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造技术已相对成熟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7-02-24 11:09: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日前,有媒体报道:“25位院士联合建议尽快开展渤海海底隧道前期工作。对渤海海峡海底隧道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等25位院士将联名建议尽快建立国家层面协调工作机制,尽快开展预可研究工作。”

据科技日报2月24日消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面向21世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重大而深远的研究课题。作为继我国三峡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战略性工程,它最终将采取哪种方案、何时开工建造、在技术上还有无难点等系列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论证一直在推进,尤其是近年来的推进步伐明显加快。研究中尚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颠覆性因素,目前已设计隧道、桥梁、桥隧结合等多种方案,其中首期工程采用铁路隧道的方案获得较多专家学者认可。”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首倡者之一、课题组副组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柳新华介绍,但整体工程最终会采用何种方案,仍未确定。课题组和国家有关部门、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仍在进行各种方案的比选。

建设该通道的设想始于1992年,由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和原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魏礼群、柳新华、戴桂英、宋长虹等学者最早提出。

柳新华表示,2009年国家全面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国务院在2011年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出台的《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2015年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中,均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

“除北部老铁山水道最大水深86米外,海峡内其他海域平均水深20米左右,海中沿线一字排开众多岛、礁、滩,除老铁山水道间距42千米外,一般间距在3—8千米。与国内外现有跨海工程相比,该通道地理、地质条件相对优越,有利于工程的进行,可降低工程的难度和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柳新华分析道。

根据国内外惯例,重大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建设试验(点)工程。“可先行启动蓬莱—长岛段。”柳新华说,该段直线距离7千米,多为水深2至5米的浅滩,是建设试验工程的理想选择,不仅能改变长岛交通不便的问题,并为整个通道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建的比较知名的跨海大桥有70余座、海底隧道40余条,其中我国的跨海大桥就有20余座、海底隧道6条。“从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技术已日趋成熟。”刘良忠认为,近年来一批大型跨海工程的成功建设,为该通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已具备建设这一工程的能力和条件。

虽然前期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在柳新华看来,“还远远不够,应尽快组织科研力量,根据工程实际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进一步研究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价,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刘良忠认为,该项目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同时也是前瞻性研究,仅凭单个的部门、机构很难独立完成如此浩大、艰巨的研究任务,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力量。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议由国家科技等有关部门整合工程、交通、海洋、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军事等各领域专家、工程设计等方面人才,针对重大工程技术特别是重点领域、海域的关键性技术,明确承担单位、责任人,确定时间、经费,逐一专题展开深入研究。

刘良忠介绍说,该工程不仅涉及面广、要求高、周期长,而且涉及国家、地方、部门、军队等多方面,还需在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从地图上看,烟台与大连之间的距离很近,但目前坐火车却长达20小时,开车走高速要12小时,即使坐船最快也需6小时。

刘良忠介绍,该通道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问题,建立起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特别是对促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三大经济板块之间的交通联系,推动环渤海区域交通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该通道的建设对振兴东北具有重要意义。更值得关注的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成为推动海陆统筹发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贯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刘良忠建议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以及“一带一路”、环渤海、海洋强国等国家规划,使项目的论证更具有充分依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