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商务部回应欧盟商会质疑: 多地多部门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商务部回应欧盟商会质疑: 多地多部门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根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国正在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重点领域力推对外开放,其时间表和路线图呼之欲出。

9月21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已有50多个部门和20多个省级政府提出了落实上述通知的工作计划。

中国还正在加快“外资三法”的修订,并制定统一的外资基础性法律《外国投资法》。商务部回应称,部分外资企业的担心和质疑完全没有必要,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立法将减少投资限制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在一份建议书中认为,中国正在制定“专门针对外资”的政策,担心会使投资环境复杂化,不利于外商投资。9月21日的发布会上,高峰回应称,部分外资企业的担心和质疑完全没有必要。

“无论是正在制定的《外国投资法》,还是其他关于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其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高峰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或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等措施,不断对外资开放市场,减少外资的准入限制,成效是全世界投资者有目共睹的。

习 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

高峰表示,中国正在以立法的形式推动扩大对外开放,为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营造一个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欧盟商会上述疑虑是误解了中国外资立法的初衷。中国此前就有“外资三法”,如今审议修改这些法律法规,实际是为了减少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保障其权益。

“从国际上看,不管以何种方式,对外商投资做出规范是各国的通行惯例。外商总是说中国的法治建设不够,现在加快法治化进程,外商理应高兴才对。但有些外资企业既想以法律保障其权利,又不想承担法治化所赋予的义务,其心态有些复杂。”白明说。

“外资三法”即改革开放早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其最重要的一个修订就是加入“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将相关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这一放松限制的条款。

白明表示,此前各个自贸试验区采取了变通的做法暂停了“外资三法”中的有关条文,但对于外资不能一直特事特办,一定要实施常态化的法治管理。此外,中国急需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这一基础性法律。

外商的一个担忧在于国民待遇及公平竞争的保障。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的外资政策将按照“中性”的框架来构建,其核心就是国民待遇、公平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机会、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多领域将放宽外资准入

针对政府正在探讨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在自贸区设立独资企业的传闻,高峰回应称,将尽快研究出台减少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外商投资限制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这一领域的对外开放。

根据上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12个重点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并将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此前透露,上述12个领域将大幅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约束。目前,中国要求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专用车制造领域,外资的股比不能超过50%,通知出台后将减少这一比例限制。

此外,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方面,目前中国禁止外资进入。在银行、证券、保险业行业,中国既有外资股比的限制,也有高管要求、业务领域范围等限制。王受文表示,这些领域的准入都将有所放宽。

高峰介绍,已经有50多个部门和20多个省级政府分别提出了落实上述通知的工作计划,商务部也在8月份将不涉及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由“逐案审批”改为“在线备案”,并将继续协调推动有关政策尽早落到实处。

多个地方正在发布地方版的“外资新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河北、山东、山西等十余个省区市发布了地方版的扩大开放、加强利用外资的政策。

在开放范围上,从制造业到金融业,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都大幅拓展了对外资开放的边界。

在制造领域,白明表示,中国已明确提出将“中国制造2025”所包含的战略产业对外资开放,“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政策措施也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对于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这充分展现出中国积极推动开放的姿态。

“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在制定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措施,各大领域的市场准入也在放宽,这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吸引外资并不是简单的口头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白明说。

欢迎关注证券之星旗下官方公众号【财闻联播】(微信号:caiwenlianbo),追踪市场热点,投资理财必备神器!我们将和您一起在金融市场并肩作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