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杜坤维:IPO常态化 小散的我究竟怕什么?

来源:价值中国网 2017-07-27 10:08: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IPO常态化, 小散的我究竟怕什么?)

金融界不吐不快栏目今天发出一问:“韭菜们,对IPO,你们到底在怕什么?”,这一问实际上问出了笔者的心声,可以说是惊天一问,因为笔者是千万小散的一员,不吐不快缘何有此石破天惊之问?

7月24日至25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下一步,要依法规范和拓展各类资金的入市渠道,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维护和巩固资本市场良好发展势头。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规范和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按照目前的IPO速度,每周保持在9家或许将成为“常态”。

IPO常态化在中国得到专家的力挺,但是遭遇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吐槽,专家学问高深莫测,理论底蕴深厚晦涩难懂,自然不是我等小散可以望其项背,笔者只是从小散的角度阐述个人的看法,我对IPO常态化担忧什么?惧怕什么?

首先;作为资本市场来说,笔者一直不反对IPO,反对过度IPO,反对IPO停停发发。就目前来看,受到证券法的限制,对造假上市顶多也就是罚60万元,虽然有造假退市的规定,但这一制度基本被束之高阁,虽然本次会议再度强调完善退市制度,但是退市制度的法制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在笔者看来依然步履维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完善退市制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依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IPO常态化下,笔者最大担忧就是上市公司质量良莠不分,很多造假上市者会跟随IPO常态化蒙混过关,导致次新股业绩下跌如同川剧变脸,说来就来,川剧变脸作为一种艺术,变脸越快,艺术成就越高,观众共鸣程度越高,可是上市公司变脸的话,变脸越快,投资者损失越大,受到伤害也越大,投资者惧怕心里也越大。

让我们看看上半年次新股的变脸情况,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至少已有30家公司今年一季报亏损;如果算上业绩下滑,估计比例在15-20%左右。如此高的业绩首亏和首减比例,为历年所没有。今年3月刚刚上市的尚品宅配,因去年年报每股收益达3.15元,发行价高达54.35元,一季报每股亏损0.57元。据说亏损是季节性因素。这样多的公司一上市就业绩下滑,难道就没有公司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家家财务信批准确无误似乎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可到目前为止,笔者记忆当中没有变脸公司受到核查。

其次;上文说到中国股市退市制度依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造假上市、虚假陈述、业绩下降亏损退市都是难上加难,退市制度难以有效推进,这就有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开进水阀门,上市已经是常态化进行,但是出水阀门依然紧紧关闭,市场就成了单向扩容,这样的话,市场要稳定指数或者推升指数就不断需要新增资金进场才能承接,否则股指只能选择被动下跌承接新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投资者历来对新股节奏较为敏感,一旦新股发行超出市场投资者预期,股指出现下跌,很多投资者就会质疑IPO竭泽而渔,选择离场,造成一个负向的激励,股指越跌,离场投资者越多,抽离资金越多,存量资金越少,股指越是下跌,投资者损失越大,离场投资者越多,但管理层迫于股市定位和某些专家的市场化高论,一般不愿意承认IPO与股市走势正相关,市场开始陷入IPO争论,某些主流媒体专家言论过于冠冕堂皇,丝毫不顾及投资者感受,导致投资者越来越反感,股指也就陷入跌跌不休。

因此IPO常态化需要股市退市制度的常态化配合,才能顺利推进,才不至于出现单边扩容。但在中国退市制度常态化阻力重重,所以IPO常态化也是阻力重重。这正是笔者担忧之处,IPO常态化成为单向扩容。

没有退市制度的市场不仅仅是单向扩容,还是死水一潭,无法完成新陈代谢,劣币总是扮演者驱逐良币的角色。

三是退市制度缘何难产,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等的干扰,柔性执法客观存在,但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保护机制严重缺失,司法救济渠道严重堵塞不顺畅,导致投资者一方面呼唤退市制度常态化,但是一旦自己碰上,就希望管理层手下留情,千方百计的阻止退市制度的发生,只要留在市场毕竟存在重组概率,有出现乌鸡变凤凰的惊喜。

目前中国实施诉讼代表人制度,致使投资者索赔难度增加,成本提高,因此市场强烈呼吁证监会推行集体诉讼机制,降低投资者索赔成本,方便投资者索赔,但证监会一直没有做出明确回应,就在于中国有太多的问题公司面临赔偿,一旦实施集体诉讼机制 ,很多公司将面临天文数字一般的赔偿,可能导致很多公司疲于应对,甚至严重亏损,不得不破产清算,在资本市场立足于实体经济下,最大程度降低上市公司违规赔偿和违法付出是监管历史上的追求,同时为了防止投资者滥诉,证监会还设定了前置条件和投资者自证原则,前置条件可以防止投资者滥诉成本的付出,但证据倒证原则的长期搁置,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面对巨大信息不对称,深受损失的投资者怎么可能自己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不是上市公司违规违法引起,因此很多投资者只能是望而却步,自动取消民事索赔,证据倒置原则就完全翻了过来,投资者遭遇投资损失,让上市公司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投资者的损失无关,一旦不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投资者损失无关,就只能乖乖赔偿。

四是;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不成熟的市场,欧美国家和香港是完全开放的市场,很多理论和经验并不适用中国,照搬照套他们经验往往会在中国遭遇打脸,就会陷入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开放市场最大特点就是资金自由流动,一般不需要担忧资金问题,而封闭市场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完全依靠国内投资者的资金,就需要考虑资金来源问题。因此以欧美国家不需要担忧新股节奏问题来诠释中国股市IPO节奏,难免不落进刻舟求剑的尴尬,只能增加投资者的困惑,加大市场调整的幅度,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损失。

鲁迅先生名言是拿来主义而不是照搬主义,这对中国股市市场化改革还是有警示意义的,长期照搬照抄欧美市场做法主要是新股发行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屹立世界东方,中国股市表现往往熊冠全球,就是投资者长期以来七亏二平一盈利。

五是,限售股解禁问题,中国股市每天面对最多的公告就是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减持成为了市场最大隐忧,很多个股看起来走势良好,可突如其来的减持公告就会导致股价闪崩,甚至连续跌停闪崩。旧的解禁股没有处理完,随着IPO常态化进行,大量新的解禁股次第解禁,市场减持公告有增无减,减持冲击始终存在,投资者有所担忧自然难免。

实际上减持套现本身无可厚非,只不过是中国更加的疯狂,上市目的很多不是为了做大主业,而是为了股份增值减持套现,这与世界成熟市场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排队上市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哪怕登上三年五载,也要苦苦守候,哪怕等到募投项目黄花菜也凉了,也要与IPO长相厮守。

减持套现与IPO大跃进就是一堆孪生姐妹,大股东不再把资本市场当成暴富套现场所,也就不会把IPO当成终身追求目标,公司发展也就不会把IPO当成终极目标。因此进一步遏制套现必不可少,只有减持套现不再那么容易,IPO吸引力自然降低,堰塞湖自然也会自动消除一部分。

中国上市公司不再排队等候上市,中国新股发行才谈得上IPO常态化,否则都是核准制下的加码IPO。

上面是一个小散对IPO常态化的担忧,自然未必正确,如果专家读者看到有不同意见,提出批评,笔者一定俯首聆听。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