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券商资管年度盘点:去通道效果显著 从严监管常态化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券商资管年度盘点:去通道效果显著 从严监管常态化)

转型,乃2017年证券机构年度词汇。

“去通道、降杠杆”行业大潮,证券机构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转型。然而,这次转身并不轻松,目前还难言华丽。正本清源的B面,是不可避免的虚胖瘦身,比如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中通道业务退潮。还有贯穿全年的严监管,时时刻刻悬在机构头上。

沉重的转身,却是必要的回归。经历2017年后,想必证券机构将以更轻盈、更健康的步伐走上应有的发展轨道。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年底之际,推出《机构转型方法论》专题,记录不同寻常的变革的2017年,首先关注资管新规带来的影响,然后,为证券行业365天做编舟记,让十大关键词带你回顾充满变化、却又孕育新方向的一年。(杨颖桦)

2017年即将收官。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发生太多改变,这一年的资管行业也发生太多变革。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下发,2017年,资管行业迎来了大一统时代。

改革路漫漫。不过,一些改革已见效果。2017年,去通道、降杠杆效果明显。截至9月30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较一季度缩减7.46%,定向资管计划规模更是骤降8.34%;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户业务规模14.38万亿,较一季度缩减12.08%。

然而去通道、降杠杆的压力犹存。资管新规中,监管层再度明确要求压缩通道、降低杠杆。对于这些金融机构来说,尽快向主动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高压监管仍在持续。“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已成为2017年新常态。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曾明确表示,监管力度加大,严肃监管、强化处罚将成为常态。

去通道、降杠杆见成效

早在2016年“资管八条底线”之后,去通道、去杠杆就成为业内共识。2017年,这一趋势,再度延续与加强。且去通道、降杠杆已见成效。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三季度,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7.37万亿元,较一季度下降1.4万亿元,下降比例7.46%;较二季度规模下降4.03%。一季度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18.77万亿,二季度规模已经降至18.10亿元。

其中,以券商通道业务为主的定向资管计划缩水严重。截至三季度,定向资管计划规模为14.73万亿,相较于二季度的15.44万亿元下降了4.60%;而二季度又较一季度规模下降了3.86%;三季度较一季度规模下降了8.34%。

通过券商资管在前三季度的规模变化也可窥见“去通道”的明显效果。根据中基协数据,前三季度,规模排名前20名的券商资管中有11家月均规模出现减少。尤其是通道业务占比高的券商资管缩水更是严重。

通道业务比例占比近九成的海通证券资管公司首当其冲。海通资管规模由一季度的8519.72亿元降至三季度末的4526.7亿元,规模减少近4000亿,下降46.87%。其资管排名也从一季度第四名跌落至第十名。

中信建投、华泰证券规模缩水均超过千亿。相比一季度,三季度末中信建投月均资管规模减少1804.96亿元,华泰证券资管月均资管规模减少1069.11亿元。18家可比机构中,有11家券商资管规模缩水,东吴证券、广州证券更是在三季度被挤出榜单。

与此同时,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同样大幅下滑。2016年12月份两项基金子公司新规出台,让基金子公司逐渐在告别通道业务。2017年,基金子公司规模缩水亦十分明显。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是14.38万亿,较一季度规模下降近2万亿,下降比例12.08%。基金公司规模变化不大,规模缩减的原因在于基金子公司规模减少,其三季度较一季度规模下降19.68%。基金子公司一直也是开展通道业务的重要载体。

基金子公司中,无论是一对一产品还是一对多产品规模均出现缩减。截至9月30日,一对一产品规模是6.53万亿元,较一季度减少17.34%;一对多产品规模是1.43万亿,较一季度减少28.86%。

压通道、降杠杆早已成为业内共识。2017年5月19日,证监会更是明确表示通道业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证监会多次公开表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去通道、降杠杆”。

2017年降杠杆取得显著成效,但高压态势仍将持续。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多项规定再次强化“去通道、降杠杆”。可以预见的是,降杠杆之路还很长。

全面从严监管成常态

加强规范的同时,2017年,资管行业也迎来更严厉的监管。

4月底,深圳证监局向辖区内券商传达整改要求,禁止开展资金池业务,要求资管产品的期限应和投资产品期限一一对应,不得存在资金池业务。随后,证监会也放缓了新的集合产品备案。

5月19日,证监会对国海证券开出罚单。去年底,国海证券发生债券风险。为此,证监会对国海证券采取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一年、暂停新开证券账户一年及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一年的行政监管措施,责令公司在一年内限期改正,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

11月6日,上海证监局对海通资管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原因在于海通资管从事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时未审慎尽责,管理相关产品过程中,未按合同约定对投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分析。

12月1日,海通资管再度被罚。因违反QDII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向不具有QDII投资资格和资质的公司提供投资额度,累计净汇出1628万美元,且向外汇局提交不实证明材料。外汇局对海通资管予以警告,并处罚款775万元。

此外,天风证券、开源证券等券商也因集合资管计划违规被监管层要求整改或警告。

多位券商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今年明显感觉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更全面、更严格。“开展业务的时候非常谨慎,集合产品规模不能扩大,今年业务受限很大。”上海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表示,2017年都是在聚焦原有业务,基本没有业务创新。

实际上,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也全面升级。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银监系统开除的罚单近3000张。2017年累计罚款金额远超2016年。基金行业亦是经历史上最严监管。

事实上,李超曾明确表示,2016年开始监管力度比较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是今后监管的新常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