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提上议程 汽车行业面临剧烈转型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9-11 08:3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提上议程 汽车行业面临剧烈转型)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披露,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相关研究,将会联合相关部门制订我国传统能源汽车退出的时间表,以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计划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其实在多个国家已有先例。据统计,目前已有6个国家曾提出停售燃油车的明确时间表。国外知名汽车厂商也有所行动。沃尔沃汽车日前宣布,自2019年起,旗下所有新上市车型均将配备电动机。宝马汽车也宣布,未来所有新车型都将实现电气化。

作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布局的领先国家,中国早已从政策层面明确控制传统汽车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2016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对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工信部日前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用能耗积分的方式引导传统乘用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种种迹象表明,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但何时是传统燃油车的“大限之期”,业界曾多有讨论。早在2016年,就有传言该时间表是2025年,但随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人士予以否认,认为工信部曾发布燃油车的燃油限值标准和目标时间为2020~2025年,如果禁售燃油车,发布该燃油限值标准就没有意义,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太可能在2025年内完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外多个国家提出了禁售传统燃油车,却并不意味着全面销售纯电动车。

“仔细看发现,其实国外发展的是混合动力为主的电动车,这和我们理解的纯电动车大发展是不一样的。”王贺武认为,从2011年到2016年,国内电动汽车产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100万辆,均占全球50%,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行业的视角区分,分为汽车行业、信息行业和能源行业三种模式,三种力量在竞争中融合,共同决定未来走向。随着国家技术路线的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与技术路径将更加清晰。

有汽车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纯电动车的推广速度不应过于乐观。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去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210万辆,渗透率达7%,到2025年和2030年,年销量将达525万辆、1520万辆,渗透率达到15%、40%。而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公报,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按照净增速度计算,到2025年,525万辆的销量在全国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仍然较低。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由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辛国斌认为,从现在到2025年应该是汽车产业战略转型最为剧烈的几年。对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企业要深刻认识这种趋势,及时调整战略,明确发展规划。我国政策层面的总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统筹规划,从而完善体系,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启动研究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哪些国家已制定?

人民网消息,9月8-10日, 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全球产业生态正在重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

同时,辛国斌提到,工信部正在进一步研究简化公告管理程序,正在同有关部门一起制订双积分管理办法,近期即将发布实施。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介绍,将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年度主题确定为“新理念·新业态”,旨在积极应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思路和方式的新变化,培育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于凯表示,创新是泰达汽车论坛坚持不懈的追求,本届论坛将举办中国-德国产业对话会、泰达聚焦、VIP闭门会、全体会议、思想交锋、头脑风暴、主题演讲、专题对话、热点沙龙等不同形式的共12场会议,主要创新亮点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首创中德对话。通过搭建中国-德国产业对话会,邀请中国、德国双方政府、行业组织、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等单位的嘉宾参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战略、政策管理、标准制定、企业战略布局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研讨,分享经验,交流下一步发展措施,将有力促进中国-德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继续打造“泰达聚焦”平台,定向邀请国内外汽车企业集团的高层,搭建汽车行业顶级领袖对话平台,聚焦“新能源政策退坡与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话题,展开探讨,加强企业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第三,强化论坛互动,激发观点碰撞,有效达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在“思想交锋”会议中,持两方观点的嘉宾将围绕焦点话题阐明各自角度的看法,形成思想的碰撞,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在“专题对话”会议中,嘉宾演讲后特邀对话嘉宾与演讲嘉宾一起进行30分钟的对话研讨;“头脑风暴”会议环节更是全程互动研讨,挖掘新论断,让视野更为开阔。

本届论坛致力于引领行业积极应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思路和方式的新变化,培育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聚焦关乎产业发展的四大关键问题,即汽车产业政策及新业态、智能网联汽车及人工智能技术、应对新业态和新模式下的市场重构以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多国已给出“消灭”燃油汽车时间表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欧洲多国先后表态宣布将在不久的将来全面禁售燃油车,并为淘汰燃油车订下明确时间表。荷兰是全球第一个提出禁售燃油车计划的国家,挪威是第二个,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德国出人意料之外也站了出来,法国接着成为第四个表态会禁售燃油车的欧洲国家。紧随荷挪德法四国之后,英国近日也宣布将从2040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车,以应对伦敦等城市日益恶化的空气污染问题。

7月底,英国政府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全面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此项计划主要是应对英国国内的空气污染问题。

英国政府称,空气污染是公共卫生的最大威胁,禁止销售燃油车将有助于快速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英国政府还将投入30亿英镑,用于鼓励地方政府翻新改良公共汽车、整修道路甚至调整交通灯模式来降低排放。

7月初,法国环保和团结部长尼古拉于洛(Nicolas Hulot)宣布,法国计划在2040年前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车。该计划是法国一项旨在履行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五年大计”的一部分。

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联邦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将于2030年起禁止所有燃油汽车上路。但这项禁令遭到德国汽车协会和全德汽车俱乐部反对,认为该目标太过激进。

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目标的当属挪威,此前挪威的四个主要政党一致同意2025年起禁止燃油汽车销售。

挪威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但在推行新能源政策上相当激进,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决定。政党代表们表示,这个协议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成为法律。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在挪威占新出售汽车的24%,因此推行这样的新政策面对的阻力要比其他国家小,相比之下,在美国电动汽车只占新出售汽车的0.66%,当然美国的汽车销量基础很大。

荷兰劳工党此前也曾公开提案,要求从2025年开始禁止在荷兰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从而确保在2025年之后所有新车都是新能源汽车。

该提案中还呼吁政府应积极投资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尽管这项提案遭到了右翼党派自由民主人民党的强烈反对,但最终还是通过,因此荷兰内阁需要根据这项提案出台相关的计划推进实行。

早在2013年,荷兰政府与大约40个组织签署了一份“能源协议”,同意在该国国内推广绿色能源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荷兰也承诺将降低车辆排放。

印度能源部门也对外表示,到2030年只卖电动汽车,全面停止以石油燃料为动力的车辆销售。而据印度政府和业内消息人士称,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政府智库已草拟一份报告,建议印度2032年全面实现车辆电动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五个城市中,有四个在印度,世卫组织专家也表示印度正面临“巨大挑战”。伴随着印度经济的繁荣增长,新工业和通勤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释放污染物。13亿印度人正在忍受空气污染的折磨。

一项估算数据显示,每年印度的空气污染会导致120万人死亡。医生们说,每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呼吸空气,就像吸10根烟一样。印度能源部门表示,为了净化空气决定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停止销售燃油车。

根据印度政府的《国家电动汽车任务计划》,到2020年该国欲每年销售600万至700万辆电动汽车。这个数量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几乎同步。印度多位政府领导人也相继发话,势必实行普及电动汽车来改善严重污染的环境。

今年年中,印度能源国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指出,该国将通过提供数年的补贴来推进电动汽车。“在那之后,”他说,“电动车辆的成本开始降低。”(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提上议程 汽车行业面临剧烈转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