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我们该不该担忧IPO节奏过快问题

来源:价值中国网 2017-01-17 09:46: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我们该不该担忧IPO节奏过快问题)

证券日报发表署名安宁的文章《不必过度担心A股IPO发行节奏》认为:“新年以来,证监会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推进着新股发行。对此,有市场人士提出A股IPO发行是不是太快了,对A股是否会造成“抽血”效应?笔者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笔者的观点与之完全相反,市场就在担心IPO节奏太快了,就该担心新股对市场的抽血效应。

在阐述有关问题以前,先让笔者讲述一个市场现象,笔者曾经从事养殖业,经常上市场批发鱼和鸭子、鸭蛋,一般来说市场整体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快速增加,在批发过程中,价格基本能够延续往日的样子,有的时候突然市场会增加2车甚至三车的鱼,这个时候风向立即出现变化,小贩立即开始压价,要求我们调低价格,否则就会一哄而散,慢悠悠的走开,走向新来的批发商,同他们砍价,接着又会回来,但价格压得很低,如果你的价格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转向新进场的批发商,即使价格贵一点也不要早进场的鱼,而是要新来的鱼,这就是他们的策略,一旦新进场的开始成交,早进场的自然而然不得不放低价格,满足他们的要求,接着又有小贩会要求新进场者降价,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价格有的时候会降很多。

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商品社会的供求关系,一个市场短期来看,需求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一旦供给较大量增加,商品价格自然下跌,股票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一个顶端市场,也受到供给的影响,因为一定时间内资金共给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一旦新股发行增加,市场资金就会出现紧张,而基于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机制和市场炒新传统不可改变,新股自然受到欢迎,那么存量股票价格自然就会下跌。而且新股发行越大,节奏越快,二级市场资金抽离越多,二级市场股价下跌越多,在市场化改革的三年,中国股市融资可以说位居世界前茅,但结果如何,股市连续跌幅榜位居世界前茅。

安宁举了一个例子:“普华永道预计指出,2017年全年A股IPO企业数量可能达到320家-350家左右,融资总金额达2200亿元-2500亿元。 之所以预计2017年IPO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给出了这样的解释:IPO提速意味着经历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之后,监管层更希望恢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这对于未来的深化改革工作有重要意义。提高IPO审核效率,降低企业排队时间和成本,强化IPO信息披露,淡化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行政审核,这将有助于与注册制对接。”

安宁直接干脆赞同其观点,。任何时候,暂停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都不是股市长远发展之道,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必然伴随着股市的正常融资功能。事实也证明,虽然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但并未对A股市场造成冲击,A股仍然呈现上行走势。

笔者也赞同暂停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是股市长远发展之道,股市改革要伴随正常融资功能的发挥,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不能超越市场可能承受的范围,尽管新股如何发行这个度很难准确把握,但是前提是不能以二级市场下跌作为代价,要倾听投资者的呼声,不能一意孤行,如果硬要做一个比较,美国16年大约完成245亿美元融资,美国是一个开放市场,全世界资金汇聚地,仅仅融资245亿美元左右,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封闭市场,其融资总额应该远低于美国才对,而不是向美国看齐。从节奏来说,每天一家笔者认为已经够快了,而目前是连续每天三家,这在世界资本市场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节奏是不是偏离资本市场科学发展思路,走上大跃进式发展的老路呢?这样的节奏并不是笔者一个人觉得匪夷所思,就是央视财经也发出质疑,连续每天三家新股发行市场能支撑几天,这样的质疑是发人深思的,新华社旗下一家媒体也呼吁IPO要顾及市场承受力。

2016年A股共有280家企业拿到IPO批文,募集资金1843亿元左右,表面看融资总额不算多,但问题是目前新股发行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新股上市以后可以收获N个涨停,平均涨幅笔者没有准确统计,按照较容易测算以3倍涨幅的话,市场需要新增资金5500亿元,才能完成新股发行的对接工作,否则市场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筹措资金,说简单一点就是抛售老股承接新股。

安然先生认为事实也证明,虽然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但并未对A股市场造成冲击,A股仍然呈现上行走势。笔者觉得安然先生这一观点未必准确,以创业板为例,15年6月底收报于2159.80,到了年底收报于1962.06点,这个怎么能说是上行趋势呢?明明是下跌了近200点,中小板又如何?6月底是6892.73,12月底是6472.24点,明明白白下跌了400多点,怎么变成上行趋势了呢?深成指6月底是10490点,到了年底是10177点,明明白白下跌了300多点,怎么成了上行趋势了呢?是安然先生看错了,还是笔者的交易系统有问题,是安然先生故意误导市场,还是笔者眼花看错了?笔者满腹疑虑,百思不得其解。至于上证综指6月底是2929.61点,年底是3103.64点,确实涨了100多点,但问题是上证综指能代表中国股市的全部吗?何况我们还要分析上证综指缘何上涨,仅仅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吗?其中有没有国家队护盘因素在内。

安然先生认为,论“抽血”,定增市场融资规模远超IPO融资规模。数据显示,2016年沪深股市IPO数量达到280家,融资规模1843亿元左右。但截止2016年9月30日,我国A股市场已有583单定增完成发行,累计规模达12455亿元。由此可见,跟定增市场比起来,IPO市场融资规模仍然较小,不足以对A股造成下行压力。

定增跟IPO 虽然同属于但有一点不同,定增往往伴随有资产注入,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某些变化,有利于公司基本面改善,同时定增在于不一定需要市场拿出真金白银的现金去申购,而是由特定机构和大股东来完成,有的定增股份不一定会在二级市场套现,有的股份会在解禁以后在二级市场套现,因此在短期内对市场冲击不大,只有在解禁以后才会对市场构成冲击。因此两者之间不可相提并论,要分开辩证看待。

安然先生认为:“从增量资金来看,2017年,A股市场也“不差钱”,除了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国家队”的不断进场,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双向开放项目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之势必然提升A股在国际投资者眼中的吸引力。”早在14年还是那一年,笔者忘记了,证券日报也为投资者描绘了一副资金蓝图,但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养老金虽然开始进场,但规模不大,至于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的互通,是失血还是输血,是一个双向的流动,从历史数据看,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不管如何,这些新增资金都无法填补IPO所需的新增资金可能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笔者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不反对IPO,但反对过度IPO,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安然先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何况纵观全文安然先生都是提到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而没有提到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这更要不得,一个市场只有投融资平衡才是健康的,才可能和谐发展,否则就是圈钱市的翻版。

元旦以后中国股市仅仅短暂上涨,就出现连续调整,而美股连续创出新高,中国经济就不如美国吗?安然先生敢这样说吗?既然中国经济不比美国差,那么为什么中国股市连续下跌而美国股市连创新高,安然先生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