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姜超:全球贸易降温 重视周期规律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7-11-13 10:02: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姜超:全球贸易降温 重视周期规律)

上周美欧股市下跌,日股先涨后跌,韩印股市下跌、港股继续上涨,油价新高黄金反弹,金属价格回落,国内股涨债跌。

10月外需回落。本轮中国经济的回升离不开全球复苏的贡献,去年中国出口下降了-7.7%,而上半年出口增速由负转正,2季度出口增速高达9.3%,但最新10月份的出口增速降至6.9%,反映外需出现回落迹象。

全球贸易降温。而10月外贸减速的不仅是中国,素有全球贸易晴雨表之称的韩国10月出口增速从35%大幅降至7.1%,台湾地区出口增速从28.1%降至3%,虽然韩国10月出口下滑也有中秋长假影响,但出口降幅之大依然值得重视。而反映全球贸易的bdi指数从10月最高的1588降至11月的1464,反映中国外需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7月末最高达到874,目前降至784。

美国经济减速。从中国分区域出口来看,对欧洲和日本依然稳定,但对美国出口增速显著下降。而这也与各国10月PMI的表现一致,10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从58.1升至58.5,日本制造业PMI从52.9小降至52.8,但美国制造业PMI从60.8降至58.7;而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100.7的13年高位回落至97.8,说明美国经济有所减速。从韩国和台湾地区10月出口增速看,对美出口均大幅减速,其中韩国对美出口增速从29%降至-12%,台湾地区对美出口增速从20.6%降至0.6%。

国内需求下滑。10月中国进口增速从18.6%降至17.2%,从进口数量观察,10月我国对铁矿石进口增速从10.6%降至-1.6%,对原油进口增速从11.9%降至7.8%,对铜进口增速从26.5%降至13.8%,原材料进口增速的回落反映了国内总需求的下滑。10月韩国对华出口增速从23%降至13%,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增速从37%降至6.5%,也反映国内总需求的下滑。

利率影响需求。因此,从10月以来制造业PMI和全球贸易数据的表现来看,欧洲和日本经济依然强劲,但美国和中国经济均有减速。我们认为,全球经济的表现和货币政策有关,欧洲日本依然在维持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中美的货币政策均在继续收紧,美国最新10年期国债利率为2.4%,商业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为4.25%,均比最低点上行100bp。而中国最新10年期国债利率为3.9%,也比去年同期上行超100bp。从美国的历史经验看,利率是影响经济周期的最核心指标,本轮全球经济复苏归功于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未来的主要风险也来自于利率上升。

重视周期规律。每一轮资产价格上涨,都会引发一轮新周期的憧憬,从此欣欣向荣、再无衰退阴影。但是美国的历史经验表明,虽然股价、经济长期来看持续创新高,但总免不了周期性的波动。美国经济研究局记录了美国过去160年的经济波动,一共经历过33次经济周期,其中最长的一次经济周期为128个月、不到11年,经济周期持续时间超过8年的只有4次。自上轮美国经济周期在07年12月结束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10年时间,离历史最高值只差8个月。而中国经济本轮的回升一方面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受益于房地产的超级繁荣周期,但如果这两个因素都遭遇挑战,那么未来经济下行的风险还是值得高度重视。

通胀暂不足虑。10月中国CPI超预期上行至1.9%,PPI维持在6.9%高位,通胀风险有所升温。而10月以来油价大涨,也引发了通胀预期从PPI向CPI传导的担忧。但从全球看,虽然目前全球各国PPI普遍高企,美日欧韩等国PPI都在3%-4%左右,但均未能传导到CPI的大幅上行。例如10月份欧元区CPI从1.5%降至1.4%,核心CPI从1.1%降至0.9%,韩国10月CPI从2.1%降至1.8%,核心CPI从1.6%降至1.3%。而美国9月PCE物价为1.6%,核心PCE仅为1.3%。即便印度当前的CPI也不到3%,远低于以往动辄8%以上水平。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复苏源于货币宽松,但低利率最有利的是股价和房价等资产价格,而穷人缺乏资产很难受益,因而宽松货币可以提升高端消费,但难以全面提升总需求和消费物价,通胀风险暂不足虑。

    一、经济:外贸增速小降

1)出口增速小降。10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6.9%,出口增速小幅回落,10月外需整体平稳,但人民币升值制约出口扩张。

2)对美贸易减速。从主要国别和地区来看,10月对欧盟(11.4%)出口进一步高增,对日本(5.7%)出口大幅改善,但对美国(8.3%)出口增速明显回落。新兴市场中,对韩国(4.8%)出口增速下降,对印度(6.9%)、东盟(10.1%)和香港(-5.4%)增速维持平稳。

3)进口量跌价稳。10月我国进口同比降至17.2%。数量上,10月我国对铁矿石(-1.6%)进口同比转负,对原油(7.8%)和铜(13.8%)进口增幅也明显下降,反映10月国内经济生产转弱。金额上,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略降,10月进口的铁矿石(16.9%)、原油(29.1%)和铜(50.2%)同比均较上月缩窄。

二、物价:通胀略超预期

1)10月CPI回升。10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升至1.9%。鲜果、鲜菜价格上涨,但水产、猪肉、蛋价回落,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跌幅继续收窄至0.4%;能源类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08个百分点,衣着类涨价,机票、旅行社收费价格下降,非食品环比涨0.1%,同比持平上月的2.4%。

2)11月CPI小降。11月以来菜价回落,猪价续跌,食品类消费品价格依然偏弱,预测11月CPI同比或微降至1.8%。

3)10月PPI走平。10月PPI环比上涨0.7%,同比持平6.9%。但涨幅贡献依然主要来自上中游 行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高达9%,而生活资料仅0.8%,反映上游涨价主要来自去产能、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收缩,而下游需求在走弱,涨价难以传导。从行业来看,油气开采、石油加工环比涨幅扩大,煤炭采选、化学原料和制品、有色、黑色冶炼加工涨幅回落,黑金采选、农副食品加工由升转降。

4)11月PPI回落。10月PPI受到油价上涨的支撑较大,但当前布油已经升至64美元/桶,而页岩油技术革命降低了能源的生产成本,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决定了油价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大。此外,11月以来煤价高位回落、钢价微降,叠加去年基数大幅抬高,预测11月PPI同比涨幅或回落至5.2%。

三、流动性:货币政策难松

1)利率先降后升。上周R007均值下降33BP至3.13%,R001均值下降22BP至2.67%。DR007下降3bp至2.83%,DR001下降9bp至2.6%。但上周四、五的货币利率大幅回升,R007升至3.4%左右,DR007升至2.94%左右。

2)央行大幅回笼。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4600亿,逆回购到期6900亿,MLF净投放665亿,公开市场净回笼2965亿,为5周以来首度净回笼货币。

3)汇率短期稳定。上周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人民币兑美元震荡,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稳定在6.64、6.66。

4)货币政策难松。10月CPI小幅反弹但仍处温和区间,央行操作上仍在削峰填谷,DR007仍在2.8%附近,货币难有放松。

四、政策:金融行业开放

1)金稳会成立。备受外界关注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会”)终于在近日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包括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在内的七项近期工作重点,透露出强监管、防风险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

2)财政收支减速。10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5.4%,其中中央(3.7%)、地方本级(7.3%)均降,主因进口增速放缓带动进口相关税收下行,以及房地产销售低迷令房产相关税收下滑以及消费税跌幅较深。10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创年内新低至-8%,主因今年支出进度前高后低。

3)金融行业开放。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五、海外:油价大幅上涨,欧盟上调增长预期

1)美联储“三号人物”提前半年卸任。上周,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宣布提前半年卸任,美联储三大核心人物谢幕时间均确定,现已有半数以上理事职位空缺。

2)欧盟上调增长通胀预期。欧盟委员会在上周四公布的2017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到,欧元区经济正在以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今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2.2%,远高于春季预测的1.7%。此外,委员会还大幅提高了明年的经济预期,2018年的GDP增速提高到2.1%,2019年提高至1.9%。

3)日本央行死守宽松。上周一,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发表讲话称,日本距达成2%通胀目标仍有一些距离,日本央行将在收益率曲线控制下推进强力的货币宽松措施。日经225指数继续创新高,一度突破23000点大关,为1992年1月以来首次。

4)油价大幅上涨。随着OPEC年底会议临近,上周油价均上涨超2%,沙特突如其来的铁腕反腐和与伊朗的口水战刺激布伦特原油一度升至64美元/桶,为2015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WTI升至每桶58美元,为2015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预计在沙特阿美IPO正式落实前,沙特也有较大意愿将油价维持高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