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三板分层时代长短策:“分化”将是市场常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柳雯 2016-06-17 09:50: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名单有望在6月17日起公示,据权威估算,首批大约900家。分层落地之后,配套设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交易制度的创新将成为最大期待点,预计混合做市商制度以及混合交易制度是未来的重要看点。

备受关注的新三板分层名单终将见分晓。据估算,首批纳入创新层的企业大约有900家。分层后的市场走向及未来配套政策的推出,成为当下市场各方关注焦点。多家券商在不同场合对这些热点问题给予积极讨论与研判。

分层名单即将出炉

新三板市场分层实施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上证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名单有望在6月17日起公示,经过3个工作日的异议期后,进入创新层的首批挂牌企业名单将“尘埃落定”,据权威估算,首批纳入创新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大约有900家。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公告,自2016年6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将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因此,新三板分层时代已经进入倒计时。

按照“多层次、分步走”,需求引导、渐进分层的总体思路,新三板市场分层在起步阶段仅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和基础两层,并将针对不同层级的企业给予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其中创新层的三套标准分别侧重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做市市值等三个维度。

新三板的制度创新备受关注。正如某券商负责人的看法,新三板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供给侧改革,而新三板市场本身也需要一轮比较猛烈的制度性改革。“实际上从2014年下半年的做市商政策推出到2016年的‘分层’落地,都是在做供给侧改革的工作,我们对此始终保持着积极态度,坚定看好。”

“分化”将是常态

中信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从投资策略的构建而言,“分化”将是新三板市场的常态。中信证券在6月14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在新三板流动性环境改善不明朗的情况下,获取成长性溢价应成为投资者享受估值跃迁的主要手段。

上述研究团队认为分层后的市场展望可以关注以下四点:创新层占新三板成交金额比重或超过80%;创新层和基础层估值一上一下,整体估值价差或接近50%;分层后并购手段料将成为新三板投资者最为倚重的退出渠道;考虑到新三板当前的制度框架以及下半年在交易端的改革展望,如果新三板在下半年引入价格竞争机制,很大可能性将是为未来在创新层引入混合交易制度做铺垫。

东方证券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许洪语在本周某业内交流活动中表示,从“推荐”的角度看,新三板分层制度将为券商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标准。

兴业证券新三板研究总监张仲斐在上述交流活动中表示,“成长性”是新三板永久不变的投资主题,可能也是未来5至10年新三板发展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话题。股转系统并不是把所有的企业进行人为的分层,可能半年到一年之内,有一些真的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会从创新层中脱颖而出,而这对于投资者和市场来说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期待更多配套措施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分层落地之后,配套设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交易制度的创新将成为最大期待点,同时,预计混合做市商制度以及混合交易制度是未来的重要看点。

当前新三板平均每只做市股票的做市商数量不到4家,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平均每只挂牌股票有20家做市商,微软、苹果等明星公司股票的做市商数量甚至超过60家。做市商数目少、券商垄断的情况下,将大大削弱做市制度提升流动性和市场定价的效果。因此,上述研报认为,推行混合做市商制度对于改善市场整体环境,规范做市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与简单分层相比,交易制度的改善可能更为重要。根据此前股转中心的表态,竞价制度等交易制度的完善也有望在条件成熟时推出。

在本周某业内交流活动中,新三板智库研究总监邱翼表示,分层制度是一个基石政策,未来两三年,新三板政策的组合拳市场已经有了预期,包括:做市商扩容、公募基金入场等。与此同时,邱翼坦陈,创新层的发展将考验监管层政策制定的智慧。“能不能解决估值的问题,能不能满足一些新三板优质企业融资以外的其他诉求,我觉得这可能是接下来的重点。如果解决不了的话,新三板肯定就是跳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