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这些图告诉你:就算是最无知的投资者 也在关注中国

来源:fx168 2017-05-15 10:58: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这些图告诉你:就算是最无知的投资者 也在关注中国)

在过去几个月里,数家媒体接连报道了中国信贷热潮结束的新闻,把这些新闻拼凑起来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新闻1:人们再次突然担心中国状况

高盛集团绘制的图表表明了,过去三个月中国的“政策不确定性”攀升。下图标题为全球“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激增至纪录新高,而下图展示了欧元区、美国、世界和中国这四个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三个月平均水平,颜色从深到浅的线条分别代表了欧元区、中国、世界和美国,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四个地区的“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而今年第一季度“政策不确定性”普遍攀升,其中幅度最大的是中国。

新闻2:瑞银集团揭示了谁应该对全球通货再膨胀负责

下图进一步证实了全球通货再膨胀交易来自那个地方。下图标题为中国是全球通货再膨胀的中心所在。下图展示了全球各个主要地区进口量和进口总值的12个月增幅情况。图左半部分显示的是进口量12个月增幅情况,从左到右的蓝色条状图分别代表了欧盟、日本、美国和中国,中国增幅接近于15%,而右半部分则代表了进口总值的12个月增幅情况,从左至右分别代表了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其中前三个地区的增幅接近,而中国的增幅则超过了25%。

新闻3:中国的信贷过剩情况严重

下图显示了在全球经济衰退前五年新增信贷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情况。下图展示了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中国的私营部门在大萧条发生前五年里债务占国内市场总值的比例的变化情况。途中条形图从上至下分别代表了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和中国,其中中国增幅超过了20%。

新闻4:瑞银集团称之为“全球信贷总额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突然跌为负”

其结果是,去年1月16日,全球信贷总额增量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其中中国信贷总额增量就占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5%,现在全球信贷总额增量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1%,而中国信贷总额增量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3%。下图标题为全球信贷增量跌至0,展示了93年至17年各个地区信贷增量占全球国内市场总值的比例的波动情况,其中灰色代表美国、黄色代表其他发达国家、绿色代表中国、红色线条代表全球信贷增量、黑色代表其他新兴市场、粉色代表德国、蓝色代表日本。

新闻5:加拿大皇家银行表示,我们正丧失动力

“通货膨胀”仍是跨资产定价的最关键驱动器,因此如果“价格不断刷新纪录”而通货膨胀率即将进一步下滑,那么人们应该做好迎接这对风险资产的消极影响的准备。

但是最近几周一些市场评论员指出,可能现在存在着一个主要风险,即大家都忽视了中国信贷周期的影响,继而夸大了未来中国需求增长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潜在贡献。花旗银行的新兴市场策略师们认为,中国最近的宏观审慎监管收紧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正如花旗银行提到得那样,随着中国转向趋紧的货币环境,这对于硬数据而言将相当不利。

一张图展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数据的影响;第二张图则显示了电力生产变化对数据的影响;第三张图则表明了进口额变化对数据的影响;最后一张图呈现了工业产值变化对数据的影响。

以上图表表明了政策变化会对国内活动同比增长造成大幅下滑风险。正如花旗银行总结得那样,中国收紧的货币环境,如果持续,那么这可能意味着始于2016年第一季度的出乎意料强劲的中国活动增长期将结束。尽管仍使用较高的货币市场利率来抑制杠杆,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拥有足够多的政策工具供必要的时候缓解流动性状况使用。但是投资者们应该警惕,年底前波动性可能不会得到控制。

就算是最无知的投资者们恐怕也难以忽视世界股市对中国流动性的滞后反应现象。下图反映了中国信贷总额与波动性指数的同向变化性。其中红色线条代表的是中国信贷总额,而绿色线条则代表波动性指数,从图中不难看出,当中国信贷总额增长时,波动性指数也趋于上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张表格将被抑制的全球股市波动性与中国信贷周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结局将很糟糕。中国对全球经济恢复的贡献可能不断减少。付出的和全球通货膨胀有关的努力可能将仰仗于特朗普政府兑现关键竞选承诺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即使中国放弃收紧货币政策,下一阶段的波动性也已经蓄势待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