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际财讯 - 正文

北美自贸谈判纠缠“原产地”规则为哪般?

来源:fx168 2017-10-09 08:55: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美自贸谈判纠缠“原产地”规则为哪般?)

在特朗普政府胁迫下,加拿大、墨西哥两国不得不同意,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目前为止,三国贸易代表已经完成三轮谈判。据媒体报道,谈判桌上刀光剑影,争论相当激烈。特朗普甚至在推特上表示,墨西哥和加拿大“太难搞了”,实在不行就终止谈判。

图片来源:特朗普推特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致力于打造北美经济共同体。以美国独一无二的地位,当时推动并签署这一协定,肯定是觉得实现区域内资本、劳工和商品自由流通,有利于带动美国就业,提升美国经济实力。但是,天算不如人算,二十几年过去,财大气粗的美国竟然发现自己成了“受害者”。特朗普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有史以来签订的一项最糟糕的协定。

特朗普三番五次威胁要取消自由贸易协定,更多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主动权,外界不必过于在意。但是,美国通过修改协定,缩小对墨、加贸易逆差,遏制大型制造企业外迁,增加国内就业岗位,意图确实非常明显。估计,他们不达到目的或部分地达到目的,不会善罢甘休。而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以汽车、纺织、电子为代表的制造业,尽量留在北美大陆,最好是直接留在美国国内。

图片来源:路 透 社

怎么才能促使核心制造产业最大限度地留在北美和美国呢?特朗普政府深知仅仅依靠恫吓不是长久之计,还得从贸易规则上来动手,其中之一就是规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比例,确保大部分原料和生产环节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完成。

当初,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美、加、墨三国为了避免其他国家生产企业,以转运或者代加工的方式,搭北美自由贸易的便车,在多个章节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只有符合协定标准的原产地产品,才有资格享受北美自由贸易的优惠待遇。其主要目的说白了,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防止其他国家产品享受北美自由贸易的优惠。

原产地规则散见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其中第四章列出四类原产地产品,详细说明了判断原产地产品的不同标准:

第一类,完全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域取得或生产的产品;第二类,完全使用北美自由贸易区原产地原料,并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第三类,如果使用了非原产地原料,则只有从原料到成品的生成过程,经历特定之关税号列转变(号列见《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或符合区域内价值含量标准(Regional Value Content,RVC)要求时,才可以被认定为原产地产品;第四类,未组装产品及其零件属于同一关税分类大项,或属于同一关税分类子目时,必须符合RVC标准,才能被认定为原产地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内价值含量可以按照净价值法和交易价值法两种方法计算。按净价值计算,即“净成本”减去“非原产地原料价值”,再除以净成本,区域内产值含量达到50%时,可以被认定为原产地产品;按交易价值计算,即“交易价值”减去“非原产地原料价值”,再除以交易价值,区域内产值含量达到60%时,可以被认定为原产地产品。

由于纺织品、汽车、电子产品对北美经济影响巨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其原产地标准做了特别解释。

纺织品和成衣一般采用“纱线起始”(yarn-forward)规则,即从纱线、织布、剪裁到加工、成衣等环节皆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完成的产品,才可以被认定为原产地产品。

汽车及其零部件一般采用关税号列转变规则,部分产品兼采区域内价值含量标准规则,其中轻型机动车辆、引擎、传动系统及其零部件,按照净成本法计算,须达到区域内价值含量50%,这一比例标准此后不断提高,目前为62.5%;重型机动车辆、引擎、传动系统及其零部件,目前规定的区域内价值含量比例则为60%。

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时,美国制造业如日中天,很少担心制造业外流。因此,它主要考虑如何开发和保护北美市场,提升北美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以便水涨船高,助力美国经济更上一层楼。

然而,美国政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们以为只要设置了原产地规则,就能抵消其他国家的低成本优势,避免核心制造业外流,而事实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仍然凭借低廉劳动力,吸引了大部分美国纺织品和电子产品企业。汽车生产中心倒是在原产地规则保护下,一直保留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但是受惠的却不是美国。关税取消后,美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搬离“铁锈”地带,将产业链转到了墨西哥境内。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完全成为了墨西哥的“嫁衣”。

就这样,美国不仅没有享受到“原产地”规则的红利,反而落了个鸡飞蛋打、制造业撤离、工人失业。其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谈判首日称,NAFTA从根本上伤害了很多美国人,导致美国丧失70万就业岗位。丧失70万就业岗位,或许有所夸大,但是美国本土制造业损失惨重,确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美国代表的意思,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将区域内生产价值含量比例提高到70%以上;其次,还必须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设置美国产值含量比例要求,以避免汽车制造商将产业链都转移到墨西哥去。

提高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值含量比例要求,维护的是北美市场利益,加拿大和墨西哥恐怕还不会有多大意见。但是,如果增设美国产值含量比例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前,加拿大和美国早有汽车自由贸易协定。那时候,加拿大生产成本比美国低,因而美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北上,跨过边境到加拿大生产和组装,最终成就了安大略汽车制造中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墨西哥生产成本比加拿大低,汽车制造商又“喜新厌旧”,纷纷向墨西哥跑。目前汽车巨头在加拿大的投资,已经远远不能与在墨西哥的投资相比。因此,加拿大汽车产业实际上也是自由贸易协定的受损者。如果再增加美国产值含量条款,那么北美汽车制造业就会被美国和墨西哥瓜分,根本没加拿大的事了。因此,加拿大希望的是墨西哥提高工资、安全和环境标准,别把生产升本压得那么低。

相对于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产值含量条款更为敏感。十几年来,墨西哥利用原产地规则以及自身的生产成本优势,将大部分汽车巨头吸引到国内,构建起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链。2016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213万辆汽车,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来源国。汽车产业成为了墨西哥的支柱性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美国产值含量条款,无异于割墨西哥经济的“肉”。因此,墨西哥经济部长称,美国的“国别计划”(country-by-country scheme)是不可能实现的。

图片来源:Great Daily

除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政府外,美国各大汽车巨头也反对提高原产地要求标准。提高原产地要求标准,等于为他们设置更高的生产流动成本,削减他们的生产利润,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因此,美国汽车巨头以及日、韩在美汽车巨头,必定都会协助加拿大、墨西哥,尽力阻止美国提高原产地标准以及增设美国产值含量条款。

不过,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推动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甚至以退出相威胁,都是为了挽回以汽车为主的制造业,增加就业岗位,扭转贸易逆差。这是美国谈判的底线。而除了要求墨西哥提高工资、安全以及环境标准外,只有增设美国产值含量条款,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美、加、墨三国代表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恐怕只有各自妥协半步,找到恰当的中间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