的产量究竟该如何解释?按照河北工信厅的说法:“产能和产量是两个概念,产能是社会的生产能力,产量是一定时间的产品生产数量。”

该工作小组甚至给记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假设产能指数是10,产量指数是3,那么产能一直在减少,但不妨碍产量一直在增加。产能的化解是政府在做,但产量的增长却是市场行为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看起来,“产能”管不了“产量”的事,市场做定夺,政府没办法。

去高炉与去产能

“中央督察组就驻扎在河北。”提起环保监查,河北钢铁行业的人几乎都晓得来自中央的监察组。作为北京近邻,河北的治污对于环保部来说一直是件头等大事。

2016年1月4日,环保部网站消息显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河北省,在这里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环保“摸底”,这是中国首次启动环保督察试点工作,河北也成为首个被环保督察的省份。

四个月后,督察组向外界公布了督察的情况,直接指出河北“压减钢铁产能工作不严、新增产能控制不够有力”等多方面问题。督察组指出河北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四类突出问题,其中三类都涉及到政府的监管,包括环境保护工作压力传导不到位、违法违规上马项目问题突出、部分重点工作推进不严不实。

在冀南钢铁重镇武安,民营企业裕华钢铁因违规新建或续建钢铁项目被直接点名。违规建设钢铁项目的除了民企,还有国企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邯郸新兴铸管公司。据调查,2015年唐钢承担炼铁产能压减任务,需要拆掉一座大高炉,但又异地建设了一座小高炉,没有取得备案。

此外,唐山4个铁合金项目,未完成产能替代,违规新增产能。另据调查,包括镍金实业、鼎祥锰业、乾亿实业在内的一些钢铁项目虽有备案和产能置换手续,但并没有真正落实。

五年时间,假设以淘汰设备容积的最高标准(产能约为52万吨的450立方米高炉和40万吨转炉计算),河北省过去五年至少淘汰了70多座炼铁高炉和110多座炼钢转炉。而这些环保监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则是在淘汰了这么多高炉和转炉的过程中遗漏或是再次形成的。

一位熟知河北钢铁产业现状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用设备容积作为淘汰标准并不能保证产能同步减少,原因在于,这其中一部分落后设备淘汰之后,企业又上了新设备,产能比原来更高,一部分设备即便不换掉,也可以进行改造和扩容,使之达标。如此一来,产量只增不减。

“产量一直在增加,无非是合规产能和不合规产能共同促成的。合规的产能是市场自发调节,不合规的产能,环保不达标、产品质量不达标、手续不齐全,这是其中的变量,至于这一变量在多大程度上对‘增产’构成了‘贡献’,这就不得而知了。”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说。

十年循环怪圈如何打破

“今年再压减1726万吨炼铁、1422万吨炼钢产能。”这是本月26日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动员会上,河北省政府给相关市、部门、企业立下的军令状。

据了解,目前第一批1077万吨炼铁、820万吨炼钢产能压减任务已经下达,要在11月底前完成,年底前完成第二批压减任务。其中,秦皇岛、廊坊已经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装备,河钢集团已经落实到具体装备。

河北省这么做,因为新一轮全国性的钢铁去产能大战已经箭在弦上,容不得河北有半点迟疑。

今年2月初,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国务院6号文”提出,五年时间全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1.5亿吨的总目标。紧接着三个月之内,来自中央各个部位的八个配套文件,涉及到土地、财政、金融等各个领域的详细支持政策全部发布,中央财政方面,276亿元的钢铁煤炭年度配套资金也已经确定。

与此同时,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钢铁生产省份与国务院陆续签订钢铁去产能军令状——将化解目标、任务分解到地区和企业的实施计划全部制定。经济观察报从河北发改委了解到,河北的这份目标责任书也已经签订。对于目标责任书中的具体数字,河北省发改委没有透露。

不过,早在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河北就已经提出在五年内将产能压缩到2亿吨的规模。分析机构认为,这意味着会有近亿吨的化解任务。

这将是河北省史上最严厉的一次钢铁去产能过程,而且,这是要在所谓的“落后产能”已经基本淘汰完毕的情况下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无论去产能的规模,还是去产能的方式与难度,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得多、复杂得多。

至此,这已经是河北第三轮系统性实施钢铁产能化解行动。

早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彼时河北省就已经成为化解产能的关键地区,并在当年完成了规模不小的去产能任务,根据现有资料能够看到,在2006年5月底之前,河北省已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1座、炼铁能力350万吨,淘汰20吨以下转炉12座、炼钢能力260万吨。

从2006到2016,十年间,河北省的高炉淘汰容积从200立方米到400立方米,再到450立方米,转炉从20吨到40吨再到60吨,其间究竟拆除了多少座,整改了多少座,增容了多少座,没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河北省的钢铁实际产量在年年增长,供需关系并没有改善。

十年过去,一直保持产能化解政策高压的河北省乃至全国,其钢材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还日益严峻。2015年,中国钢铁业全行业在“去产能、扩产量”这样无解的死循环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截至今年4月,中国钢铁行业已经亏损了5年之久,连续亏损也已达到15个月。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中国钢铁行业又因为连续价格上涨迎来久违的扭亏,新一轮的复产狂欢也随之而来。河北省再次引领中国钢铁生产,在过去两月间,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上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