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险企一季度成绩单扫描 上市险企业绩靓眼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8-05-13 21:20: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险企一季度成绩单扫描 上市险企业绩靓眼)

“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监管新规影响逐渐明显:新单业务保费下滑,激进型险企业绩承压,寿险利润排行座次也发生变化……”

披露完毕的A股上市险企的一季报和非上市寿险企业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揭开了寿险企业的经营情况面纱。

值得一提的是,A股四家上市险企提交的成绩单依然“亮眼”,不过,背后也存掩忧:一季度股票市场的不理想,导致投资业绩承压。

上市险企业绩靓眼

尽管2018年保险“开门红”受到冲击早已在预期之中,但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一季度业绩表现超出预期。

一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57亿元、135亿元、38亿元以及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5%、120%、87.6%、42.0%。

利润大幅增长之外,营业收入却表现普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上述四家A股上市险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05亿元、2649亿元、1244亿元、462亿元,同比增长16.8%、-2.5%、14.8%、3.5%。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上,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2434.2亿元、903.1亿元以及39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20.5%以及5.9%,平安人寿第一季度实现规模保费2305.9亿元,同比增长24%。

面对净利润的倍增,中国人寿在业绩预告中给出答案,2017年第一季度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更新增加了保险合同准备金,而2018年第一季度该项假设的更新减少了保险合同准备金。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在研报中指出,“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综合溢价,因此利率的趋势性下降/上升(即750天曲线的下移/上移)会导致此后准备金的多提/少提,从而降低/提升税前利润。2017年第一季度750天曲线较年初下移了10-12bps,而2018年第一季度750天曲线较年初上移了2-3bps,以中国人寿为例,“会计估计变更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在2017第一季度和2018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33亿元以及27亿元。若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750天曲线将在2018-19年均维持向上的趋势,行业利润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对于业绩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投资收益却因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而承压。

今年一季度,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以及金融股板块分别下跌了8%、8%以及5%,较2017年波动加大(2017年同期上证综指上涨6%,深证成指上涨8%,金融股板块上涨了17%),作为险企投资收益弹性最大的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波动给公司总体收益水平带来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约为2.66万亿元,一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为3.94%,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在一季报中表示,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950亿元,同比增长1%,受权益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公司一季度投资净收益同比小幅下滑0.3%至76.25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3%。

续期保费成“救兵”

2017年5月中旬,原保监会曾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下称“134号文”)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彼时业内预测,134号文将对2018年“开门红”产生影响,诚然,134号文的威力已经在一季报披露中有所体现。

而加之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上升,“开门红”主打的年金型产品受到限制,第一季度保险销售压力并不小,新单保费增速更是出现了两位数下滑。数据显示,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的首年新单保费分别同比下滑16.6%、28.2%、35.3%、49.1%。

由于已经在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上有所调整,新单业务的下滑并未对利润产生太大影响,对于四家上市险企来说,续期已经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拉动力量。数据显示,受益于期缴保费的增加,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在 2018年第一季度续期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加了39.1%、55.9%、60.7%和35.7%。

以新华保险为例,公司新单保费下滑近50%,但在续期保费的拉动下维持了总保费5.9%的正向增长。在战略转型以及新单保费增速下滑因素共同影响下,新华保险一季度保费结构当中的续期保费占比已经超过80%,成为拉动公司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行业转型大背景下,经营风格保守、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管理的大公司不仅在业绩上表现强劲,市场份额上也在不断提升,而这也导致市场集中度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2月份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抬升,大型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提升较快。保险行业业务规模前5家公司的市场份额相较于2017年底提升6.17个百分点至 58.4%。

行业位次生变

“在行业风格回归保障的趋势下,大型险企可以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渠道品牌优势和在产品费率拟定方面所积累的大数据经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而对于渠道、人力建设尚未形成的规模的中小寿险来说,压力仍然很大。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也表示,在未来监管政策下,无论渠道、人力、风控还是政策红利上,上市险企相对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上市险企披露一季报的同时,非上市险企也在近期渐次披露了第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非上市险企的经营状况露出“真容”。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30余家寿险公司第一季度未实现盈利,合计亏损近60亿元。在经营报亏的寿险公司中,利安人寿、珠江人寿、英大泰和、中融人寿、昆仑健康、天安人寿、幸福人寿等公司的亏损额度都在1亿元以上。

再来看盈利方面,除上述四家上市险企外,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老六家”成员的优势也不断凸显。统计数据显示,老六家合计利润占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总利润的86%,其中平安和国寿净利润之和超过300亿元,占比六成。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回归保障变局下,险企利润排行榜位次也发生变化。与2017年同期业绩相比,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以及泰康人寿仍然稳坐在前三把交椅,太平人寿发力由201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此前并不在前十榜单中的华夏人寿、人保寿险、阳光寿险以及友邦保险一举坐上利润榜中的第五、第八、第九以及第十把交椅,新华保险则从第四位降至第七位,太保寿险第六位名次未发生变化。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则因业绩不敌去年而与利润前十榜单“失之交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