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凯雷启动新基金募集:在华投资有望加速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凯雷启动新基金募集:在华投资有望加速)

凯雷投资集团联席执行董事长大卫·鲁宾斯坦认为,大的规模经济,大量的消费者、顾客;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加上政府的支持等都是凯雷将会继续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三个主要原因。

2017年8月,麦当劳中国业务正式易主,公司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并顺利完成交割。

凯雷在新合资公司中持有28%的股份、2个董事会席位,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以及亚太区主席杨向东出任新麦当劳中国董事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阅文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和管理层信息上出现了:Luxun持股6.45%、Laoshe持股5.76%。

两家音译为“鲁迅”和“老 舍”的股东背后,也正是成立于1987年的凯雷投资集团。

“大的规模经济,大量的消费者、顾客;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加上政府的支持。这些是我们将会继续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三个主要原因。”1月18日,凯雷投资集团(“凯雷”)联席执行董事长大卫·鲁宾斯坦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时说。

截至2017年9月30日,凯雷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740亿美元,拥有306个投资基金。其中,凯雷的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在区内的股本投资规模超过147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达116亿美元。

凯雷投资集团于1998年进入亚洲市场,亚洲团队从事并购、私有化及战略性少数股权投资。同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投资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全球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凯雷已经在中国内地进行了90多笔投资,股本投资金额逾75亿美元。

启动新基金募集

近年来,凯雷平均每年在中国市场的股本投资规模在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外部事务部主管马鼎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持续、甚至进一步增加。

“我们正在募集的亚洲基金,规模将是凯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只。这将有望加大我们的在华投资步伐。”马鼎文称,新基金规模将远大于此前一期亚洲基金。

2014年9月,凯雷宣布旗下的并购基金凯雷亚洲基金IV完成募集,总额为39亿美元,比前一期凯雷亚洲基金III高出50%多。这只基金以控股或重要少数股权方式进行投资,目标是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的成熟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凯雷新一期的的人民币基金正处于募集期。

马鼎文未能回应关于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和封闭期的提问,但介绍:“新的人民币基金将保持(和上一期基金)相似的策略,主要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交易和投资。”

2010年1月,凯雷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北京设立目标规模为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北京凯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Carlyle Beijing Partners Fund)。到2011年完成发改委备案时,已完成第二轮融资,融资额达32亿元。

根据凯雷的官网信息,这只基金的投资组合包括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美年大健康”)、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友宝科贸有限公司(“友宝”)等,其中美年大健康、友宝两个项目已经实现退出。

拥抱市场变化

凯雷主要投资于四大类资产,企业私募股权、实物资产、全球市场策略及投资解决方案。其中,实物资产主要指地产、能源及基础设施,全球市场策略主要指信贷产品。

四类资产的投资中,过去30多年PE资产投资的净内部投资收益率(Net IRR)处于21%-22%的水平。

在中国市场上,凯雷关注的主要领域包括消费与零售、医疗保健、教育、金融服务,投资主要通过旗下的并购基金、增长基金、房地产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完成。

“和10年前相比,中国明显更加欢迎私募股权投资。比如,过去我们(在中国市场)不能投资绝对控股的交易,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这类投资。”马鼎文说。

2017年1月,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新公司以20.8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

“我们的增值是帮助融资和进行交易谈判。合作方则倾力帮助我们知悉当地的风俗和处理与政府相关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合作都非常愉快,新公司也有了一个非常强劲的开端。”鲁宾斯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1月,凯雷宣布刘婉琳加入凯雷亚洲私募股权团队,作为董事总经理领导凯雷在中国地区的增长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在加入凯雷之前,刘婉琳曾担任高盛集团亚洲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

“我们到中国来,不是告诉中国的同事们‘我们在美国是这么干的,你们必须要照美国的这套做法’。而是和他们一起就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鲁宾斯坦介绍,凯雷中国地区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中国的本土人士,公司也一贯坚持雇佣中国当地的、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